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043748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仿真检测(一)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东汉的张迁碑方厚凝重的笔意往往被学书者看作治疗笔弱之病的良方,因而学习张迁碑如果不能够得其“方”,也就谈不上得其情味,更谈不上登堂入室了。基于此认识,不少学书者在临习该碑时,常常会刻意摹画,甚至夸张其笔画的“方”形,力求做到棱角分明。但是这样处理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随之而生的,则是死板、僵硬、做作等问题。那么,对于张迁碑的“方”,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从笔画层面上看,张迁碑的“方”主要

2、是由刀刻二次加工所致,例如“也”“门”“贡”等许多字都表现出浓厚的刀刻痕迹,因而,当有些人还过分着眼于张迁碑笔法之“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落入了窠臼。由于刀刻痕迹浓重,我们很难从中清晰地看到毛笔锋颖最初运行的痕迹,所以要理解张迁碑的“方”,绝不能仅仅从笔法的层面去理解,而需要悉心体会其中丰富的意趣。这种“方”的意趣具有两种内涵。其一,峻而能健。“峻”指的是方硬之中棱角分明的审美意味。梁武帝萧衍在答陶隐居论书一文中曾云:“婉婉暧暧,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可见在笔画的起收处表现出鲜明的棱角,便能增强笔画的刀感,展现出令人肃穆的精神。但这种棱角必须具有特殊的质感与生命力,才会表现出丰富的意

3、态美,否则会有单薄死板的弊病。张迁碑的方笔往往具有浑厚饱满的张力,这种张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健”。例如“迁”字的末笔波磔,在方峻中饱含了强劲的筋力,这种“筋”的质感极大地增强了方笔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其二,峻而能朴。所谓“朴”即指一种自然成形、毫不做作的审美意味。不少人在临习张迁碑时,常会把方笔处理得呆板滞涩、机械雷同。但我们仔细品味张迁碑的方笔,可以发现其魅力不仅表现为劲健的力感,更体现在形态不一的笔形上,这是一种朴实无华、自然尚真的秦汉文化精神的自然流露。例如“吾”与“兴”字的长笔横波就很有代表性,前者犹如凝重的青铜古器,而后者则好似曲铁古藤。因此作为临习者,如果不能发现与品味其中多变的情味

4、,而仅仅囿于机械的方形,那结果无疑是缘木求鱼。张迁碑中多变的笔形能够自然生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笔画的形态是随势而生的。比如“吾”字,笔画较少,浑厚的横波就可以大大充实字内的空间,其产生的张力足以使其他笔画聚拢在它的周围。而繁体字“兴”的笔画较多,尤其是上部点画的分量很重,因而其横波一方面要显现出力扛千斤的韧性,同时笔形又不宜过重,以免产生气息滞涩的问题。只有做到“朴”“方”,字体才能具有特殊的生命感,我们临碑的过程,也才会具有一种真正的书写感。南宋姜夔说:“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这是用来说明魏晋楷书体势生动自然,毫无刻意做作的痕迹,借以说明张迁碑的体势之美也

5、合适。(选自虞晓勇方峻端浑古趣盎然汉张迁碑的书法艺术,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体味到张迁碑书法艺术的情味,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使自己的书法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从掌握它方厚的笔意入手。B有些人临习张迁碑时,出现死板、僵硬、做作等问题,这可能是在摹画时刻意追求笔画的棱角分明造成的。C从“也”“门”“贡”等字的笔画可以看出,张迁碑的“方”主要是由毛笔锋颖最初运行留下的痕迹与刀刻二次加工造成的。D答陶隐居论书是梁武帝萧衍写的一篇有关书法理论的文章,他对书法方硬之中棱角分明的审美意味进行了生动的论述。解析:选CC项,“张迁碑的方主要是由毛笔锋颖最初运行留下的痕迹与刀刻二次

