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45062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一、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与路径依赖 二、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与原因 三、制度变迁模型的比较,一、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与路径依赖,1. 制度变迁的定义 2. 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 3. 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路径依赖,1. 制度变迁的定义,新制度经济学能够提供分析经济行为和制度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独特的经济思考方法和研究工具。 研究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是不够的,它必然要涉及到其他学科,是一种跨学科研究。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变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即所谓“目标模式”,对另一种制度(即所谓“起点模式”)的替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2、实际制度需求的约束条件是制度的边际替代成本(即机会成本)。,制度变迁的定义(续),制度变迁还可以被理解为对一种更有效益的制度的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际制度供给的约束条件是制度的边际转换成本,它应该等于等于制度的边际收益。 制度变迁还可以被理解为制度的交易过程。实际的制度交易的约束条件是制度的边际交易成本。制度的交易成本是有关的制度主体在动态的制度变迁中从事对制度这种物品的交易时所付出的成本。 研究制度变迁的基本方法就是由科斯开创的边际替代分析法。如企业制度对市场制度的替代中,其约束条件是企业的边际管理成本等于市场的边际交易成本。,2. 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1)有效组织是制度变迁的关键 (

3、2)制度变迁的源泉 (3)适应效率,(1)有效组织是制度变迁的关键,为什么说有效组织是制度变迁的关键? 在稀缺经济和竞争环境下,制度和组织的连续的交互作用是制度变迁的关键点。 组织和企业家的最大化活动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 制度与组织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制度是社会游戏的规则,组织就是社会玩游戏的角色。,作为制度变迁关键的组织必须是有效组织,组织是否有效,要看组织是否具有实现组织最大化目标所需要的技术、知识和学习能力,也就是创新能力。在组织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企业家的作用又至关重要。创新的结果,可能是重生也可能是毁灭(即熊彼特式的“毁灭性的创新”)。制度变迁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最终要取决于人,即

4、制度变迁的主体。,企业家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企业家的真正任务是设计和发现市场、评价产品及其技术、积极管理雇员的劳动,这是由环境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当不确定性发生的时候,创新就成为必要的了。 企业家实现上述任务需要有关的特殊知识。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传授的知识;另一类是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企业家之间的区别往往在于他们拥有多少特殊知识以及获得特殊知识的能力。,企业家特殊知识的获得取决于特定的制度结构,制度结构“圈定”了企业家选择知识的空间范围。 如果基本制度框架使收入再分配成为有利可图的经济机会,那么追求生产率提高以外的特殊知识就会盛行。 如果基本制度框架鼓励企业或其他组织投资于提高生产率的

5、特殊知识,那么,生产率的增长就将带来经济繁荣。 有效的组织和企业家的最大化行为又决定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及其进程。,(2)制度变迁的源泉,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制度变迁的代理人是个别企业家,而制度变迁的来源是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 相对价格的变化包括要素价格比率的变化、信息成本的变化、技术的变化等。 相对价格的变化之所以是制度变迁的源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激励结构和讨价还价的能力,而讨价还价的能力的变化导致了重新缔约的努力。,制度变迁的源泉(续一),偏好的变化是制度变化的另一个来源。影响人们偏好的因素很多,如人均国民收入、历史文化传统、信息成本的变化等都可以影响偏好。相

6、对价格的变化对偏好的变化起了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当相对价格发生基本变化后,将逐渐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并使之合理化。 是不是所有相对价格的变化都会导致制度变迁呢?这个问题可以用均衡概念来表述。制度均衡是在既定的当事人的讨价还价能力条件下,没有人能够从改变现有制度中获得好处。,制度变迁的源泉(续二),制度均衡只是在现有约束条件下一种较佳状态,并不是一种最理想状态(相对人们的“目标模式”而言)。但是在这种制度均衡的条件下,改变制度的所费成本大于预期收益。 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源泉,但是并不意味着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就必然导致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从深层次上讲,制度变迁是

7、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外部条件。 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对制度变迁最主要的影响是它们改变了制度变迁的成本和预期收益。,(3)适应效率,适应效率不同于配置效率,它涉及到那些决定经济长期演变的途径,还涉及一个社会获得知识和学习的愿望,引致创新、分担风险,进行各种创造活动的愿望,以及解决社会长期“瓶颈”和问题的愿望。 制度变迁使组织更具有了创新的能力和愿望。适应效率更多地与组织的“主观愿望”联系在一起。 检验一种制度是否有效,首先就要看这种制度是否给组织带来了适应效率。适应效率尽管不太容易衡量,但是组织中的“适应效率”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适应效率来自于有效的制度。,有

8、效制度如何为组织提供适应效率?,第一,有效制度允许组织进行分权决策,允许试验,鼓励发展和利用特殊知识,积极探索解决经济问题的各种途径。 第二,有效制度能够消除组织的错误,分担组织创新的风险,并能够保护产权。,如何使组织具有适应效率?,竞争。新制度经济学在注重对合作问题分析的同时,并未忽视对竞争的分析。自由竞争能够给组织带来适应效率。 分散决策。制度在分散决策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制度约束才能有效地界定决策权的范围,从根本上杜绝决策权的集中和无序状态。 有效产权。产权制度是制度的最基础的部分。有效的产权制度是组织适应效率形成的关键。 破产法。破产法使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的原则

