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决胜于IT时代的能力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50446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种决胜于IT时代的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十种决胜于IT时代的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十种决胜于IT时代的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十种决胜于IT时代的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种决胜于IT时代的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种决胜于IT时代的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种决胜于IT时代的能力以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因特网为标志,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也称IT时代。在这个时代,人才的竞争空前激烈,作为人才,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才能适应环境,并最终走向成功呢? 1.较强的应变能力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要想在这多变的世界中获得成功,就必须要练就一种非凡的应变能力。目前,全世界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经济的到来。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减少,含金量的不断上升,人力资源的周期大为缩短,我们时刻面临着更新自己知识体系的压力。对IT时代的人来说,变得慢就意味着被淘汰。由此,越来越多的人想尽可能多地获取更有效的信息,以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跟上信

2、息时代的快节奏。 2.交流和发挥想象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尽快被社会接纳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具有把握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拥有这些能力,就必须要求我们善于交流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因为听得认真,写得明白,看得仔细,说得清楚,叙述准确将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另外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交流障碍很可能成为致命的弱点。交流能力至关重要,它可帮助你获取广泛的知识信息,并对其中的一些知识、思维方法及观察视角加以借鉴。 3.观察分析能力 现在的社会错综复杂,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必须要有一种敏锐的观察事物以及分析处理事物的能力。如今的网络看不见摸不着,给人的感觉是虚无缥缈,而当在INTERNET快速便捷地购买到

3、所需要物品时,又觉得很实在。因此要想获取财富、走向成功就必须有较强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捕捉尚不完善的新知识,并将这些不完善的新知识转化为原始创新力。 4.开拓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获得进步的充要条件。同样,对于IT时代的人来说,创新是赢得成功的一个必要保证,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努力培养的能力。信息时代各种新知识、新商机层出不穷。这样,应聘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及对事业的执着程度便成了单位或企业老板如何用人准绳。今后将越来越需要在计算机、产品推销和管理工程等方面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5.一定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在因特网时代,人们开始学会使用INTER

4、NET与人进行交流沟通。虽然INTERNET能给我们的交流带来方便和快捷,但不可否认的是,各种网络语言的出现在一种程度上影响我们日常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此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加强培养,因为无论到哪儿,组织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如调拨财力物力、设置工作流程、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寻找赢利机会等等,这些都需要高水平的组织能力。另外工作最有成效的IT人将是那些懂得如何表达信息和思想并得到别人理解与支持的人。出色的游说能力在未来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 6.勇于承担责任和压力的能力 压力主要来自工作量的增加和技术革新的加快,生活在信息时代的IT人,越来越感觉到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5、,很可能不会如期完成自己规划的事情,最终的结果是自己的付出可能没有任何收获。网络经济的生长、成熟、衰退都要有一个过程,但其成长速度对IT人来说似乎过于残酷。在感受IT给人带来成功的快感的同时,也要承担IT给人带来的巨大压力。他们可能在明天褪去光环,必须考虑转行。对IT人来说,心里承受力,是一大考验。 7.独特的业务专长能力 通常我们看谁的社会适应能力强的时候,仅仅会从某一个方面作出评价,其实真正适应社会的人应该是那些同时具备几种能力或者素质的人,能力素质越高适应能力越强。因此在IT时代,光有专业技术知识已经远远不够用了,IT时代的人才要求快捷高效的“无纸办公”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自己的专业才能与电脑网络运用结合起来,有深厚专业技术的人,必须懂得将电脑和网络技术运用于专业上。若有电脑软件开发、电子商务操作等专业特长,则是单位和企业用人的第一优先条件。其次是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时代仅仅能够广泛地搜集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和运用信息,使信息的价值得到充分挖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