6、加工造成的”错误,原文是说“张迁碑的方主要是由刀刻二次加工所致”“我们很难从中清晰地看到毛笔锋颖最初运行的痕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峻而能健”,指在笔画的起收处表现出富有特殊的质感与生命力的棱角以及浑厚饱满的张力。B“峻而能朴”,指笔画有劲健的力感,而且笔形的形态不一,具有秦汉文化那种朴实无华、自然尚真的精神。C“吾”字笔画较少,其长笔横波就要写得如青铜古器般凝重,这样可充实字内的空间,其张力也能聚拢其他笔画。D繁体字“兴”的笔画较多,其长笔横波就要写得如曲铁古藤般有重量,这样才能扛起上部点画很重的分量。解析:选DD项,“其长笔横波就要写得如曲铁古藤般有重量”错误

7、,原文是说“其横波一方面要显现出力扛千斤的韧性,同时笔形又不宜过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自己的书法有笔弱的毛病,可以学习张迁碑方厚凝重的风格,但对其“方”的理解不准确,效果可能就不尽如人意。B张迁碑笔画的形态是随势而生的,这是张迁碑多变的笔形能够自然生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朴”的体现。C临习张迁碑不能只求形似,仅机械地模仿,是不能体味到“方”笔的情味的,而要求神似,体现出“方”笔的特殊的生命感。D从姜夔的话中可看出,张迁碑的体势之美影响了魏晋楷书的体势之美,两者都具有生动自然、毫不刻意做作的特点。解析:选DD项,“张迁碑的体势之美影响了魏晋楷书的体势之美”于

8、文无据,原文只是借姜夔的话来说明张迁碑的体势之美。(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手艺孙如静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花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

9、架起了火炉,抽起了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啰补锅啰”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再抽气了。”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埚,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的、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

10、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在补好的盘子里倒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的小摊上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儿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

11、铁锅啊。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老罗头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儿。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的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补锅的小摊又开张了。原以为一切恢复了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

12、。偏偏这些闲聊的话又被老罗头听到了。于是急火攻心,老罗头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翔实、细腻,这既表现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B听了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老罗头心有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无法面对自己的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实。C从当年“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到如今“几乎没有人在他的小摊上停留”,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落差,表明了时代变迁的必然。D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的闲聊,老罗

13、头急火攻心一命呜呼,小说借此表明了人言可畏。解析:选DD项,“表明了人言可畏”属于臆断。5文章写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5分)答: _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这一情节在人物刻画、情节结构等方面的作用。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分析,这些内容表现了儿子的孝顺和老罗头对自己手艺的看重等;从情节的角度分析,这个情节为后文老罗头听到人们的议论而倒下等情节埋下伏笔。答案:表现了儿子的孝顺。凸显老罗头视手艺如生命的形象。推动了老罗头得知儿子收购铁锅而病好这一情节的发展,同时为老罗头得知真相而倒下埋下伏笔,使文章更有波澜。(意思相近即可)6小说以“手艺”命名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

14、要分析。(6分)答:_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个关键词,一是“好处”,二是“手艺”。解答此类试题要考虑人物、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内容。题目为“手艺”,表现了老罗头对自己手艺的热爱与坚守,凸显了老罗头手艺人的形象;故事情节围绕“手艺”展开,“手艺”统领全文,所以从结构上看,有线索的作用;小说通过写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手艺”的没落,引发人们对传统手艺命运的思考,题目有暗示主题的作用。答案:凸显人物形象。老罗头是民间手艺人,手艺是他一生的寄托,技艺高超、坚守手艺是老罗头的特点。统领全文(或:以“手艺”为线索),使情节更加集中。小说主要围绕老罗头补锅的手艺在时代变迁中受到冷落的现实展开。暗示主题。小说从补锅“手艺”写起,引发对传统手艺的当代命运的思考。(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熊希龄:“此君一出天下暖”施立松熊希龄出生于湘西凤凰城沱江河畔一个三代从军的军人家庭。熊希龄幼时即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一本三字经,三四天就能背熟,“神童”之誉,不胫而走。稍大,又凭满腹才情,名满三湘。二十四岁,熊希龄顺利中了进士,与张謇同榜。更有幸的是,在殿试时,光绪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