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节 审题立意课件 新人教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66674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节 审题立意课件 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节 审题立意课件 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节 审题立意课件 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节 审题立意课件 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节 审题立意课件 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节 审题立意课件 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节 审题立意课件 新人教(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审题立意,考试大纲“写作”部分基础等级的要求,第一条就是“符 合题意”,要求考生对试题包含的要素做到准确理解和把握,作 文时必须符合命题的意旨。这就要求考生能拥有一双“慧眼”, 准确审题。在准确审清题意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适集中的角 度,确立作文的主题思想,即“立意”,这就需要考生有一颗“慧 心”。“立意”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基础等级中的“思想健 康”、“中心明确”和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有创新”等要求,能否在文中得以体现。,广东高考作文评卷历来重视审题,作文评卷组组长陈妙云 教授多年来一直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她认为:审题很重要。只 有审题准确了,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切合题意”;而达到

2、了“切 合题意”这一内容档次,作文便可达二等的评分标准了。事实 上,很多考生很不重视审题,因此高考考场上能准确把握题意 的考生年年皆少。她提醒广大考生,在 60 分钟(或 50 分钟)的 作文时间里,作文审题必须花 15 分钟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够仔 细看材料,认真审材料。,由此可见,高考作文的成败,关键在于审题立意。,一、审题,审题是冷静、客观、完整地对作文题目的所有内容进行认 真、细心地阅读,借助题目中的提示,用自己的“慧眼”识别 命题人在题目中设下的或多或少、或显或隐的限制,从而确定 写作范围。参照语文月刊2009 年第 9 期刊载的广东省高 中生“写作能力考察”问卷调查报告,下面依照以下

3、三种作文 题型分别谈谈作文的审题:直接给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 由“导语/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作文题;由“导语/材料” 引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一)直接给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这类作文题是命题人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或话题,要求考 生据此进行写作。如“不要轻易说不”、“人之常情”、 “坚强”、“春来草自青”等,“_,触动了我的心 灵”这样的半命题形式也可将其归入命题作文形式。 “标题/话题”作文的题目一般包括题目和要求两部分。 “题目”主要是对作文写作范围作限定,“要求”则对作文的 体裁、字数等提出限制。对这类作文的审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1找出关键词,确定写作“重心”,直接给

4、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通常可以从作文题目中,分析出 1 个或 2 个以上关键词(关键词可以是单个的词语,也可 以是一个简单的词组),并在其中确定写作的“重心”,从而确 定写作的中心和范围。,就结构类型而言,有词语式单一题意和短语式关系题意两,种。,(1)词语式单一题意,以不带定语、状语和宾语等的单个词 语为“标题/话题”,这个词本身就是关键词,也是写作的“重 心”。这一类型的作文题对写作的限制少,审题难度较低,写 作范围较大。但也正因为范围大,考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因 此在揣摩清楚这个词语的含义之后,不妨在立意时用添加扩充,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合理的联想,在意思上对文题进行适当的 拓展,补充

5、出另外一个关键词,从而缩小行文的范围,确定行 文的重点。如“肩膀”一题,可扩展为“父亲的肩膀”、“站 在巨人的肩膀上”等。,(2)短语式关系题意,指由一个短语构成“标题/话题”的文 题。短语按照其结构特点一般可分为主谓式(如“我想握住你的 手”)、偏正式(如“不要轻易说不”)、动宾式(如“必须跨 过这道坎”)、关系式(如“一步与一生”)等 。这些短语一方面 已包含了 23 个关键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就是从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分解出来的关键词,“不要轻,易”、“说不”则是从题目“不要轻易说不”分解出 来的关键词,“必须”、“跨过”、“这道坎”又是从题目“必 须跨过这道坎”分解

