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含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060407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 世纪 40 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 14 世纪末至 15 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 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 30 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 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

2、章运动D、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B、黑格尔C、费尔巴哈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 ?斯密B、大卫 ?李嘉图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 ?圣西门B、沙尔 ?傅立叶C、罗伯特 ?欧文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

3、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可以概括为()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必须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1.“巧妇难为

4、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有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 ,这段话说明()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4.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指()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5.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

5、的, 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 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7.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8.“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A 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 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它否认了肯定与否定之

6、间的对立统一关系9.辩证的否定是()A 事物的自我否定B 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 扬弃1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B 直线论D 循环论11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 一分为二B 合二为一C万物莫不有对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2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有()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3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D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4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其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是()。C量变是质就的必要准备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5、下列现象属于量变

7、引起质变的有()A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D 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16、下列命题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A 不平不陂,无往不复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17、“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B 部分依赖整体D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18、“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D 说明事物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19、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

8、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 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C实践是认识

9、唯一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

10、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9、经验论的错误在于()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1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一观点说明()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12、“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理论脱离实际C教条主义D唯理论13、“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A唯心主义

11、经验论的观点C唯我主义观点D反理性主义观点1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A生而知之 (孔子)B不虑而知 (孟子)C不行而知(老子).1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16、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17、“没有抽象的真理, 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的含义是()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18、实践是检验

12、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B实践具有普遍性特点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9、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 “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义理论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20、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21、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 、“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