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实验的整合与拓展高三化学复习二人教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052595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实验的整合与拓展高三化学复习二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材实验的整合与拓展高三化学复习二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材实验的整合与拓展高三化学复习二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材实验的整合与拓展高三化学复习二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材实验的整合与拓展高三化学复习二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实验的整合与拓展高三化学复习二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实验的整合与拓展高三化学复习二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实验的整合与拓展高三化学复习二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一、学习目标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二、典型例题【例 1】现有如下的实验用品:( I )玻璃仪器及其他仪器:试管、锥形瓶、园底烧瓶、集气瓶、长颈漏斗、球形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白玻片、火柴、橡胶管及部分组合仪器(双、孔橡皮塞与玻管的组合)( II )化学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木条请选择上述仪器并设计制备氧气的最佳实验装置,且收集一瓶氧气。回答以下问题:1 从科学性、可行性、简约性、安全性角度分析,最佳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的仪器编号是(每种仪器只能取用一次);2仪器装配的

2、原则是;3你在装配过程中第一个所选择的玻璃仪器是;4仪器装配完成后的第一个实验操作是。5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图。6请设计一实验用于验证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并叙述其检验过程。【解析】 从上述仪器中发现,可组合成气体发生装置的仪器很多,可由固固产生气体的装置,也可由固液产生气体的装置,A、 B、C 分别与 J、 L 的任意组合都可达成目的。但从所给出的药品看出,固固装置明显不行,转而考虑固液装置,但无铁架台,故而不考虑试管A 和园底烧瓶C。从最佳方案考虑,仪器装置产生气体的量应该是能够控制的,故而因选择带有分液漏斗的装置G或 J,进一步确定采用组合装置J。其余的就容易想到了。在设计检验过程中,就要

3、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系统,根据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且且符合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可靠的原则,选择最佳方案。【答案】 B、 D、 I 、 J、 M。1 2 从左到右,从下到上。2 B。3 气密性检查。4 如右图。6用带有余烬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复燃。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点燃木条,吹灭,将带有余烬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并使其复燃,证明收集的气体为氧气。用心爱心专心117 号编辑1【点评】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如何选择仪器不会考虑得很周密,同时也往往只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而不考虑题设的情境。设计本题的目的:要求学生根据题设情境,选择相关的仪器。让学生充分

4、重视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操作过程和解题的文字叙述能力。【例 2 】硫酸亚铁的制备实验要求:设计制备硫酸亚铁的实验方案仅提供试剂是:含有油污及杂质(铁红或碳粉)的铁粉及10 mL 3 mlo/L H2SO4【解析】 制备硫酸亚铁的方法有多种,提供了铁粉及H2SO4,也就确定了制备的途径,即由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其实验目的和反应原理应该明确了。接下来就应该讨论其实验步骤了。首先称取(称量工具)2g(实为1.68g )铁粉应该用碱溶液洗涤(烧杯、玻棒、加热装置),冲洗(讨论固液分离的多种方法),再加入稀硫酸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可稍加热(反应时间较长,约20 分钟左右),反应结束后乘热过

5、滤(过滤装置),冷却结晶即可。【答案】 实验名称:硫酸亚铁的制备实验目的:选择并评价硫酸亚铁制备的途径,进一步了解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反应原理:铁与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实验用品: 50mL烧杯 2 只、玻璃棒、量筒、长颈漏斗、酒精灯、胶头滴管火柴、滤纸2 张、铁架台、铁圈、石棉网、托盘天平、铁粉、3 mlo/L H2SO4实验步骤:1、称量与清洗:用托盘天平称取含有杂质的铁粉2g,置于 50mL烧杯之中,加入10mL左右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并加热至沸,稍冷、沉降,倾倒去上层清液,再加入蒸馏水20mL左右,搅拌、沉降,倾倒去上层清液。反复多次,直至溶液呈中性。2、生成硫酸亚铁在上述烧杯中加入10m

6、L 3mol/L H2SO4 溶液,让铁粉与硫酸充分反应,可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充分反应约20 分钟。3、乘热过滤将上述溶液乘热过滤(动作要快。为什么?),得到硫酸亚铁的过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得到硫酸亚铁的晶体。4、获取晶体将操作 3 所得混合物再一次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2 3 次,可得到硫酸亚铁的晶体。5、实验结束工作完成。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1、 理论上可获得晶体的质量2、 实际获得的晶体的质量3、 存在误差的原因分析思考与讨论:1. 为什么选用了 3mol/L H 2SO4 溶液,而不用浓度更大一点的?(提示:可考虑硫酸亚铁在常温下的溶解度)2. 为什么要乘热过滤?用心爱心专心117

