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坛 经》两则(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043919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坛 经》两则(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坛 经》两则(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坛 经》两则(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坛 经》两则(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坛 经》两则(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坛 经》两则(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坛 经》两则(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五) 坛 经两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慧能一闻,言下便悟言下:一言之下,顿时B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自悟:自我醒悟C若住此间 此间:这时候D未知根本事由 事由:原因,根源解析:选CC项,“此间”的意思是“此地,此处”;“间”在此处不表时间而表处所。2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五祖夜至三更B自古传法,气如悬丝C未知根本事由D因此便立南北解析:选DD项“南北”与现代汉语中的“南北”含义不同,这里的“南北”指的是禅宗的“南宗”和“北宗”。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D项,“且”,连词,况且。

2、A项,“因”,介词,因为;副词,趁机。B项,“以”,介词,表凭借;连词,表并列,可译为“而”“又”“并且”等。C项,“见”,名词,见性;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见录,记得我。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何以渐顿B大王来何操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解析:选DD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夜受法,人尽不知。译文:_(2)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译文:_(3)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译文:_答案:(1)那天夜里传授佛法,别人都不知道。(2)自古传授法器,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像生命悬在发丝上一样。(3)佛

3、法本身没有顿和渐的区别,但是因为人的根器有敏捷和迟钝的区别,所以才有了渐、顿之别。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本,完成68题。慧能受法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其夜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及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南能北秀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6对下

4、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住此间,有人害汝住: 停留B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 事由:原因,根源C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 住持: 担任住持D法即一宗,人有南北 即:就是解析:选D 即:虽然。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文字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B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怕别人害他,所以选择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授金刚经。C第二段文字指出虽然南北地域不同,实际上南能和北秀的师承是一致的,都是弘忍所传的禅法,但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二者略有不同。D“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这“法即一

5、种”所说的“法”,就是众生本具有的自性清净心。解析:选C“但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二者略有不同”错。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他们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8第一段文字是怎样表现慧能对佛理的精深领悟和天资聪颖的?答:_答案:(1)“慧能一闻,言下便悟”说明慧能天资聪颖,对佛理能精深领悟。(2)“其夜受法,人尽不知”说明慧能受弘忍青睐,从侧面表现慧能天资聪颖。(3)“若住此间,有人害汝”一句说明慧能超群绝伦,易受人嫉妒,衬托慧能精通佛法,天资聪颖。(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慧能拜师慧能慈父,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岭南,作新州百姓。慧能幼少,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

6、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忽有一客买柴,遂令慧能送至于官店。客将柴去,慧能得钱。却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客答曰:“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见今在彼,门人有千余众。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弘忍和尚问慧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大师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僚,若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僚身

7、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言。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选自坛经卷二)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却向门前却:回头B但持金刚经一卷 持:拿着C慧能闻说,宿业有缘 宿:准备D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 发:安排解析:选CC项,“宿”的意思是“过去的”“平素的”。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BA项,“于”,都是介词,在。B项,“即”,副词,就;连词,却。另注意“人即有南北”中的“即”也不同于第句中“即”的用法,这里的意思是“是”。C项,“便”,都是副词,

8、都是“就”的意思。D项,“故”,都是副词,都是“特意”的意思。11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慧能对佛法具有悟性的一项是()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ABCD解析:选A是描述弘忍大师的。是慧能要求弘忍传授佛法的,只能显示其学佛法的热情,不能表现其悟性。所以必须排除两项。1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慧能为禅宗第六代祖。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一天,他在集市卖柴,听见有人诵佛经典籍金刚经,颇有感悟,便立志寻师学佛。B弘

9、忍和尚曾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向百姓布道讲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当时随从的弟子们有一千多人。可以想见当时传法的盛况。C弘忍问慧能是何地人来干何事,慧能答道是岭南人,特地远道求见只是想求成佛之理。弘忍认为穷乡僻壤的野蛮人,没有资格学法成佛。D慧能一番人分南北,而佛性不分南北,人分尊卑,但佛性不分尊卑的话,使弘忍十分震惊,于是弘忍迫不得已留下慧能在寺院做粗活。解析:选DD项,“迫不得已”理解错误。原文为“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言”。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译文:_(2)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译文:_解析:(1)

10、句中“乃”“持”是翻译的重点,同时注意疑问语气。(2)句中“行者”不同于现代汉语,“踏碓八余月”也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式。答案:(1)于是慧能向那人询问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拿到这部佛经的?”(2)当时(弘忍大师身边)正好有一个还没有剃发的出家人,于是大师派遣慧能跟随那人到了碓房,干了八个多月踏杵舂米的活儿。三、语言表达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_ 。秦汉之后,统治者开始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

11、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_,又有法制规范之用。这样,古人通过礼来劝世导人,使人们“止邪于未形”,也把礼当成法制规范,使人们“徒善远罪”。这种礼法并重的做法,对于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仍有一定启示意义。答案:而对礼的法律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礼制既有教化功效(意思对即可)15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南能北秀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1)结合上面的文字,谈谈你对“顿悟”和“渐悟”含义的理解。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