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饮食文化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59732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文化饮食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旅游文化饮食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旅游文化饮食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旅游文化饮食文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旅游文化饮食文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文化饮食文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文化饮食文化课件(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饮食文化,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三、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 四、中国烹饪主要菜系 五、中国古代最残忍的九道菜 六、中国酒文化 七、中国茶文化,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我国饮食之考究、烹调技术之高超,是早已闻名世界的。千百年来,饮食技术的不断演进提高,是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造巢 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 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2、燧人氏,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 主要烹调方法: 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用泥裹后烧 煲:用文

2、火煮食物,慢慢地熬 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3、伏羲氏,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 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 教民稼穑,发明最早的农具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酪,5、黄帝,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 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 “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

3、人的健康,6、周秦时期,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 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 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麦,大麦。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7、汉,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 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

4、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 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8、唐,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唐代外来饮食最多的是“胡食”,“胡食”是出自汉代人对从西域传入的食品的一种说法。 唐初就已将高昌的马乳葡萄及其酿酒法引入长安,唐太宗亲自监制,酿出八种色泽的葡萄酒,酒家胡与胡姬已成为

5、唐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唐代还从西域引进了蔗糖及其制糖工艺,使得中国古代饮食又平添了几分甜蜜。 旧唐书苏环传:“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许献食,名曰烧尾。”这就是说,大臣初上任时,为了感恩,向皇帝进献盛馔,叫做“烧尾”烧尾宴,9、宋、辽、金、元,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宋代的宫廷饮食,以穷奢极欲著称于世。如皇帝,“常膳百品”、“半夜传餐,即须千数。” 我国最有影响的“四大菜系”的鲁菜(包括京津等北方地区的风味菜)、苏菜(包括江、浙、皖地区的风味菜)、粤菜(包括闽、台、潮、琼地区的风味菜)、川菜(包括湘、鄂、黔、滇地区的风味菜)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 辽金的饮食水准要粗劣些。以肉食而言,

6、即使给有身份的人吃的肉粥,也是 “以肉并米合煮之”,“皆肉糜”。平日里所吃的半生米饭,竟要“渍以生狗血及蒜”。,9、宋、辽、金、元,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元朝,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诞生;元大都成为有史可考的第一家烤鸭店的发源地;产生了至今众人都愿意品尝的名菜烤全羊 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时期以各种身份从波斯、中亚细亚和阿拉伯等地大批签发或自愿东来的各族穆斯林,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了元朝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并与其他穆斯林民族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的清真饮食文化。,1、明清,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 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主食:北方

7、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 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 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到了清末时期,加入浙、闽、湘、徽地方菜成为“八大菜系”,以后再增京、沪便有“十大菜系”之说。尽管菜系繁衍发展,但人们还是习惯以“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来代表我国多达数万种的各地风味菜。,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三、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 四、中国烹饪主要菜系 五、中国古代最残忍的九道菜 六、中国酒文化 七、中国茶文化,1、讲究选料,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菜肴加工烹

8、调首先是选择原料,因此,精心选料是烹制佳肴的先决条件。 选料除要求质地新鲜外,还要按菜品的烹调要求,选用合适的品种、部位,做到选料精细,用料合理。,2、讲究切配,中国菜肴的色和形,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原料的切配。 加工工艺有一套完整体系,包括刀工、上浆、糊、拍粉、水、过油、走红、腌制。 刀工既要适合菜肴的烹调要求,易熟入味,又要造型美观。 礼记.内则中“取牛肉,必新杀着,薄切之,必绝其礼”,说明美味离不开高水平的刀工技术。 配菜除要营养、质地搭配合理,还要色泽鲜艳,互相衬托。,3、讲究火候,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菜肴是由于准确掌握火候而达到软嫩酥烂,鲜香可口的要求的。 同时,火候的恰到好

9、处,还关系到保持原料的营养成分。,4、讲究调味,中国菜肴千变万化,层出不穷,风味独特,品种繁多,除用料和烹调方法的不同外,还源于调味的变化。 “五味调和百味香”,就是熟练运用调味的结果。 调味的关键是调料合理、适量。,5、讲究器皿,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菜肴的装具器皿对菜品起衬托增色的作用,特别是筵席、套菜使用的菜肴器皿,不仅要适用,更要美观。 中国菜肴的这些主要特征,无论是地方菜、宫廷菜、官府菜、还是少数民族和寺院菜都具备。 正是这些丰富多采,色、香、味、形、器具佳的菜肴,才使中国菜闻名于世,享有“烹调王国”的盛誉,珍馐天下奇。 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看,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

10、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独特的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三、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 四、中国烹饪主要菜系 五、中国古代最残忍的九道菜 六、中国酒文化 七、中国茶文化,1、饮食观念,三、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中国注重色、香、味、形,强调感性。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 西方注重营养,注意热量、维生素、蛋白质,强调理性。,2、饮食对象,中国素菜为主 西方荤菜为主,3、饮食方式,中国:团团围坐、共享一桌,相互尊重、礼让、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

