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单元 鸿门宴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050245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鸿门宴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鸿门宴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鸿门宴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鸿门宴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鸿门宴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鸿门宴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4单元 鸿门宴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本课话题认清自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项羽没有认清自己,自骄自傲,胸无城府,独断莽撞,不听谋士亚父之言,错失良机,落得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悲剧。而刘邦虽无项羽之气势,却善于认识自我,听取他人(张良)建议,笼络人才(项伯),虽经“鸿门宴”之险境,却置之死地而后生,囤积力量,遍施仁政,最终大败项羽,意气风发,成就大汉天威。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当记者问郑渊洁“为什么选择写童话”时,他说:“我是懦夫,不敢像刘胡兰那样为改变世界献身,就通过写童话来逃避现实。”当记者问他

2、“为什么创办童话大王月刊”时,答曰:“我心胸特别狭窄,已经窄到不能容忍和别的作家在同一报刊上同床共枕。”当记者向他表示“你一个人将童话大王月刊写了20年,不可思议”时,他淡然一笑:“这是懒惰的表现,写一本月刊写了20年都不思易帜,懒得不可救药。”记者最后两个问题是:“如果让你给自己写墓志铭,你怎么写?”和“你有优点吗?”他回答得更绝:“一个著作等身的文盲葬于此。”“一无是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此认清自己、剖析自己的人是勇敢的,也一定是成功的。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2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3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4我们的

3、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莱辛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飨士卒() 鲰生() 卮酒() 玉玦()樊哙() 瞋目() 目眦() 刀俎()芷阳() 桮杓()()【答案】xingzuzhjukuichnzzzhbisho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张良出,要项伯()(3)秋豪不敢有所近()(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郤()(7)因击沛公于坐,杀之()(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9)拔剑切而啗之()(10)沛公不胜桮杓()【答案】(1)“距”同“拒”,把守;“内”同“纳”,接纳(2)“要”同“邀”,邀

4、请(3)“豪”同“毫”,细长而尖的毛(4)“倍”同“背”,违背(5)“蚤”同“早”,早些(6)“郤”同“隙”,嫌隙(7)“座”同“坐”座位(8)“参”同“骖”,古代驾车的马(9)“啗”同“啖”,吃(10)“桮杓”同“杯勺”,酒杯和勺子,这里代指饮酒。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举(2)谢(3)如(4)为(5)胜(6)幸(7)辞(8)且【答案】(1)动词,举起,抬起/尽/动词,提出(2)动词,道歉/动词,感谢/动词,问(3)动词,唯恐/动词,往,到/像,如同(4)wi,介词,替,给/wi,动词,是/前“为”,wi,介词,给,替;后“为”,wi,动词,献,出/wi,句末语气词,呢/wi动词,成

5、为/wi动词,认为(5)形容词,尽/动词,经得起,禁受得住/形容词,优美的,美好的(6)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副词,幸亏,幸而(7)动词,推辞/动词,计较,讲究/动词,告辞(8)连词,尚且/副词,将要/连词,况且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吾得兄事之()(3)常以身翼蔽沛公()(4)头发上指()(5)间至军中()(6)沛公军霸上()(7)沛公欲王关中()(8)不可不语()(9)吾得兄事之()(10)籍吏民()(11)范增数目项王()(12)刑人如恐不胜()(13)道芷阳间行()(1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5)项伯杀人,臣活之()(16)沛公旦日从

6、百余骑来见项王()(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君安与项伯有故()(19)沛公今事有急()(20)此其志不在小()(21)素善留侯张良()(22)秋豪不敢有所近()(23)拔剑撞而破之()【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夜晚(2)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3)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名词作状语,向上(5)名词作状语,从小路(6)名词作动词,驻扎(7)名词作动词,称王(8)名词作动词,告诉(9)名词作动词,侍奉(10)名词作动词,登记(11)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2)名词作动词,处罚(13)名词作动词,取道(14)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王(1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16)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1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使进入(18)形容词作名词,故交,老交情(19)形容词作名词,紧急情况(20)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21)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22)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2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今义:山东省。(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副词,很,不一般。(4)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今义:河北省;河南省。(6)而听细说古义:今义:详细说来。【答案

8、】(1)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2)儿女亲家。(3)意外之事。(4)的原因。(5)黄河以北;黄河以南。(6)小人离间之言。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此天子气也。()译文:(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译文:(3)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4)吾属今为之虏矣!()译文:(5)为击破沛公军!()译文:(6)欲呼张良与俱去。()译文:(7)具告以事。()译文:(8)樊哙覆其盾于地。()译文:(9)客何为者?()译文:(10)大王来何操?()译文:(11)我持白璧一双。()译文:【答案】(1)判断句这正是天子的云气啊。(2)判断句他是沛公的侍卫樊哙。(3)被动句你们这些人全都将被刘邦俘虏!(4

9、)被动句我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俘虏了!(5)省略句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6)省略句想叫张良跟自己一起离开。(7)状语后置句把项羽想袭击沛公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8)状语后置句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9)宾语前置句(这个)客人是干什么的?(10)宾语前置句大王带来了什么?(11)定语后置句我带了一双白璧。陈胜(即陈涉)起义后各地云集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也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做了楚王(仍号怀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军,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10、项羽在巨鹿(今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入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于是在纷纭频繁的战斗间隙,有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本文叙述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双方斗争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征,从而显示出不同性格对于斗争胜负所起的作用。项羽

11、的自矜功伐和妇人之仁预示着他在刘、项之争中必然以失败告终;刘邦的能屈能伸和坚决果断则预示着他在刘、项之争中将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答案】项伯夜访项庄舞剑亚父破斗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问题。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刘邦机智、应变特点的一组是()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ABC D【解析】为范增所说;为张良所说;为项伯所说。【答案】C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解析】D项,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和“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错。【答案】D二、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下面问题。3下面句子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