6、出来的关键词,而“一步与一生”的关键 词明显是“一步”、“一生”。再从分解出的几个关键词中确 定一个“题眼”(即写作的“重心”)。一般主谓式短语的着力点 在谓语上,偏正式短语的着力点在限制成分上,动宾或动补式 短语的着力点在动词上。关系式短语的着力点在于辨明两者之 间的关系,而常见的关系有:对立统一关系,如“自由与纪 律”;是非取舍关系,如“偏见与关爱”;条件关系,如 “一步与一生”;因果关系,如“沟通与理解”;并列关 系,如“和而不同”。,另外,有些观点认为还有句子类“标题/话题”。严格地说, 并不存在这类作文题,因为一般的作文“标题/话题”都不会带 标点,没有标点,何谈句子?所谓的句子其实

7、就是一个比较复 杂的短语,完全可以将其归入到短语式关系题意中。 一般来说,“标题/话题”的字数越多,结构越复杂,写作 的范围就越小,文题的限制就越多,审题的难度就越大。一些 加上标点就能成为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的短语式“标题/话题” 本身就相当于给出了本次作文的中心,无需再立意,只要在作 文时证明或表达这个中心的合理性即可,如“天生我材必有 用”这个题目。,2咬文嚼字,揣摩关键词含义,一个词语往往有多种意义,一般有实指义(即基本义),还有 虚指义(即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因此对关键词进行仔细地 揣摩和选择,就能体现审题的智慧。,如 2010 年江西卷的作文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8、,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 “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本应天 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 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作文题的关键词是“童年”, 题目引言中的“童年, 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 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 失”这段话是不容忽视的,即命题人的本意不是要你去回忆童 年的快乐,而是要你在童年渐逝时,写出因为成长的烦恼而备 觉童年天真烂漫的可贵;或者是长大后,你的生活受到很多的 束缚,写出顿感童年那种

9、百无禁忌的自由;或者是面临高考和 未来的就业压力,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了太多的挫折、忧愁, 写出怀念童年那种无忧无虑的舒适当然,童年的快乐不是 不可以写,但写它,也是为了用以比照现在很多孩子在童年时,期却没有了童年的欢乐、自由、无拘无束;或对现在人们因为 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的讽喻、劝诫和提醒。 总之,童年应是一首低回百转的歌,童年应是一曲婉转悠扬的 短笛,童年应是一束绚烂清新的茉莉,童年应是一幅美丽迷人 的画,童年应是一份美好的回忆。童年应该充满快乐、自在、 纯真。它曾留给我们多少动人有趣的故事,它曾编织了我们多 少纯洁美好的幻想。但是,现在孩子的童年充塞的却是繁多作 业的压力

10、,充塞的却是众多兴趣班的挤压,充塞的却是无数被 “篡改”的生活的无奈。信息社会的杂乱无章,被强行灌入 孩子大脑的不良东西,孩子的童年童心也被污染了。,3替换表述,明确题意,有的“标题/话题”,或借助形象,或利用比喻,或模糊指 代,如“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篮春光看妈妈”、“仰望星 空与脚踏实地”、“早”、“必须跨过这道坎”、“我想握住 你的手”等。这类题目不明说命题的本意,让你“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这时,在揣摩出“标题/话题”中关键词的含义之 后,就可以把题目中运用了象征、比喻手法的关键词替换成它 们的本体,将指代词等表意模糊的关键词替换成具体的内容, 即合理地转换表述,通过这样的“翻译

11、”、“剥壳”使题目意 义变得赤裸,面孔变得亲近,这样审“透”而生出一些实质性,的意义之后,就不难选择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写作中心了。 如 2010 年江苏卷的作文题目“绿色生活”, 这个题目可 理解为“绿色的生活”或“绿色地生活”,中心语“生活”可 理解为名词“生活”,也可看做动词“生活”。“绿色生活” 即生机勃勃的生活,充满激情的生活,每一天都能成长、进步 的生活;“绿色”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绿 色生活”即低碳、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绿色” 有“健康”之意,“绿色生活”即健康生活,包括物质上的和 思想上、行为上的;“绿色”象征“和平”,而和平生活又可 以令人展开无限思绪

