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鸟类识别图鉴(2020版)-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052895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5.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鸟类识别图鉴(2020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常见鸟类识别图鉴(2020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常见鸟类识别图鉴(2020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常见鸟类识别图鉴(2020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常见鸟类识别图鉴(2020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鸟类识别图鉴(2020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鸟类识别图鉴(2020版)-(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鸟类识别图鉴(2020年版) -3.14刁民,前言,本文旨在帮助大家了解认识郑州地区的常见鸟类。主要观察区域水源较少,所以游禽涉禽见的比较少。部分文字描述为本人真实观察所得,部分文字为网络所查。由于没有较好的相机,为使大家能准确辨别所用图片大部分为网上高清图片截取 大家有需要可以去(中国野鸟图库)官网查询鸟类 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和歌手,请大家爱护他们! 此版是2020年初修改版本 2018年上传的第一版(下图),鸟类体羽名称,观察区域 蓝色部分为主要区域(郑州市),家麻雀雌鸟,树麻雀,家麻雀雄鸟,山麻雀雄鸟,树麻雀,雀形目 燕雀亚目 文鸟科 麻雀属 树麻雀普通亚种 也称麻雀、小家巧儿(雀)

2、、小虫儿。相似种家麻雀以及其他麻雀颊部均无黑斑,野外不难区别。家麻雀把巢建在树上,中国仅在新疆和内蒙古有分布。树麻雀一般会在墙缝中筑巢,或抢燕子或其它鸟类的巢。 1999年在八李村城墙下泡桐树上发现一个直径20cm左右的草球,带一洞口,里面飞出两只树麻雀,上树查看发现确实是麻雀卵。不知是何种鸟巢被树麻雀占了。 郑州地区为留鸟 麻雀家族在全球共有19个种类,在中国仅有5种,即树麻雀、家麻雀、黑顶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全部见过的人很少 体长13-15厘米。额、头顶至后颈栗褐色,头侧白色,耳部有一黑斑,在白色的头侧极为醒目。背沙褐或棕褐色具黑色纵纹。颏、喉黑色,其余下体污灰白色微沾褐色。,黑尾蜡嘴

3、雀 上雄下雌,拍摄于2015,黑尾蜡嘴雀,雀形目 雀科 蜡嘴雀属 黑尾蜡嘴雀指名亚种 又名蜡嘴、小桑嘴、皂儿(雄性)、灰儿(雌性)。 相似种黑头蜡嘴雀体型较大,头部黑色范围小,飞羽中间有白斑而末端无白斑。黑尾蜡嘴雀是中国传统笼养鸟种。无论雄雌的形象都憨态可鞠非常惹人喜爱。 2000年首见在八李村收集一对死鸟喙 该物种雄雌异形异色。中型鸟类,体长17-21厘米。嘴粗大、黄色。雄鸟头辉黑色,背、肩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浅灰色,两翅和尾黑色,初级覆羽和外侧飞羽具白色端斑。颏和上喉黑色,其余下体灰褐色或沾黄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鸟头灰褐色,背灰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近银灰色,尾羽灰褐色、端部多为黑褐色。

4、头侧、喉银灰色,其余下体淡灰褐色,腹和两胁沾橙黄色,其余同雄鸟。 分布于西伯利亚、日本、朝鲜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湖南、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杰米。,棕头鸦雀,棕头鸦雀,雀形目 鹟科 画眉亚科 鸦雀属 棕头鸦雀河北亚种 国内分布:河北(东北部)、北京、河南(北部)留鸟 体长11-13厘米。嘴粗短而厚、暗褐色、似鹦鹉嘴、先端沾黄色,头红棕色。上体橄榄褐色,飞羽外缘红棕色或褐色。颏、喉、胸葡萄粉红色微具细的暗棕色纵纹,其余下体皮黄褐色。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至后颈有时直到上背均为红棕色或棕色,头顶羽

5、色稍深,眼先、颊、耳羽和夹侧棕栗色或暗灰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棕褐色或橄榄褐色,有的微沾灰、呈橄榄灰褐色。尾羽暗褐色,基部外翈羽缘橄榄褐色或稍沾橄榄褐色,中央一对尾羽多为橄榄褐色具隐约可见的暗色横斑。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脚铅褐色。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2000米的中低山阔叶林和混交林林缘灌丛地带,也栖息于疏林草坡、竹丛、矮树丛和高草丛中,冬季多下到山脚和平原地带的地边灌丛、果园、庭院、苗圃和芦苇沼泽中活动,甚至出现于城镇公园,一般不进入茂密的大森林内。,八哥,八哥,雀形目 椋鸟科 八哥属 八哥指名亚种 国内分布:四川、云南西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 2015年在山后马村首见,2019年新

