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050367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柳永词两首微笑着面对1柳永,这个甚至生卒年月都不为世人所知的柳永,这个即使你去闽北凭吊也只能望满江碧水、一川绿风空叹的柳永,他的快乐却让许多丧失快乐心绪的人汗颜。早早离开家乡去寻功名的他并没有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但他并没有像李白、陶渊明一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一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躲在终南山而窥京城,像诸葛亮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而一遇明主便出山建功立业。他只是微笑着面对这个世界,扎根于市井之中,投入了一个被世人称为“消费”的陷阱。2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

2、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尘封的心胸敞开,让狭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豁达宽容回归。这样,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层层叠叠地打开:蓝天、白云、小桥、流水潇洒快活地一路过去,鲜花的芳香就会在你的鼻翼醉人地萦绕,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身边曼妙地起舞。擅长写慢词的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早年屡试不第,经常出入于歌楼舞馆,并通晓音律,这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

3、的代表词人。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形式。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甚广,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他对秦观等人都有影响。主要作品有雨霖铃蝶恋花定风波鹤冲天黄莺儿慢卷袖夜半乐望海潮彩云归玉蝴蝶八声甘州。1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介平民,是很难到

4、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后孙何亲自前往见面。2雨霖铃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所作的。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了。可是仕途坎坷,他并没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雨霖铃以寄离情。词的有关知识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

5、百态的风貌,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一、读准字音1珠玑(j)2.罗绮(q)3骤雨(zhu) 4.暮霭(i)5雨霖铃(ln) 6.凝噎(y)7天堑(qin) 8.羌管(qing)二、词语解释1东南形胜形势优越2烟柳画桥 雕饰华丽的桥梁3风帘翠幕 帏幕4参差十万人家 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5云树绕堤沙 茂密如云的林木6天堑无涯 壕沟7市列珠玑 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8有

6、三秋桂子 秋季9菱歌泛夜 唱起10千骑拥高牙 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11吟赏烟霞 指美丽的自然风景12异日图将好景 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13归去凤池夸 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14都门帐饮 篷帐15冷落清秋节 凄清16此去经年 年复一年三、名句默写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5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7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9今宵酒醒何处?杨

7、柳岸,晓风残月。1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课文主旨望海潮描写了西湖景色的秀美和杭州城市的繁华,展现了北宋富裕的都市生活和多彩的市井风情。雨霖铃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之间难以割舍的离情,将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脉络梳理望海潮1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请你分析一下这两句有着怎样的艺术表现力。提示:这两句对仗工整,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读了这两句词,不由得会使人对杭州心向往之。2简述开头三句

8、在全篇内容与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提示:从“形胜”与“繁华”两个侧面概括了钱塘自然环境的秀丽与社会的富庶、承平景象。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提示:不好。因为“霜雪”比喻浪花,正好与“怒涛”相对,“怒涛卷霜雪”能够表现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而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淡,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提示: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看,它是东南重镇;从历史传统看,它自古以来就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

9、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作者在词中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雨霖铃5“兰舟催发”这一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提示:正在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忽听耳边响起了就要开船的鼓声,这就不得不走了,更加突出了离别之人那种欲走还留而又不得不走的矛盾心理以及无奈。6曾有人评论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意境宏阔”,请你具体分析其“宏阔”在哪里。提示:以“念”字领起,表面是设想道路辽阔,“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

10、景,实际上含的全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念去去”以后之言,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可谓“宏阔”之至。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提示:“杨柳岸”三字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晓风残月”,清秋之晓风是凉的,柳永正是通过凉风写离别后心境的凄凉。月挂树梢本是一种自然景象,着一个“残”字,就透露出凄凉冷落之感。此句妙处,全在点染。这里点明“伤离别”,用“冷落清秋节”来渲染,再衬上“多情”,更觉难以承受,所以说“更那堪”。这是一重渲染。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样东西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来烘托在清秋时节伤离别的感情

11、。这又是一重渲染。这两重渲染,使得感情的色彩更浓重。8本词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阕和下阕所描写的景色有何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提示:离别时的情感离别时的景色饯别时心境黯淡低落寒蝉凄切、骤雨初歇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痛苦异常千里烟波,暮霭沉沉设想今宵酒醒后凄凉惆怅,“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杨柳岸,晓风残月全词意境词的上阕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阕则是对别后的设想,是虚写。整首词虚实结合,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望海潮1工于铺叙,善用白描柳永长于慢词,本篇即可见作者在慢词中的铺叙技巧。起首三句,一说地理,二说都会,三说历史,俯仰古今,洞察全局,统领全篇,为下文张目。“烟柳”两句,前写

12、环境,后写住宅,继以“参差”一句总括。杭州之盛,得之于钱塘江、西湖。词中接着写江,对“东南形胜”作进一步的交代;接着又写市场、住家,对“繁华”作进一步的描述。 下阕转写西湖,从环境写到生活,最后称颂孙何,在应酬祝颂中不离杭州,呼应开头。描写杭州的壮丽繁华,景象如画,不着一色,用白描的手法,层层铺叙,写得淋漓尽致,开阔清新。2巧用夸张手法本词采用夸张手法描写杭州的繁华,写景壮伟,声调激越。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将这一大都市的兴盛繁华描绘得淋漓尽致。雨霖铃1情景交融其一,用哀景写悲情。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

13、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其二,以无情衬有情。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船夫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渺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的情境。“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是以乐景写悲情。2虚实相生词的上阕除“念去去”几句写的均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下阕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这样虚实相生,便将一种难分难舍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景类诗歌鉴赏题考点对接雨霖铃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情与

14、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思维的基本内容。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而且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考题印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夏日过郑七山斋杜审言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注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唐高宗咸亨进士,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此诗是杜审言任洛阳县丞时,到洛阳近郊郑七山斋访问时所作。颔联描

15、绘山斋内外景色,情景交融。试作简要赏析。答:解析:在分析时要注意,“薜萝山径入”是写山路上之景,一路上长满了茂盛的薜荔和女萝,暗示出山斋的幽静。“荷芰水亭开”是写进入山斋后的景象,一池荷花在开放。要通过诗人的行动,分析出心情的变化。这要通过看似写景,实则含情的角度来分析。参考答案:“薜萝山径入”写在通往郑七山斋的曲折的山路上,长满了茂盛的薜荔和女萝,隐隐传达出山斋的幽深和清静。“荷芰水亭开”写出进入山斋后的景象:水亭周围的池中,一望无际的荷、菱开放出清丽的花朵。从狭窄山路中穿行来到山斋后,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诗中“入”字和“开”字不仅实写诗人的行动,也透露出心情的变化。此联看似纯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夏日山斋的喜爱之情。技法汇总(一)明确情与景的关系情与景的关系主要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