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二部分 核心知识突破 专题三 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60246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二部分 核心知识突破 专题三 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二部分 核心知识突破 专题三 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二部分 核心知识突破 专题三 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二部分 核心知识突破 专题三 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二部分 核心知识突破 专题三 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二部分 核心知识突破 专题三 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二部分 核心知识突破 专题三 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2011 年海南卷)19 世纪 80 年代,斯里兰卡试种茶树成,功,从此,茶叶一直是斯里兰 卡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此 外,斯里兰卡也出口橡胶和椰 子,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分析图文资料,推测斯里兰 卡茶叶种植园集中分布在中 部地区的原因。,图 321,点拨:茶叶种植园集中分布在中部山区,可以从两方面分 析。首先茶叶一般分布在高温多雨、酸性土壤、排水条件好的 低山丘陵地区,结合经纬网分析当地气候条件、结合水系特征 分析地形条件符合茶叶生长需要;其次根据斯里兰卡地形特征, 中部为山地,四周为平原,指出四周更适合发展种植业。 答案:斯里兰卡位于热带(赤道)地区,纬度差异

2、小,(平原 地区)水热条件的空间差异较小(全年高温多雨)。根据其放射状 水系和山峰(海拔 2 524 米)推知,中部地区为山地(四周海拔较 低,为平原)。各种作物相比较,茶树更适合在山地种植,其他 作物(橡胶、椰子、水稻)适合在平原地区(海拔较低地区)种植。,2(2010 年北京卷)读图 32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 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图 322,点拨:在澳大利亚的东南和西南分布的是现代混合农业;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角度分析, 丙地位于墨累达令盆地,相较于乙地最大的优势在于水源充 足、平原面积广阔。,答案: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

3、(小麦绵羊带或小麦 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 土地肥沃。,3(2009 年广东卷)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 近有一定联系。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 小麦。图 323 为以该村居 民点为中心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为(,),A蔬菜带、混作带、粮食 带 B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 C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图 323,点拨:图上信息表明在以居民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地带布局 农业生产。小区域内自然因素差别不大,农业区位选择上的差 别主要源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从图中信息来看,唯一给定 的就是居民点,它与

4、社会经济因素的关联在于市场。越靠近居 民点(市场),越要安排高产值的农业活动。蔬菜的单位面积产值 高,其空间布局最适宜靠近居民点;而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 值低,可以距离居民点稍远。,答案:A,4(2009 年广东卷)1980 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 植区向北推移了 1 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B,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 点拨:水稻生长对气候尤其是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全球气 候变暖的背景下,引起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 一个纬度左右,说明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农业区位因素是区位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考的重要 考

5、点。从考核内容上看,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 业生产的影响,几种重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和特点。在 能力方面,侧重考查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综 合分析能力。在考查形式上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信息多以 区域图为背景材料呈现。,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 水源等;二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技术、交通、市场、劳动力 和政策等。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相比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更大。,图 324,2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的确定,【典例 1】(2011 年广州一模)影响图 325 中农业土地利,用模式

6、的最主要区位因子是(,),图 325,A地形,B交通,C城市化,D气候,名师点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 会经济因素。图中农业土地利用模式,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市场 (都市)距离远近相关联,越靠近都市,越要安排产值高的农业活 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农业的土 地利用范围也发生变化。,答案C,【变式训练】 1(2011 年广州模拟)图 326 中,影响北京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D,图 326 A气候条件 B劳动力价格 C水源条件 D市场距离,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进行区位评价,分析其,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评价各地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还是

7、要从农业区位的自然 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入手,但在考查形式上,更侧重结合区域 图,从自然区位因素的角度考查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 素。分析方法上,要关注以下信息,经纬网位置推测气候 光、热、水物种和熟制以及农业部门;等高线或河流确 定地形以及水源条件。另外要掌握我国主要种植区农业发展区 位条件,如下表:,续表:,【典例 2】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 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 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据此完成(1)(2)题。,(1)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A河谷农业,B灌溉农业,C绿洲农业,D立体农业,(2)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 30%以

8、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光照充足 病虫害较少,昼夜温差大 热量条件好,A,B,C,D,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青藏高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自 然区位因素主要从光、热、水、土以及地形条件分析。青海省 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水热条 件相对较好的湟水谷地。虽然热量不足,但光照条件好,昼夜 温差大,利于淀粉的积累,且温度低,农作物的病虫害少。,答案(1)A,(2)B,【变式训练】 2(2011 年韶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湘江流域图,莱茵河流域图 图 327,洞庭湖平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影响其

9、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不利条件是_ 灾害频繁发生。莱茵河流域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条件主要是,_。,水稻种植业,雨热同期,洪涝,热量,点拨:洞庭湖平原位于我国南方水田农业区,主要的农业 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其气候优势是受季风气候影响,雨热 同期;限制因素是旱涝灾害频繁。莱茵河流域位于欧洲西部, 地形平坦,气候湿润,但由于地处较高纬度,热量不足成为其 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 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是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自然和社 会经济等区位因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范。结合农业发展 的区位条件、发展特点等因素,判读主

10、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续表:,【典例 3】(2010 年汕头一模)图 328 示意某国某农场一,年中工作历,请根据图中资料,回答(1)(2)题。,图 328,),(1)该农场位于( A荷兰西欧平原,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C泰国湄公河平原,D加拿大中部平原,(2)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为(,)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土壤贫瘠,名师点拨第(1)题,“机械维修”、“整理设备耕田”、 “修理储存设备”、“烘干谷物”反映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高;“谷物充分烘干随时可以外运”说明农作物主要供应市场, 商品率高。由此判断该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6、7 月 份为

11、小麦的生长季节,说明该农场位于北半球,选项中只有加 拿大中部平原的小麦种植符合。第(2)题,该农场小麦的熟制为 一年一熟,反映该地区热量条件不足。,答案(1)D,(2)A,【变式训练】 3图 329 表示甲至己六种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图 3 210 示意某种农业的活动模式。读图回答(1)(2)题。,图 329,图 3210,),(1)图 329 中甲农业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水稻种植业,),(2)图 3210 所示农业活动模式,与图 329 中( A甲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B乙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C戊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D己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点拨:第(1)题,甲以作物种植为主,产品主要自给,且为 集约型农业,判断为水稻种植业。第(2)题,该农业活动模式以 作物种植为主,且面向市场,商业化程度高;图 329 中满 足“作物为主”、“商业化”两个条件的只有乙、丙。,答案:(1)D,(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