9、制度化、法律化。破产法是形成组织适应效率的重要制度约束。,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意义,第一,完善我国破产制度的需要。破产制度及其相应的法律规范是解决损益经济的制度保障。在某种意义上讲,个人破产制度是制止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恶化的一种制度安排。 第二,有法可依的个人破产制度可以弥补私了的不足。 第三,发展个人信用的需要。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 第四,减少社会矛盾和减轻社会负担的需要。破产法律制度不仅关心债权人利益,也开始保护债务人的利益。破产无罪、破产免责、破产不惩戒已被许多国家的立法所确认。,小结,制度是在组织相互作用中逐渐演进的,具有最大化行为的组织,既可以在现有的制度约束下

10、实现其目标,也可以通过改变其现有制度约束实现其目标。 组织如何实现其最大化目标取决于企业家对现有制度提供报酬机会的主观认识。 在制度提供了适应效率的情况下,有效组织能够反过来推动制度朝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演进。,3. 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路径依赖,(1)技术演进中的轨迹依赖 (2)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轨迹依赖 (3)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的影响,(1)技术演进中的轨迹依赖,诺思把前人关于技术演变过程中的自我强化现象的论证推广到制度变迁方面来,从而提出了制度变迁中的轨迹和路径依赖问题。 关于技术演变过程的自我增强和路径依赖性质的开创性研究,最先是由W.Brian Arthur作出的。,Arthur的技术演

11、进自增强理论,由于某种原因首先发展起来的技术通常可以凭借先占的优势地位,利用规模巨大促成的单位成本降低,普遍流行导致的学习效应提高,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产生的协调效应,在市场上越是流行就越促使人们相信它会进一步流行预期等等,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从而在竞争中胜过自己的对手。 相反,一种较之其他技术更优良的品质的技术却可能由于晚入一步,没有能获得足够的追随者而陷入恶性循环,甚至“锁定”(lock-in)在某种被动状态之下,难以自拔。 细小的事件和偶然的情况常常会把技术发展引入特定的路径,而不同的路径最终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自行强化机制的作用,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初始成本或固定成本,随着产量

12、的增加,会出现单位成本下降。 学习效应。随着这项技术流行,人们会改进产品或降低成本。 协调效应。由于其他经济当事人采取相配合的行为,会产生合作利益。 适应性预期。这项技术在市场上使用的增加,有利于进一步扩展。,自行强化机制产生的结果的特征,多种均衡。可能会有多种解决方法,结果不总是唯一的。 一项技术可能一开始总是有效的,但发展下去,可能失去效率。 模式的固化,选择某种技术容易,而放弃却很困难。 轨迹依赖,一次或偶然的机会可能会导致一种解决方法,而一旦这种方法流行起来,它又会导致这种方法进入一个特点的轨迹。,(2)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轨迹依赖,制度变迁同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

13、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 决定制度变迁的轨迹有两个: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的市场。随着收益递增和市场不完全性增强,制度变得非常重要,自行强化的机制就会起作用。,制度变迁自行强化机制的作用,设计一项制度需要大量的初始设置成本,而随着这项制度的推行,单位成本和追加成本都会下降。这是制度创新中的规模经济。 学习效应。适应制度而产生的组织会抓住制度框架提供的获利机会。制度变迁的速度是学习速度的函数,但变迁的方向却取决于不同知识的预期回报率。行动个体所具有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其对回报率的预期。,制度变迁自行强化机制的作用(续),协调效应。通过适应制度而产生的组织与其他

14、组织缔约,以及具有互利性的组织的产生和对制度的进一步投资,以实现协调效应。更为重要的是,一项正式规则的产生将导致其他正式规则,以及一系列非正式规则的产生,以补充和协调这项正式规则发挥作用。 适应性预期。随着以特定制度为基础的契约盛行,将减少这项制度持久下去的不确定性。,诺思的两种路径依赖,路径依赖:一种具有适应性的有效制度演化轨迹将允许组织在环境的不确定性下选择最大化的目标,允许组织进行各种试验,允许组织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去识别和消除相对无效的选择,并保护组织的产权,从而引致长期经济增长。 路径依赖:一种无效的制度演化轨迹,会产生一些与现有制度共存共荣的组织和利益集团,这些组织和利益集团只会

15、加强现有制度,从而使这种无效的制度变迁的轨迹持续下去。这种制度只能鼓励进行简单的财富再分配,却给生产活动带来较少的报酬,也不鼓励增加和扩散有关生产活动的特殊知识。结果不仅会出现不佳的增长实绩,而且会使其保持下去。,(3)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的影响,诺思认为,路径依赖是对长期经济变化作分析性理解的关键。路径依赖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发展的差异。 初始的制度选择会强化现存制度的刺激和惯性,因为沿着原有制度变迁的路径和既定方向前进,总比另辟蹊径要来得方便一些。 路径依赖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利益因素。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一旦形成,制度变迁就可能变成“修修补补”的游戏了。因此,新旧体制

16、转轨的国家要不断解决“路径依赖”的问题。,二、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与原因,1. 制度变迁分析的基本概念 2. 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模型 3 .学习与制度变迁,1. 制度变迁分析的基本概念,(1)制度环境 (2)制度安排 (3)初级行为团体 (4)次级行动团体 (5)制度装置,(1)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制度环境是一国的基本制度规定,它决定、影响其他的制度安排。在制度环境中,宪法和法律结构又是至关重要的。 制度环境也是可以改变的,但与其他制度安排相比,制度环境的变迁要相对缓慢得多(革命引起的制度环境的改变除外)。,(2)制度安排,一项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制度安排可能是正规的,也可能是非正规的;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长久的。 制度安排一般在制度环境的框架里进行。一般说,制度环境决定着制度安排的性质、范围、进程等,但是制度安排也反作用于制度环境。,制度安排(续),从比较静态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项新制度安排的评价标准有两个,即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帕累托标准是指制度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