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42603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认识月球进行时,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 发现月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了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带回了岩石和土的样本。使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撞月成功,使人们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认识。 2010年,“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

2、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我们对月球正确的认识到底是从哪里来?,请你思考,从实践中得来,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体,性质,对象,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一)、实践及其特点,判断以下各项是否属于实践活动。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活动 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教师讲课 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

3、目标 学生教室里听课 小行星撞击地球,合作探究一: 为什么教师上课是实践活动而学生看书却不是?实践活动有哪几个要素构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实践的特点,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教师讲课,人类,2010年中国 嫦娥二号探月活动,-生产工具、设备,实践基本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原因,运用,改造,客观的,2、实践的特点,学生看书,活动主体:学生,活动工具:书本,活动改造的对象:人的思维,客观的,主观世界,情境探究,2006年欧洲 智能号,1969年美国 阿波罗,2007年中国 嫦娥一号,2010年中国 嫦娥二号,1610年意

4、大利 望远镜,探究二: 为何开展探月活动?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2、实践的特点,充满“诱惑力”的月球,离开地球家园、 拓展生存空间,太空实验室 特殊生产基地,认识宇宙的 科研场所,人类与月球?,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实践主体的创造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探究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2、实践的特点,情境探究,2006年欧洲 智能号,1969年美国 阿波罗,2007年中国嫦娥一号,2010年中国 嫦娥二号,1610年意大利 望远镜,人类实践活动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实践具有历史性,总设计师黄江川

5、,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总指挥岑拯,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嫦娥二号,工作人员,探究四:嫦娥奔月这一工程一人能独立完成吗?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最基本的形式,认识月球进行时,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 发现月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了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

6、罗”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带回了岩石和土的样本。使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撞月成功,使人们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认识。 2009年美国航天局利用一枚“宇宙神”运载火箭将两个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标志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正式启动。美国航天局11月13日宣布,该局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探究探月实践理解实践认识关系,探究五:请思考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程度为什么会越来越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各抒己见,观点一,观点二,1、实践是认识的来

7、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一辩:,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可以获取间接经验),(可以获取直接经验),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区别:,知识点拨:,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 实践,认识的途径,亲身实践(直接经验),书本学习(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

8、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认识的发展,促进,认识的发展,促进,(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月亮上真的有嫦娥、桂花树 广寒宫吗?,情境探究,探究六:关于月球上是否有水的认识,有人认为应用绝大多数科学家的认识来检验,也有人认为应用科学试验来检验,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理由。,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认识,错误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实践结果,-,成功,失败,说明:(1)客观事物本身不能回答认识正确与否。 (2)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

9、识的真理性。,探究七:人类认识月球是否为认识而认识?同学们学习呢?,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优于10米。 探测月球物质成分。 探测月壤特性。 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嫦娥二号”任务还将突破“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等系列关键技术。,嫦娥二号探月任务扫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探究探月实践理解实践认识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课堂小结,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 的特点,实践具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是

10、认识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实践是认识的 。,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 .,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 .,社会历史性,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1

1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 的根本目的。,答案:,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论述说明( ),B,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比认识更重要。

12、,关于认识来源正确的说法是( ) A客观事物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C,“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B,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 )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A B C D,D,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

13、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巩固练习,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巩固练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问题,从而突破了公有制只有国有、集体两种实现形式的传统观点。这表明( ) A人的认识是随着

14、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错误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D否定传统是事物发展必由之路,A,巩固练习,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 )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C,自我测评,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 B、 C、 D、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