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七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检测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57235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榜学案】七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检测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金榜学案】七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检测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金榜学案】七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检测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金榜学案】七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检测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金榜学案】七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检测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榜学案】七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检测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榜学案】七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检测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六单元) (120分钟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 A.遴选(ln) 伫立(zh) 驯良(shn) 深邃(su) B.蛰伏(zh) 翌日(y) 粗犷(un) 濒危(bn) C.参天(cn) 要塞(si) 步履(l) 牌坊(fn) D.分娩(wn) 摒弃(bn) 镶嵌(qin) 翩跹(xin),【解析】选C。A项中“驯”应读xn,B项中“濒”应读bn,D项中“娩”应读min。,2下列四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性情孤僻 略输文采 悬崖绝壁 扑朔迷离 B繁衍生息 祟山峻岭 人烟稀少 漫不经心 C憨态可掬 一唱

2、一和 大献殷情 仪表堂堂 D身体矫键 举世闻名 加冕典礼 默默无闻 【解析】选A。B项中“祟”应为“崇”,C项中“情”应为“勤”,D项中“键”应为“健”。,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 在这片绿树浓荫中。 B.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 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C.上海世博会开幕后,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大会的接待工作 井然有序,周道如砥。 D.2010年9月7日的日本非法扣押中国渔民事件发生后,深沪 镇的数千渔民义愤填膺,纷纷站出来声援,要求日本政府立 即放人。,【解析】选

3、D。A项中“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B项中“无可置疑”的意思是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前后不一致。C项中“周道如砥”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不符语境。,4.(2010东营中考)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病。(4分) 通过参加这次为玉树灾区捐款捐物活动,让我领会了“同舟共济”的精神内涵。 答:_ 我们既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又要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答:_ 答案:将“通过”去掉,或将“让”去掉。 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去掉。,5.用课文原句填空。(5分) (1)_,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 (2

4、)大漠孤烟直,_。 (使至塞上王维) (3)晴川历历汉阳树,_。(黄鹤楼崔颢) (4)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通过对幽静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_,_ _。,(6)沁园春雪中“_,_”两句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北国山、原的壮丽雪景。 (7)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与“劳动”有关的完整诗句:_,_。 答案:(1)居高声自远 (2)长河落日圆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万里赴戎机 (5)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6)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7)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6.名著阅读。(3分) (1)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

5、 _;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_,法名是_ _;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_。(2分) (2)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大闹天宫、真假_、三借芭蕉扇。(1分) 答案:(1)孙悟空 猪八戒 猪悟能 沙僧 (2)白骨精 美猴王,7阅读下面消息,回答问题。(7分) 渐渐落下的夜幕和没有散去的 阴云,此时成了绝好的衬托和背景: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随着01号指 挥员一声令下,“长三丙”喷出一 团橘红色的烟雾,随之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拖着三四米长的焰火冉冉升起。在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后,在共和国生日的这一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向世界庄严宣告:“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中华民族追逐千年的登月神话正

6、在慢慢变为现实。 (2010年10月2日 来自兰州晨报),(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2分) 答:_ 答案(示例):“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 (2)请你发一则短信,向“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黄江川表示祝贺。(2分) 答:_ 答案(示例):黄总设计师,热烈祝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中华民族追逐千年的登月神话正在慢慢变为现实!我们为您感到自豪!,(3)学校拟邀“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黄江川来学校演讲,假如你是学校小记者团的成员,你会如何采访他?(3分) 答:_ _ 答案(示例):黄总设计师,您好!首先祝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我是学校小记者团成员,非常荣幸能够采访您!请问是什么力量支撑

7、您一直为中国航天事业而奋斗?,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以为神 _ (2)乃去 _ (3)将寐 _ (4)乃杀而取其革 _ 答案:(1)把当做 (2)于是,就 (3)睡觉 (4)代词,指狼,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分) 译文:_ (2)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2分) 译文:_ 答案:(1)黔地没有驴子,有一位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 (2)渐渐长大,也非常温驯,(富人)竟然忘记了它们是狼。,10.读了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你有哪些收获?(3分) 答:_ 答案(示例):(1)对于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斗 争、善于斗争,就

8、一定会取得胜利;(2)人一定要有真才 实学;(3)做事一定要知己知彼;(4)做事要持之以恒。 (答出两点即可) 11.(乙)文中画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 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3分) 答:_ 答案: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12.从文中描写的内容看,作者视野中的土地有着怎样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作者以怎样的内心感受?(2分) 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注意描写土地和庄稼的段落,如,段等。回答第二问,要抓住表达作者感受的词,如文中多次出现的“让人心安”。 答案: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让人心安,感到喜悦和欣慰(只答“让人心安”也可)。,1

9、3.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4分) 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2分) 答:_ _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2分) 答:_ _,【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句要从城市的繁荣发展和土地乡村之间的关系方面考虑。句要从古老的土地对文化和文明的作用上回答。 答案: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土地和乡村的供养与支持,是农民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哺育了城市文明。 古老的土地培育并滋养了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1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10、2分) 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答:_ _,【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味。句要抓住关键词“最早”“少有”“今天”,从历史的悠久和作者对土地的感情方面作答。句要从修辞手法及作用上思考作答。 答案:突出了眼前这片土地的古老沧桑、历史悠久和对人类贡献的绵远持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代养育人类的“这片土地”的热爱、赞叹之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11、玉米在土地滋养下愉快、茁壮生长的动人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看到大片土地洋溢生机与活力时由衷的欣喜之情。,15.文章最后一段“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联系第段所写内容看,这句话中“让人心安” 一词在内容表达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2分) 内容:_ 结构: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表达技巧。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联系上文可以看出,这句话中“让人心安”一词在上文中出现了两次,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在结构上前后照应。,答案:照应前面的内容,更加突出了作者在目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片田野(土地)时喜悦、欣慰等内心感受 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16.认真阅读选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全文内

12、容,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感情的表达。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土地的热爱、赞美之情;二是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等句子思考作者对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答案:通过叙写旅途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古老沧桑、历经灾难而一直默默奉献的土地的热爱、赞美和由衷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所带来的土地屡遭分割、日渐萎缩的担心和忧虑。,17.本文作者曾说过:“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和城市”,人们也“不能早餐吃风险投资,中午吃对冲资金,晚间配上红酒的大餐不能直接是房地产”。但现实是,目前全球的城市化进程正日益加快。当然我们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有发展就难免会有损失和牺牲。请联系现实,谈谈阅读本文后的看法。(3分) 答:_ _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结合文本表述出与作者相同(相近)、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