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高考仿真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043763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高考仿真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高考仿真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高考仿真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高考仿真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高考仿真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高考仿真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高考仿真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仿真检测(四)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扇子史话前言沈从文扇子的产生、发展和人类生活上的需要密切相关。为招风取凉,拂灰去尘,引火加热,驱赶虫蚁,人类发明了扇子。它必然较早出现于天气炎热的南方,取材于随手可得的棕榈科植物叶片和各种禽鸟的翅膀。较后需要日多,才进一步利用竹篾蒲草编织而成。材料既轻便耐用,又容易加工,造型因此还不免从棕榈科植物叶片和禽鸟翅膀取法,或受其一定影响,情形十分自然(而且最原始的形象,说不定在某些地区,始终还

2、在使用)。扇子的应用必然极古,至少也不会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以后。从原始的制陶业、冶炼业,进展而为征服自然促进生产的风扇、风箱,以至于现代大工业厂矿离不开的大型鼓风通风设备,经历了它自己一系列发展历史,这是一件十分显明的事情。它真正的发明权,或应由棕榈科植物和各种鸟类分享。原始人不过是触景生情,得到一种启发,如同古人所说,因蜘蛛结网而作网罟,因蓬转而作车轮,因材使用,并逐渐加以改进而已。虽然很早中国就有“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的提法,原意本来也还是“各种应用事物的创造与发明,多成于心灵手巧聪敏百工手中”。扇子的产生,史书有所记载,前后约一千年间百十种公私类书和通俗性杂书,虽多特别为“扇子”

3、类立下了个子目,记载或多或少,内容却前后相承,更改不多。增加部分,也只是中古以来著名人物关于扇子的故事轶闻,用意侧重在供人吟诗作文,便于引经据典,证明语必有来源出处,给人以博学多闻印象。至于扇子本身,在某一历史阶段,是种什么情形,书中既很少提及,作者本人也就并不知道,且对之毫无兴趣。比如“便面”出于汉书张敞传,“羽扇”出于东晋裴启语林,和诸葛亮指挥军事有关,但是,一个博学之士,对于羽扇的形象知识,说不定还是从马连良演空城计京戏得来的!“纨扇”则和相传班婕妤五言古诗怨歌行有关,即或认识诗中每一个字,事实上纨扇产生流行的时间,亦无所知。“尘尾”名称常出现于世说新语,为魏晋之际清谈名士手中不可少的事

4、物,和王敦王导故事相关,使用的有“领袖群伦”之意。但它起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以后演进又改成什么样子,即或学富五车,也无书可查。此外“尘尾扇”“比翼扇”一系列东东西西,尽管他口若悬河,说得有本有源,事实上这些事事物物真正情形,经过如何发展,又有过什么变化,试请教那些抄撮类书做学问的博学通人,将永远不会得到明确具体回答。即时代较近,关于折子扇的流传问题,除了称引宣和六年高丽图经所举四例,给人一个约略印象,张世南游宦纪闻叙述虽只二种,内容却较具体,此外就少注意。以后万历野获编记载四川先后仿制倭扇,性质数量,均较明确,但和宋人记载相互矛盾方面,也从无人做进一步分析探讨。前期折扇,元明间人叫作“撒扇”“

5、耍扇”或“洒扇”,声音相近,明显同指一物,但意思则可能不尽相同。是“用即撒开,不用合拢”,还是包括有“歌扇道具”,又还是由于上面金箔加工近于“洒金扇”的简称?更从无人加以分析。主要原因,是个研究方法问题,也可说是个思想方法问题。若做学问、搞研究,始终抱住个“学院派”的传统方式。除了孤立引书证书此外全不在意(等于把矛盾交给古人古书),问题不论大小,恐怕都不容易得到比较正确理解。若试换个方法,文图互证,情形可大不相同,知识肯定会得到丰富充实,而且也扎实可靠得多。(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发明扇子是因为生活上的需要,比如天气炎热,南方人便用它来招风取凉,

6、驱赶虫蚁等。B扇子取材的标准是随手可得,轻便耐用,容易加工,比如植物叶片、禽鸟翅膀和竹篾蒲草。故而其形象自然,从古至今,一直沿用。C扇子很早就被运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它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历史。直到现代的一些大工业厂矿,也都离不开它。D扇子的产生和人类制作渔网、制造车轮一样,都是古人“触景生情”、因材使用的结果,是“心灵手巧聪敏百工”的创造发明。解析:选B“随手可得”在文中指的是“植物叶片”“禽鸟翅膀”,“轻便耐用”“容易加工”指的是“竹篾蒲草”。“从古至今,一直沿用”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说不定还在使用”。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约一千年间的不少公私类书和通俗性杂书,其中

7、大多设有“扇子”的子目,其内容却前后沿袭,变化不多,即使有所增加,也很少涉及扇子本身。B扇子曾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如“便面”“羽扇”“纨扇”“尘尾”等,都能从古书中得到印证,但对它们的模样和发展变化的历史,人们却知之甚少。C折子扇是离我们时代较近的扇子,高丽图经和游宦纪闻中都有较为具体的叙述,能给人较清晰的印象,却和前人的记载相互矛盾。D折扇又有过“撒扇”“耍扇”“洒扇”的不同称呼,“撒”“耍”“洒”读音相近,指的显然是同一类的物品,但为什么会有名称的不同,却难有定论。解析:选C高丽图经中的记述并不具体,只能给人“约略印象”。此外,与前人记载相矛盾的是万历野获编所记倭扇,不是折子扇。3根据原文

