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城郊乡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050403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扶沟县城郊乡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南省扶沟县城郊乡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南省扶沟县城郊乡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扶沟县城郊乡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扶沟县城郊乡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习目标 】1 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2、知道 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和表现3. 评价历史人物 唐太宗【学习重点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学习难点 】1. 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2. 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唐太宗 ;一、课前预习1、唐太宗非常善于纳谏,他常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作为一面镜子的大臣是()A 、魏征B、长孙无忌C、房玄龄D、杜如晦2 、“据唐太宗死后三年的统计,户口增加到380 户。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现象说明了()A 、大臣廉洁奉公B、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

2、 、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安逸D、人口多,粮食少,连年出现灾荒二、课堂研讨(一)重点研讨阅读下列材料上(唐太宗)与群臣论盗,或(有人)请重法禁之。上哂(讽刺)之曰:“民之所以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请回答 :1 、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政策?2 、唐太宗采用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何在?(二)深化提高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请回答1、唐太 宗为什么要说这些话?2 、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巩固政权的斗争?3 、他在智力国家方面取得了什么政绩?(三

3、)达标测试1.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错误的叙述是()A 、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B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C 、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政治比较清明D 、农民占有一定土地,1名校名 推荐生产时间有所保证2 、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A 、避免君主个人失误B、巩固统治C 、学习前贤D、为后世树立榜样3、下列事迹不属于唐太宗的是()A 、重视农业B、创立 科举C、善于纳谏D、精简机构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说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的“唐宗”是指()A 、隋炀帝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三、课后巩固1. 评价唐太宗: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二:(唐太宗)“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 请回答材料一中“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各是什么含义?从材料一、二中看出,唐太宗执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唐太宗以上的治国思想对他的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