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20年)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065674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9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20年)(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092020 年).目录前言3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4第一节现状与基础4第二节机遇与挑战9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1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11第二节发展目标13第三节产业定位14第三章主体框架15第一节主导制造业16第二节新兴制造业20第三节优势制造业23第四节生产服务业26第五节生活服务业32第六节现代农业34第七节企业发展35第四章产业布局36第一节空间布局37第二节产业集中区建设42第五章支撑体系43第一节基础设施43.第二节自主创新45第三节融资服务46第四节人才资源47第五节绿色生产48第六节城市环境50第六章主要措施51第一节规划导向51第二节政策

2、引导52第三节大项目带动53第四节品牌提升54第五节区域合作55第六节统筹协调56第七章十大工程57.前言现代产业体系指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自然生态健康、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佛山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实现从参与国际低端

3、竞争向参与国际高端竞争的历史性转变,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佛山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编制,规划期限为 2009-2020 年。本规划是指导佛山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一节现状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佛山顺应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大力发展内外源型经济,形成了制造业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专业镇与产业园区为载体的较有特色的产业体系,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为产业升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 年的12.96亿元增加到2008 年的4333.3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35%,2008 年全国大中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11 位。人均生产总值72975 元 ( 约合 10423 美元 ) ,年均增长率超过14%。一、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佛山产业结构呈现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二、三产业逐步提升的趋势。1978 年,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4.04亿元、 6.54 亿元、 2.38 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 31.2 50.5 18.3 。经过 30 年发展,第二产业实现长足发展, 产业强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 2008 年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5.17

5、亿元、2842.81 亿元、1395.32 亿元,30 年年均增长分别为5.0%、20.2%、18.1%,三大产业的比例变为 2.2 65.6 32.2 。经济增长从主要由第一、 二产业带动转变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发展带动。.专栏 1佛山市生产总值构成图第三产业18.3%第一产业第一产业2.2%31.2%第三产业32.9%第二产业第二产业50.5%64.9%1978 年2008 年二、制造业实力雄厚。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佛山制造”第一产业享誉海内外。 2008 年,工业总产值达11658.312.2% 亿元,在全国第三产业大中型城市排第8 位,较 1978 年增长32.2%849.73 倍,年

6、平均增长22.8%。工业呈现出适度重型化及高级化特征。2008 年,轻重工第二产业业比例为 46.64 53.36 ,重工业的比重较65.6%1978 年提高了 11.6个百分点。佛山已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 精细化工及医药、 家居用品制造十大优势行业,2008年,十大优势行业工业总产值9532.14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 89.35%。佛山优势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据重要地位,其中陶瓷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建筑陶瓷总产量约占全国的60,全球的30;家电生产规模位居广东省首位;陶瓷机械总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

7、木工机械产量占全国的50左右;铝型材加工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光盘生产约占全国总量的25%。同时,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液晶显示器件、电子信息、汽车配件、节能光电、新材料等行.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涌现了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2008 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237 亿元,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19.19%。专栏 2佛山市 2008 年工业结构图佛山市 2008年工业结构图机械装备行业塑料制品行业家用电器行业15.9%5.4%15.7%电子信息行业5.7%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行业其他行业18.5%10.6%家居用品制造行业陶瓷及其他建材行业2.8%纺织服装8.5%精细化工及

8、医药食品饮料行业行业行业7.6%6.3%3.0%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生产服务业近几年快速发展,规模的扩大与质量的提升均比较明显。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建成了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物流交易配送中心,一批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相继落户佛山。金融业发展提速, 2008 年,金融业实现产值97.68 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7.0%,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初具雏形。会展业表现突出,家电、陶瓷等国际展会代表了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专业市场的发展基础较好,陶瓷、不锈钢、家具、有色金属等专业市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商业零售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国际连锁经营企业相继在佛山设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相继挂牌成立,吸引

9、了以.制造业为支撑的创意与设计企业和项目进驻。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建成了一批国家A 级风景区和五星级酒店。总部经济、软件基地、科技创业园开始起步。四、民营经济迅速崛起。2008 年,佛山民营、外资、国有经济的比重分别是60.2 25.9 13.9 ,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15.2 个百分点中,民营经济拉动了9.4 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已成为佛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截至2008 年底,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登记数达29.76 万户,占全部企业登记户数的92.3%。民营经济对工业的贡献不断增强,2008 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62.88 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

10、献率为60.2%。 2008 年,民营企业实现出口总额107.7 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8.8%。五、集群发展特色鲜明。 依托工业园和专业镇,形成了32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共有重点工业园区7 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 23 个,省级产业基地6 个,中国产业名都、名镇37个,省级专业镇31 个。西樵纺织、(丹灶)金沙小五金是国家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顺德家电、禅城陶瓷、大沥有色金属、狮山家电等是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08 年,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139.78 亿元、工业增加值1243.53 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44.1%和 45.3%。六、自主创新能力增强。2008 年,佛山荣

11、获“创新型国家十强市”称号。全市现有各级工程中心458 家,其中省级工程中心 78 家,市级工程中心138 家;高新技术企业213 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企业46 家;国家级、省级检测机构30个;产学研示范基地 46 个,引进高校驻佛山研究院18 所、办事处 21 所。2008 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共85.77亿元,比 1994 年的 3.61 亿元增长了24 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前列,参与制定并发布了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现有中国驰名商标 25 件,中国名牌产品65 个,总量位居全国同级城市前列。七、五区经济协调发展。在佛山城市发展定位的统领下,五区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禅城以“优二进三”为主线,大力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城市精品经济;南海实施“双轮驱动”和“东西板块”战略,汽配、智能家电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金融服务业异军突起;顺德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正在由“顺德制造”迈向“顺德创造”;高明以建设“新兴产业之城”为着力点,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