12、;“绿色”有“准许行动”的意思,我们,在十字路口每天所见的绿灯就代表了“可通行”;“绿色生 活”即公德、社会所允许的生活如果从这些方面加以挖掘, 一定能写出相对深透的内容。总之,“绿色生活”代表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处,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人们的一种生命的理念、 生活的方式和宁静的心灵。,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替换表述的方法,旨在帮助考生在审 题的时候明确题意,在立意的时候迅速确定中心。但在写作的 时候,很多学生或是将原题中被替换掉的喻体(象征体)弃之不 顾,一篇作文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题目中的这些关键词,即偷 换话题行文(属三类下文);或是在文章开头一段由喻体(象征体),引出本体之后,只围绕本体构成的中

13、心去论证分析,即转移话 题(属三类文)。正确的做法是“双扣”在行文中既扣题目中 的喻体(象征体),又扣替换它们的本体。 (二)由“导语/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作文题,相对于 20 世纪 90 年代前后流行的材料作文(题目中所提供 材料一般都包含深刻道理,命题人对写作有较强的限制和较多 的要求:如考生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主旨,寻找最佳 立意,必须在行文中引用材料,必须写规定的文体等),近年来 流行的这种作文题还被称为“新材料作文”、“后话题作文” 或“题意作文”, 作文题目中只给出“导语/材料”,不规定,“标题/话题”,而直接在“导语/材料”后提出写作要求,如 “自选角度,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14、含意的范围作文”、“所写 的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根据材料表达的主旨,结 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等,命题人提供“导语/材料” 主要是设置情境,为考生提供思维的方向,引导考生对某一问 题进行思考,但审题仍有一定的难度(给定的“导语/材料”的功 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 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但允许对 材料作多角度解读,且不设最佳立意,不限定文体,给考生相 对自由的表达空间。因此,这类作文题结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一些特征,既具有“材料作文”的“材料限制 性”,又具有“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题目

15、自拟”等的开放性。从本质上看,它是材料作文,但是 从表现形式上看,又是话题作文;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 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这种形式的出现是对前些年 话题作文开放性过度和学生容易套作的一个“反正”。 依据题中给出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只给出一个或多个 材料,没有附带提示语言,如 2009 年全国卷作文、宁夏海南 卷作文、浙江卷作文、全国卷作文、重庆卷作文、辽宁卷作 文,2010 年全国卷作文、全国卷作文、山东卷作文、安徽,卷作文、福建卷作文、辽宁卷作文;只给出导语,不借助任 何材料,命题人直接在题目中提供一段文字,引导学生思想, 如 2009 年安徽卷作文、2010 年四川卷作文;先

16、给出一个或多 个材料,然后再加上一定的导语,引导(或限制)考生的思维,如 2008 年的湖南卷作文、2009 年江西卷作文、2010 年湖北卷作文。,因为没有“标题/话题”,就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 注“标题/话题”本身,集中到对“导语/材料”的解读上面。“导 语/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 围,所以,这类作文的审题可以借鉴旧材料作文的一些方法。,这类作文的审题要注意以下三点:,1读懂“导语/材料”,提炼“导语/材料”中心 (1)辨析导语/材料类型,确定思维走向。,导语的类型比较单一,主要采用论述性的语言,也可能夹 杂点抒情的成分,从论述的文字中一般可直接分析出写作的重 心和行文的角度,如 2009 年广东卷作文题。,而材料则显得丰富多样,从材料形式看,可分为阐述型材 料和引申型材料:阐述型材料,可以是事实类材料(含新闻材 料)或理论性材料,可以是人物故事、哲理故事、时事新闻、调 查报告、诗歌寓言、人物言论等。材料以人的言行为主要内容, 源于现实生活,材料本身或明或隐地包孕着确定的思想内涵。,文题中任何一个字,任何一个信息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