6、密刘寨镇见十几只的群 郑州地区为留鸟 体长23-28厘米。通体乌黑色,矛状额羽延长成簇状耸立于嘴基,形如冠状,头顶至后颈、头侧、颊和耳羽呈矛状、绒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其余上体缀有淡紫褐色,不如头部黑而辉亮。两翅与背同色,初级覆羽先端和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宽阔的白色翅斑,飞翔时尤为 明显。尾羽绒黑色,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均具白色端斑。下体暗灰黑色,肛周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 虹膜橙黄色,嘴乳黄色,脚黄色。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疏林中。以昆虫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乌鸫dong,乌鸫dong,雀形目 鸣禽亚目 鸫科 鸫属

7、 乌鸫普通亚种 1999年于八岗西首见,多见于树木主杆有分枝处筑巢。 郑州地区为留鸟 体长21-29.6厘米;雄性的乌鸫除了黄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乌鸫没有黄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虹膜褐色,鸟喙橙黄色或黄色,脚黑色。 栖息于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从数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见,是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昆虫、蚯蚓、种子和浆果。 中国特产亚种。分布于甘肃西南部,贵州、河南中部南部,湖南、上海,浙江宁波,安徽、江西、福建、四川、云南(留鸟),广东、海南、台湾(冬候鸟,黑卷尾,黑卷尾,雀形目燕雀亚目卷尾科 卷尾属 黑卷尾普通

8、亚种 又叫乌秋,俗称chibencha。繁殖期有非常强的领地意识,性凶猛,非繁殖期喜结群打斗。常在大致水平的Y字型树杈上筑巢,一窝产3卵左右。会攻击人,常见其攻击狗,夏天傍晚常见捕食飞虫,也常常听到其叫声“叽咦、嘎哦” 全长约30厘米。通体黑色,上体、胸部及尾羽具辉蓝色光泽。尾长为深凹形,最外侧一对尾羽向外上方卷曲。平时栖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树顶上,在开阔地常落在电线上。数量多,常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动作敏捷,边飞边叫。主要从空中捕食飞虫。中国分布东北黑龙江、南部旅顺,内蒙古赤峰、下洼,华北各省,西至陕西,四川合川及西南部,西藏东南部、南部、察隅、樟木(夏候鸟);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西抵云南西部,贵

9、州南部(夏候鸟、旅鸟);云南东南部,海南岛(留鸟)。 郑州地区为夏侯鸟,家燕,家燕,雀形目 燕科 燕属 家燕普通亚种 郑州地区为夏候鸟。家燕巢似兜型,金腰燕巢似瓢型 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主要特点是上体发蓝黑色,还闪着金属光泽,腹面白色。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象镰刀,尾分叉象剪子。飞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够急速变换方向。 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中国南部、东部和中部,韩国,阿穆尔河下游,东到千岛,日本,中国台湾,少数至堪察加,冬季在亚洲东南部或东部,南到澳大利

10、亚北部越冬。,金腰燕,金腰燕,雀形目 燕雀亚目 燕科 河燕亚科 燕属 金腰燕普通亚种 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因此又名赤腰燕。 郑州地区为夏候鸟。 体长约17厘米,体重18克,寿命15年。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 ,不同的是它常停栖在山区海拔较高的地方。有时和家燕混飞在一起,飞行却不如家燕迅速,常常停翔在高空,鸣声较家燕稍响亮。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中国辽宁, 内蒙古, 河北和云南,冬季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金翅雀,金翅雀,雀形目 雀科

11、金翅雀属 金翅雀指名亚种 又名金翅、绿雀。分布于中国的中部、东部和东南部 郑州地区为留鸟 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嘴细直而尖,基部粗厚,头顶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纹,腰金黄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黄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块大的金黄色块斑,无论站立还是飞翔时都醒目。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脚和平原等开阔地带的疏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秋冬季节也成群,有时集群多达数十只甚至上百只。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草子和谷粒等农作物为食。每窝产三卵左右,于树上筑巢,巢较低常在3米以下,喜鹊,喜鹊,雀形目 鸦科 喜鹊属 喜鹊普通亚种 俗称ma sao 杂食性,吃果实种子、昆虫等,也吃肉,曾见其

12、在路边吃一只死去的珠颈斑鸠,于乔木高处筑巢,有时一棵树上可见2-3个巢。巢直径可达70-80厘米,是郑州地区最大的鸟巢。一般元旦前就开始筑巢了。 郑州地区为留鸟 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常常单独觅食,也常见集群停歇,灰喜鹊,灰喜鹊,雀形目 鸦科 灰喜鹊属 灰喜鹊华北亚种 外形酷似喜鹊,但稍小。2005年秋首见于黄店镇东边的段村,几年后八李村附近才出现 郑州地区为留鸟 体长33-40厘米。嘴、脚黑色,额至后颈黑色,背灰色,两翅和尾