11、和” 的范畴 。 西方:自助餐、各取所需、位子不固定、走动自由,对个性、自我的尊重。,三、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食物: 素食为主,肉食为辅 烹饪方法: 熟食(热食)为主,讲究调味 饮食方式:聚餐制 饮食强调经验、味道 饮食内容:饮、食结合,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 食物: 肉食为主,素食为辅 烹饪方法: 注重生食(冷食),讲究原味 饮食方式:分餐制 饮食强调科学、营养 饮食内容:饮、食分开,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三、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 四、中国烹饪主要菜系 五、中国古代最残忍的九道菜 六、中国酒文化 七、中国茶文化,四、中国烹饪主要菜系,1、菜系,菜

12、系是指起源于具体的人文地理区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备独特的原料、工艺和风味特质,拥有完整的品种类型和特殊的食俗礼仪,形成稳定的消费社群,以代表作品为核心构成的饮食体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世界三大烹饪流派,东方的中国烹饪 西方的法国烹饪 阿拉伯的土耳其烹饪,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即菜系。,四、中国烹饪主要菜系,2、地域角度的菜系,四大菜系: 鲁,山东菜(代表北方)、苏,江苏菜(代表华东地区)、川,四川菜(代表西南地区)、粤,广东菜(代表华南地区) 八大菜系: 浙江(浙)、安徽(

13、徽)、湖南(湘)、福建(闽) 十大菜系: 北京(京)、上海(沪) 十二大菜系: 河南(豫)、陕西(陕、秦),总体口味:东辣西酸南甜北咸,四、中国烹饪主要菜系,3、菜系简介,(1)鲁菜 地理条件: 山东位于黄河下游,地处胶东半岛,延伸于渤海与黄海之间。全省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沿海一带盛产海产品,内地的家畜、家禽以及菜、果、淡水鱼等品种繁多,分布很广。山东的历代厨师利用丰富的物产创造了较高的烹饪技术,发展完善了鲁菜。 历史传承: 起源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成熟于三国两晋南北朝 菜系组成: 山东菜系是以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为主组成的,还有堪称“阳春白雪” 的孔府菜。济南菜指济南、德州、泰安一带的

14、菜肴,胶东菜起源于福山,包括青岛、烟台一带的菜肴。,四、中国烹饪主要菜系,3、菜系简介,(1)鲁菜 山东菜的特点 : 山东菜总的特点在于注重突出菜肴的原味,内地以咸鲜为主,沿海以鲜咸为特色。 济南菜在烹调手法上擅长爆、烧、炒、炸,菜品突出清、鲜、脆、嫩。 济南的传统菜素以善用清汤、奶汤著称。 胶东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菜驰名。 擅长爆、炸、扒、蒸,口味以鲜为主,偏重清淡,注意保持主料的鲜味。 代表菜: 葱爆海参、糖醋鲤鱼、清蒸加吉鱼、九转大肠、火靠大虾,四、中国烹饪主要菜系,3、菜系简介,(1)鲁菜 糖醋黄河鲤鱼: 是山东济南的传统名菜。济南北临黄河,故烹饪所采用的鲤鱼就是黄河鲤鱼。此鱼生长在黄河深

15、水处,头尾金黄,全身鳞亮,肉质肥嫩,是宴会上的佳品。 厨师在制作时,先将鱼身割上刀纹,外裹芡糊,下油炸后,头尾翘起,再用著名的洛口老醋加糖制成糖醋汁,浇在鱼身上。此菜香味扑鼻,外脆里嫩,且带点酸,不久便成为名菜馆中的一道佳肴。 “糖醋黄河鲤鱼”以济南汇泉楼所制的最为著名。该店厨师将黄河鲤鱼养在水池里,让顾客当场挑选,并活杀制成菜肴上席,所以颇得食客青睐,闻名遐迩。,四、中国烹饪主要菜系,3、菜系简介,(1)鲁菜 清汆赤鳞鱼: 著名的泰山传统名菜。泰山赤鳞鱼又叫螭霖鱼,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鱼类。它产于泰山深潭之中,尤以西谿黑龙潭所产者最佳,曾是清代贡品。 泰山赤鳞鱼肉质细嫩,肥而不腥,含有较高的蛋白

16、质和脂肪,滋味极美。关于此鱼,史书曾记载:“将鱼暴于暑天之日下,不到一个时辰,即化为油。”据说,清代乾隆皇帝曾多次游览泰山,每次必食此鱼。因而,从清朝开始,泰山赤鳞鱼日益出名,列为泰山名菜之首,驰名中外。现在,中外来宾游泰山时,也非常喜欢品尝此菜。 食用赤鳞鱼需活鱼烹煎,炸过的鱼有三道弯,似活的一般,若用死鱼,则炸不出弯来。这种鱼离水即死,故捕捞时需备盛潭水的器皿,以暂放活鱼,但也无法久放,所以要尽快烹制,以尽得其鲜。该鱼可炖、可汆、可炸、可溜,但以清汤汆者为佳。,四、中国烹饪主要菜系,3、菜系简介,(1)鲁菜 德州扒鸡: 德州的传统风味名吃,又名“德州五香脱骨扒鸡”。它最初是由德州“德顺斋”创制。 清朝光绪年间,该店用重1000克左右的壮嫩鸡,先经过油炸至金黄色,然后加口蘑、上等酱油、丁香 、砂仁、草果、白芷、大茴香和饴糖等调料精致而成。 此菜色泽红润、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越嚼越香、味道鲜美,深受广大顾客欢迎,不久便闻名全国。许多南来北往路径德州的旅客,都慕名品尝德州扒鸡。,四、中国烹饪主要菜系,3、菜系简介,(1)鲁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