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山东专用)高考生物第三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定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052143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山东专用)高考生物第三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定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山东专用)高考生物第三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定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山东专用)高考生物第三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定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山东专用)高考生物第三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定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山东专用)高考生物第三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定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山东专用)高考生物第三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定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山东专用)高考生物第三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定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4 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时间: 30 分钟 )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 ) 及进化论科学史1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 。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多样性的原因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生物适应性的原因ABCD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则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能科学地阐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强调

2、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答案D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判断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示新物种形成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 灰色 )95%变为 S( 黑色 )95%的原因是C表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是物种的多样性解析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 灰色 )95%变为1名校名 推荐S( 黑色 )95%的原因是突变、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对

3、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BCD解析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都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而都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答案A4(2013 广州测试一) 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B突变、基因重组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C共同进化是指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发展的过程D种群基因频率发

4、生了定向改变,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新物种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也叫生存竞争) 、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A 错。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B 错。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正确。答案D考点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5( 山东潍坊三县最后一次模拟) 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2名校名 推荐B图乙中昆虫的

5、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C图丙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D图丁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解析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及图丙中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都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答案D6(2013 福建石狮联考)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B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C研究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进化理论的构建D生物多样性形成是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必然结果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了解生物多

6、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也是生物由低等向高等进化的必然结果。答案D7(2013 济南一轮验收练习) 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 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 a 物种进化为b、 c 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黄河北岸的b 物种迁回黄河南岸后,不与 c 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外因是存在地理隔离C c 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判断物种 d 是否是不同于物种b 的新品种的方法是观察两个物种的生物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解析a 物种分布在黄河两

7、岸进化为b、 c 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3名校名 推荐程b 进入黄河南岸后,与 c 不存在地理隔离;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是否具有生殖隔离是判断是否属于两个物种的标志。答案B考点三基因频率及其运算8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基因型频率改变B基因型频率改变一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C基因型频率改变一定导致生物进化D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解析A 项对,基因频率改变,基因型频率一定改变;B 项错,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如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但基因频率不变;C项错,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导

8、致生物进化;D 项错,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产生新物种。答案A9(2013 江苏盐城调研) 某种群中EE、Ee、ee 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左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 基因型为EE 的个体繁殖成功率低,则产生的后代较少,基因型为ee 的个体繁殖成功率高,产生的后代较多。答案 C10据调查,某小学学生中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 、XBXb(7.36%) 、XbXb(0.32%) 、XBY(46%)、XbY(4%),则在该群体中B 和 b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 6%、8

9、%B 8%、 92%C 78%、92%D 92%、 8%解析假设被调查的总人数为100 个,由于 B 和 b 这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 染色体上, Y4名校名 推荐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故基因总数为150 个,而 B 和 b 基因的个数分别为42.32138 2 7.36 46 138, 7.36 0.32 2 4 12,故B 的基因频率为 100%92%, b 15012的基因频率为 150 100%8%。答案D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11(2013 潍坊一模 ) 一对等位基因(F 、f) 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兔群中,雌兔基因型频率 FF(30%)、 Ff(60%) 、ff(10%) ;

10、雄兔基因型频率 FF(20%) 、Ff(40%) 、ff(40%) 。假设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致,则子代中() 。A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B Ff 基因型频率为52%C F 基因频率雌兔为60%、雄兔为40%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辨别能力及计算能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随机交配,且子代生活力一致,则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即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A、D 错误。雌兔中F 的基因11频率为 30%60% 2 60%,f 40%,雄兔中 F 的基因频率为20%40% 2 40%,f

11、60%,随机交配后,子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子代中Ff的基因型频率为60%60%40%40% 52%, B 正确。在子代中,F 基因频率在雌兔、雄兔中均为50%,C错误。答案B12(2013 江西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 在一个海岛上, 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 ,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 0.2 , w 为 0.8 。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任一海龟都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B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海岛上的海龟没有发生进化C可以预测再过若干万年后该海岛上的海龟中一定能产生新物种5名校名 推荐D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64%,分趾的8海龟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9解析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一个个体含有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的产生受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预测能否产生新物种;ww 0.8 2 0.64 ,WW 0.2 2 0.04 ,Ww20.8 0.28 0.32 , Ww/(WW Ww) 9。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