13、灰蓝色,初级飞羽外翈端部白色。尾长、呈凸状具白色端斑,下体灰白色。外侧尾羽较短不及中央尾羽之半。栖息于开阔的松林及阔叶林,公园和城镇居民区。杂食性,但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主要吃半翅目的蝽象,鞘翅目的昆虫及幼虫,兼食一些植物果实及种子,巢多坐于乔木Y字形树杈用杂草塑料薄膜绳子等,直径15厘米左右,红嘴蓝雀,红嘴蓝雀,雀形目 鸦科 蓝雀属 红嘴蓝雀华北亚种(疑似) 河南地区为留鸟 2017年元旦后首见于安阳林州洪谷山 2019.11.12见于新密刘寨镇 是大型鸦类,体长54-65厘米。嘴、脚红色,头、颈、喉和胸黑色,头顶至后颈有一块白色至淡蓝白色或紫灰色块斑,其余上体紫蓝灰色或淡蓝灰褐色。尾长呈凸状

14、具黑色亚端斑和白色端斑。下体白色。 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嘈吵叫声和哨声。常见并广泛分布于林缘地带、灌丛甚至村庄。性喧闹,结小群活动。以果实、小型鸟类及卵、昆虫为食,常在地面取食。主动围攻猛禽。,黑枕黄鹂,黑枕黄鹂,雀形目 鸫科 黄鹂属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 小时候见其攻击掏鸟窝的小伙伴 郑州地区为夏候鸟 为中型雀类。体色艳丽,外形大小和金黄鹂相似,体长23-27厘米。通体金黄色,两翅和尾黑色。头枕部有一宽阔的黑色带斑,并向两侧延伸和黑色贯眼纹相连,形成一条围绕头顶的黑带,在金黄色的头部甚为醒目。相似种金黄鹂枕部不为黑色,黑色贯眼纹亦不延伸到枕部,二者分布区亦不同,野外不会混淆。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较暗淡

15、。幼鸟具纵纹。跗蹠短而弱,适于树栖,前缘具盾状鳞,爪细而钩曲。体色艳丽。主食昆虫,也吃果实和种子。树栖鸟,极少在地面活动,喜集群,常成对在树丛中穿梭,叫声悦耳。巢较高并隐秘,大斑啄木鸟,大斑啄木鸟,鴷lie形目 啄木鸟科 啄木鸟属 大斑啄木鸟华北亚种 又名赤鴷、臭奔得儿木、花奔得儿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鸟。啄木时发现有人时则绕到被啄木的后面藏匿或继续向上攀缘,搜索完一棵树后再飞向另一棵树,飞翔时两翅一开一闭,成大波浪式前进叫声jen-jen- 郑州地区为留鸟 小型鸟类,体长2025厘米。上体主要为黑色,额、颊和耳羽白色,肩和翅上各有一块大的白斑。尾黑色,外侧尾羽具黑白相间横斑,飞羽亦具黑白相间的

16、横斑。下体污白色,无斑;下腹和尾下覆羽鲜红色。雄鸟枕部红色。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繁殖后期则成松散的家族群活动。多在树干和粗枝上觅食。觅食时常从树的中下部跳跃式地向上攀缘,如发现树皮或树干内有昆虫,就迅速啄木取食,用舌头探入树皮缝隙或从啄出的树洞内钩取害虫,有时也在地上倒木和枝叶间取食。,黑枕绿啄木鸟左雄右雌,灰头绿啄木鸟,鴷形目 科啄木鸟科 属绿啄木鸟属黑枕绿啄木鸟(亚种不详) 又称黑枕绿啄木鸟(没有资料显示两者有何不同)别名绿啄木鸟,火老鸦,香喷打木。 2000年春,见10只左右的群在小麦田一起觅食 郑州地区为留鸟 中小型鸟类,体长2633cm。嘴黑色,雄鸟额基灰色,头顶朱红色,雌鸟头顶黑色,眼先和颚纹黑色,后顶和枕灰色。背灰绿色至橄榄绿色,飞羽黑色,具白色横斑,下体暗橄榄绿色至灰绿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成群。飞行迅速,成波浪式前进。主要以蚂蚁、小蠹虫、天牛幼虫、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虫为食。营巢于树洞中,巢洞由雌雄亲鸟共同啄凿完成,每年都新啄巢洞,一般不利用旧巢。巢洞多选择在混交林、阔叶林、次生林或林缘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