7、 号编辑2(提示:要考虑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3. 你认为在实验操作中的固液分离有几种,具体适合于哪些情况?【点评】 通过评价途径及方法,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案。三、课堂练习1可用滴瓶存放较长时间的试剂是()A溴水B BaCl 2 溶液C NaOH溶液D 浓盐酸2向某待测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结果溶液呈红色,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溶液中溶有 NaOHB溶质可能是 Cu 2 (OH ) 2 CO3C溶液中一定不含 H 离子D 溶液呈碱性3有一 NaOH溶液长期存放在试剂瓶中,结果瓶底溶液呈浑浊状,其原因主要是()A吸收空气中 CO 2 所致B NaOH与玻璃作用,而后吸收CO 2 所致C

8、 NaOH中含有 Na 2 CO 3D溶液中的水分部分蒸发4有些固体药品长期存放时,若因密封不严,则瓶内会逐渐积聚一定量液体,以下各组中的每种药品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一组是()A无水硫酸铜,生石灰,烧碱B 红磷,烧碱,无水氯化钙C纯碱,芒硝,熟石灰D氯化镁,明矾,氯化钠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中和滴定时,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移液管和锥形瓶,并在锥形瓶内滴入 l mL 指示剂配制物质的量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溶质溶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待溶解后立即倾入容量瓶中,继续进行洗涤和定容用 NaOH溶液和可溶性铝盐溶液大量制取Al(OH )3制取 Fe(OH )2 时,吸取 NaOH溶液的

9、胶头滴管的末端应插入FeSO4 溶液中,再逐渐注入NaOH溶液蔗糖加稀硫酸水解后,将水解液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即可见银镜ABCD以上都不正确6有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下列六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 1)能用做干燥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有_(填代号,下同)( 2)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_用心爱心专心117 号编辑3( 3)在氯气和铁反应实验中, 能添加在制气和化合反应装置之间以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等杂质气体的装置有 _( 4)在乙烯与溴水反应制二溴乙烷的实验中,能添加在制乙烯装置和加成反应装置之间,达到控制气流使其平衡目的的是 _( 5)若用 C 装置做二

10、氧化硫与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则其中广口瓶的作用是_7有机物的C、H 含量常用燃烧和与CuO灼烧等方法使之生成CO 2 和水,测它们的质量求得有机物中碳和氢的百分含量,现有某固态有机物在加热情况下鼓入足量的氧气使其完全燃烧,今有如下仪器(1)为确定某固体有机物的最简式(实验式)下述仪器中最少需要的种类有_种,它们是 _,其中要一前一后用两次的是_,(填仪器编号) 其作用前者为 _;后者为 _但为完成测定还缺少的一种重要仪器名称是_(2)为确定固体有机物是烃还是其含氧衍生物,实验依据是_(3)为确定其分子式还需知道下述中的A熔、沸点B定温、定压下蒸气密度C固定有机物的体积D重要的化学性质8

11、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气体性质实验 图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A表示一种纯净、干燥的气体,B 是另一种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乙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干燥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Na 2 CO 3 、 NaHCO 3 、 MnO 2 、Na 2 O 2 、 NaCl、无水 CaCl 2 、 NH 4HCO 3 、碱石灰等固体和H 2 O 、蒸馏水根据图中装置和反应现象请回答:(1)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丁中的干燥剂应选_ ,不选另一种干燥剂的理由是_用心爱心专心117 号编辑4(3)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戊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

12、程式为_ ,此反应是 (吸热、 放热)_反应,可能发生的什么现象可以证明你的判断_(5)当乙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停止给丙加热,并关闭a、 b 两个活塞,若将已浸入冰水中,则乙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简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_四、课后练习1、有甲酸、乙酸、乙醛、乙酸乙酯、乙醇、溴乙烷6 种无色溶液,只用一种试剂便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A、蒸馏水B、 FeCl3 溶液C 、 Cu( OH) 2 浊液D、 NaOH溶液2、有四位学生设计了下列四个方案确证溶液中含有SO42,你认为合理的是()A、方案甲:试液BaCl 2 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B、方案乙:试液足量盐酸无沉淀 BaCl 2 溶液白色沉淀C、方案丙:试液足量稀 HNO无沉淀 Ba ( NO)溶液白色沉淀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