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技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60810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中技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在中技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在中技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在中技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在中技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在中技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中技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中技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英语能力,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把德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是英语老师重要的工作内容。为了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如何在中技英语课堂教学中技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谈谈笔者努力的几个方面。一、对技校学生英语教育现状的分析1.技校生英语基础底子差由于技校的许多学生的英语成绩都很差,所以学生在英语语音、词汇和主观因素方面有着比较严重的问题。Closer to the World,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掌握一门通用语言是必要的。虽然在技工学

2、校有英语教育,然而,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技工学校的英语教育却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在如今社会的各类企业中(特别是外资企业),能直接用英语进行对话的技术工人是热门人才。2.技校生的英语教学措施首先,要进行编写校本教材或选用合适的教材。目前技校没有好的统一的英语教材,很多教材都是专业性较强,且编写的年代久远,因此,编写适合技校生特点的校本教材是形势所趋。其次,要进行分阶段教学,即语音知识、词汇及基本句型、语法及阅读,分阶段教学与专业教材教学两者相结合。最后,进行兴趣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课堂英语教学时,课前准备阶段多设计一些能调动学生情绪的环节,如欣赏音乐、值日报告、日常交际用语训练、情景表演

3、等等,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充分融入到英语学习中。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育的核心内容,是德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只在口头上对学生进行这种教育是不够的,应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寓德的重要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进行课堂德育的前提。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就应在研究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现行的英语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英语教材中,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文化礼仪、习俗风貌等,教

4、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了解外国风俗习惯的时候,教师一方面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国内外风俗习惯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中国更多的文化。如在涉及到国外的一些重大节日时(Christmas Day、Thanksgiving Day),也顺便提及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同样拥有丰富的内涵,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也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对比,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又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

5、的事件,中国的“神州载人飞船”及2020年的Olympic Game,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运动员的事迹,从中学习运动健儿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祖国争取荣誉的精神,从而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明白体育无国界,世界大同的理念;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就能找到充足的德育教的素材。三、在常规教学中渗透文明道德和礼仪文化教育英语是一门语言课,是交流的手段,它不像其他专业的课程或科目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而是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利用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谦虚、有礼貌、互相关心等好品质。从人格中尊重学生,

6、从心理学角度看,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基本上成熟,但有待完善。他们特别重视人格的尊严,对自尊心方面的问题特别敏感,而且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Good morning everybody等)就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有礼貌地打招呼。在课堂上应经常运用这些礼貌用语并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活用这些用语。“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boys and girls.”“Thank you.”“Sit down,please.”“se

7、e you tomorrow!” 课外老师也要以身作则多用这些礼貌用语和学生用英语对话,不断地加强操练。如:“Hello, Marry, nice to meet you again.”“Excuse me!” “Thank you!”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养成使用这些礼貌用语的习惯。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一些固定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都会出现Daily English这一环节,涉及Proverbs,duty-report,riddles,Spoken training&useful sentences&Tourism English(speak in

8、English)。此做法除了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外,还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到课本之外的很多道理,因此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又如,当学生回答完毕,教师的一句简单的“Thank you.”“Good job”“excellent”,“Good / Well done”“Great”等都会带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也能在无形中让学生学会赞扬别人,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有着许多传统文化的礼节。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又有许多与中国文化不同之处,如“Lady first”这句话让学生明白要尊重女性。得到帮助时,说“Thank you”;给别人造成麻烦时会道声:“Excuse me”;初

9、次见面要说“How do you do? Nice to see you.”;而彼此告别时的“See you again”“See you Later”;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在进别人房间前要说“May I come in”等,这些礼貌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教养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是英语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要在英语课堂中充分体现讲究文明道德礼仪。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积极钻研教材,做到时刻加以引导。四、渗透对家人和别人的关爱作为教育者,教育学生如何去关爱

10、他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这样的教育不能牵强附会,要适时进行引导。如在说到“Birthday”这一单词时,可先设疑:你的生日是何时?你是如何过生日的?让学生自由发言后,再提第二个问题:知道你们父母的生日吗?你是如何为他们庆贺的?这时教师要耐心地教导他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应对父母的爱进行回报。教育他们关爱别人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也是一种美德。五、渗透爱护动物、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教学中涉及到动物的单词tiger、whale、lion、bear、panda等时,应和德育学科结合起来。在这环节中,可采用“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I like”此种句型培养学生爱护动

11、物,保护生态平衡的环保意识,完成教学目标。这种环保意识正与当今社会呼吁的问题相吻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如挂图、动物世界VCD、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及动作。再设计游戏环节来落实新句型的教学,教师对学生保护动物的行为表示赞赏,对有文明行为的学生表示喜爱,对不爱护动物、不文明的行为表示批评,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从而运用学会的新句型和语言知识培养起正确的道德情感,让学生明白protect animals and protect environment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策略,一定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应在充分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重视

12、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利用日常交际用语,采取自然渗透的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达到外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统一。当然,英语教育的德育功能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与我们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因材施教,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发挥特长,使个性发展和提高交际能力得到和谐的统一。总之,要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着手点很多,灵活地找到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最佳方法,适时、自然地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使英语教学既向学生传授了教材知识,又成功地渗透了德育内容,达到了英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有机融合的境界,使学生获得了双重收获,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作者单位: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