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中语文精美沁园春长沙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059696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高中语文精美沁园春长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原创高中语文精美沁园春长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原创高中语文精美沁园春长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原创高中语文精美沁园春长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原创高中语文精美沁园春长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高中语文精美沁园春长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高中语文精美沁园春长沙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改编: 吴汉伟,2,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3,一:词的有关知识简介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2、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与音乐分离路,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均有各自的不同的规格。有水调歌头采桑子 沁园春等。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4,独立寒秋,5,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

3、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6,基础知识,一:字音 百舸( ge ) 舸大船 廖廓(liaokuo)指宇宙的广阔 峥嵘(zheng rong)不平凡,不寻常 苍茫(cang mang)旷远迷茫 恰同学少年( qia) 正当,正值 挥斥方遒(hui chi qiu) 奔放强劲有力 浪遏飞舟( e ) 阻止,7,湘江北去,8,橘子洲头,9,看万山红遍,10,层林尽染,11,诵读、疏通、理解,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1、对照注释疏通字句,2、研讨: (1)、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立、看、怅、问、忆,(2)、“看”字统领哪几句?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遍:红得广 染:红得深透 透:强调水的清澈 争:渲染了热闹气氛 击:突出雄鹰的矫健 翔: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3)、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与下阕有何关系?,写生机勃勃的深秋景物,为下阕抒情作铺垫。,第一课时,1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那些内容作了回答?,恰同学少年挥

5、斥方遒,(5)、注意“峥嵘”、“风华”、“意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遏”等词的语境意义,理解“指点江山”、“万户侯”的借代手法和“粪土”的名词意动用法。,(6)、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 突出了 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7)、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什么?,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13,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

6、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时间、地点、人物,见景生机勃勃 色彩绚丽 之景,生情以天下为己任,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追忆当年革命盛景,感怀往昔壮志豪情,过渡,15,“意象”简释,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16,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从状

7、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以壮景抒豪情,17,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事物动态的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 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 “击”“翔” 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

8、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的“竟”字, 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18,三、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并置式,看:山、林、江、舸、鹰、鱼,忆:指点、激扬、击水、 浪遏飞舟,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 ,描绘了一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辐射式,诗人(我),胸怀博大的看景人也便成了“风景”,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 !,看,忆,万类,同学少年,各种并置景物,各种并置活动,19,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20,忆秦娥娄山关,21,一九三五年一月党的遵

9、义会议(毛泽东奠定了自己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后,攻打娄山关的情况。这是当年二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22,忆秦娥娄山关 背景资料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二渡赤水,24日攻占桐梓,25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

10、山关挺进,与黔军相遇,敌军败退,红军继续进军,与敌激烈拼搏,反复争夺,红军终于占领高地。此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迅速通过娄山关。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23,忆秦娥娄山关,着重写霜晨行军的情景,写红军进逼娄山关的举事行动。它描写了行军途中的艰苦环境,渲染出苍凉沉郁气氛。,写过娄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攻克娄山关之后的军事行动。略去了中间的战斗过程,写出了胜利越关的情景。,上阙,下阙,结构理解,24,忆秦娥娄山关,主题理解,通过对娄山关军事行动的描写,歌颂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预示着道路的曲折和前途的光明。,25,艺 术 特 色,1、风格上,这首词把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劲豪放融为一体,2、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明写 自然景物,暗写红军的革命精神;实写行军 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虚写娄山关的激战,3、以景传情,情景并茂。,4、既炼字又炼句,以此构成意境,深化主题词中的“碎”、“咽”是炼字的范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则是炼句的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