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赤壁赋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049769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赤壁赋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赤壁赋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赤壁赋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赤壁赋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赤壁赋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赤壁赋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赤壁赋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举酒属客(劝人饮酒)羽化而登仙(像长了翅膀一样)B倚歌而和之(和谐)山川相缪(缭、盘绕)C知不可乎骤得(急速,快)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D相与枕藉乎舟中(共同,一起)洗盏更酌(更替)【解析】B项,和:同声相应,唱和;C项,骤:屡次;D项,相:互相。更:再,第二次。【答案】A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抱明月而长终C而卒莫消长也D纵一苇之所如【解析】A项,“冯”通“凭”。【答案】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08332081】A.B.C.D.【解析】C项,都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

2、词性短语。A项,代词,它/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疑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怎么。D项,副词,到底/名词,士兵。【答案】C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歌窈窕之章羽化而登仙击空明兮溯流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侣鱼虾而友麋鹿不知东方之既白哀吾生之须臾A/B/C/D/【解析】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唱”“向东航行”“喝酒”/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舞”“使哭”/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为形容词用

3、作动词,分别译为“变白”“哀叹”。【答案】B5将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导学号:08332082】(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2)苏东坡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_,_”。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 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_,_”。(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

4、,_”。【答案】(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导学号:08332083】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

5、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予乃摄衣而上摄:提B履巉岩履

6、:鞋子C揖予而言曰揖予:向我作揖D予亦惊寤寤:醒【解析】B项,履,名词作动词,攀登。【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但是;B项,副词,正,恰好/动词,享有;C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在;D项,结构助词,的。【答案】D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D时

7、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解析】“四顾寂寥”说环境,“适有”陈述事情,中间必须断开,排除C、D两项,“横江/东来”是偏正结构,中间不能断开。因此排除B项,选择A项。【答案】A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做,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B后赤壁赋也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C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D后赤壁赋抒发了作者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从本段

8、节选的文字即可看出作者的这种精神风貌。【解析】D项,表达了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答案】D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译文:(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译文:(3)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译文:【答案】(1)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2)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3)回到江边登上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

9、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是松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等你随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就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

10、,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突然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江边登上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这时快到半夜了,(我)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

11、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11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原意。【导学号:08332084】苏东坡的盖世才华固然是使他让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主要因素,但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他令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大原因。【解析】本句重组为单句,实则考查的是将短句变换为长句。短句变长句,应先找出或组成一个中心句,然后将其他句子的内容变成修饰成分归到中心句里去

12、。【答案】(示例)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是除他盖世才华这一主要因素之外令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大原因。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导学号:08332085】_,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_。苏轼偏不在乎,他不仅爱好美食,还极爱下厨房,_,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解析】要注意“但”在语意上的转折,再结合“品鉴美食是

13、件风雅事”即可把握这句的内容;处要结合“苏轼偏不在乎”,他“不在乎”的是什么?那就是这句话要说的内容;处自然就是交代苏轼在做饭这方面的成就。【答案】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13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潘多拉效应”。(不超过30个字)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肯读书。为了让他们喜欢上读书,他们的父亲苏洵想到了一个“怪招”。每当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时候,他就躲在旮旯里读书,孩子们一来,他就故意把书藏起来。父亲“偷偷摸摸”“神神兮兮”的举动让孩子们好奇不已。他们猜想父亲一定是在读什么好书。他们满怀追根究底的欲念,趁父母不在家时,把父亲藏起来的书“偷”出来读。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