8、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古书乐于记述与扇子有关的名人轶事,但对扇子本身的情形却语之不详,这既是因为作者自身也知之甚少,也由于他们对此不感兴趣。B有些博学通人,以“抄撮类书”为学问,说起“尘尾扇”“比翼扇”等来可以滔滔不绝,其实他们并不知晓研究对象的真正情形及变化始末。C研究像扇子一类的物件,如果能改变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文图互证,所了解的知识必会丰富充实,扎实可靠。D“学院派”的研究者不知变通创新,又缺少对后世研究者的责任感,一味固守“引书证书”的传统方式,其实等于把矛盾又交还给了古人古书。解析:选D“学院派”的问题是研究方法、思想方法问题,说他们“缺少对后世研究者的责任感

9、”是无中生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蒲公英的歌唱曾颖教育局来信了。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作为一个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隆重的事情。此前,教育局要找他,都是一个电话,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卖花团伙招未成年人上街行骗等事情。或者,就是严斥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他硬着头皮打开信封,以最坏的打算读完那份短短的信。信上说:六一儿童节将至,请贵校组织节目,参加区上的文艺调演。犹如大牢里的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是执行判决,结果居然是无罪释放,老周差点没跳起来。他把信反复读

10、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一把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光高兴没用,当务之急,是得去找老师,弄出个好的节目,才不辜负上级。他赶紧进城到艺术馆,想去请那里的老师们帮忙。老师们都很忙,一听说连三百元一小时的课时费都交不起,而且还要坐两路公交再转火三轮才能到达他的学校,于是果断地拒绝了。整整一天,他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有人听他说完而有人只听他说了一半或更少。晚上,错过末班车的老周走在雨后的大街上,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就在他不知道该向谁说说委屈的时候,从远处桥洞下传来一阵凄凉的吉他声,那声音如泣如诉,令他忍不住走了过去,看见琴声起处,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蹲在桥墩旁,脚边乱七八糟地躺着一堆

11、酒瓶。他小心地走过去,那人也只当他是一阵风,没有理会,继续弹着吉他并唱起歌,那歌是老周从没听过的,讲的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在大地上流浪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可爱的小天使。老周也是一个女儿的爸爸,特别能引起共鸣,听着听着,不觉已是泪流满面。因着这几滴泪,他们接上话来,并一直聊了起来。到天明时,老周已大体明白对方是个音乐家,因为女儿得了脑癌不治身亡而痛不欲生,他四处漂泊,想挣脱痛苦。而且,老周还知道并坚信,这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他扛着老天送来的老师回到学校,等了一整天,老师才醒,虽然说话依旧有些颠三倒四,但大致能明白老周的请求,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几天后,写出了一首歌曲,歌词大意是讲一个

12、不知道父母是谁的蒲公英在星空下寻找人生的答案,并且发出为什么只有美丽的鲜花才有明天的感叹。但最终,蒲公英看到普照的阳光,并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歌词的意境与学校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当然,最令他喜欢的还是蒲公英的结局。没有伴奏,音乐家为他们设计了无伴奏童声合唱。经过几天的排练,杂乱失控的声音,便被天籁般流畅和谐的演唱所代替。仓库改造的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传出了悠扬的歌声。为了配得起这歌声,老周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了一套城里孩子们穿的校服,浅蓝的裙子白色的衬衣,把小家伙们包装得鲜亮整齐。为此,他推迟了给老师们发工资,但老师们并没像以往

13、那样不高兴,纷纷说,这事,值得支持。演出那天,一个家长开着他的金杯车把孩子们送到演出的剧场门口,音乐家也破天荒理了发,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帅气地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二十几天的辛苦终于结出了果实,老周脸红红的,眼亮亮的,微笑着,一语不发。当老周走进剧场去签到时,负责签到的张科长很困惑地问:你们怎么来了?“我们收到通知来的。”老周既兴奋,又有些惴惴不安地递上通知。科长把通知捻过来,像检验伪钞一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脑门说:“发错了,这是谁干的?明明是通知你们限期关闭学校,怎么装成文艺调演通知了?这不是乱弹琴吗?”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地飘了回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们解释这次不知是自己还是

14、别人犯的错误,他觉得这比让他结束办了多年但终于还是没修成正果的学校更让他难过。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那是他的孩子们在做最后一次练习,周围路过的人们都感叹:这歌真好听啊!(选自小小说)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的开头颇具匠心,“教育局来信了”,既交代了整个故事的起因,又造成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写老周找老师帮忙却遭到冷遇的情节,体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资金紧张,主要是借此表达了对弱势群体漠不关心者的不满。C音乐家的歌声里有对孩子的“爱”,听完音乐家的故事,老周坚信音乐家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D小说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如“一把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等。解析:选BB项,“主要是借此表达了对弱势群体漠不关心者的不满”有夸大之嫌。5请概括小说中老周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5分)答: _解析:分析人物形象应从故事情节入手,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