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肥》《花非花》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34082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肥》《花非花》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轻肥》《花非花》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轻肥》《花非花》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轻肥》《花非花》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轻肥》《花非花》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轻肥》《花非花》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肥》《花非花》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白居易诗四首,轻 肥 花非花,2,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3,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

2、、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4,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乐府: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诗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后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彼重填新辞以入乐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作的诗歌。 新乐府: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创立,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用新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与古乐府不同。,5,轻 肥,6,背景: 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秦中吟自序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问,有足

3、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妇吟。”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 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 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喻指宦官的奢侈生活。 讽喻:指在下者用文学作品寄寓来戒劝执政者。,7,作者如何从正面描写宦官的?,先写: 后点: 内臣,写出了宦官们骄横跋扈之状。,令人惊异,也令人愤愤不平。,8,皆 悉 夸 如云,骄的原因:大权在握,怎能不骄。,写出了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之态。,一大帮人,旁若无人的骄横,令人触目惊心。,讽刺,暴露了贞元、元和之

4、际宦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9,试分析作者如何描绘“军中宴”?,作者用了铺张和渲染来描绘“军中宴” 的豪华场面。 菜单是相当奢侈的: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天下美味,而“溢”、 “罗”、“擘”、“脍切”等词,表现了宴会之奢靡。“食饱”二句,呼应首句,赴宴时已是“骄满路”,如今酒酣足食,更是不可一世了。,10,秦中吟共十首,“一吟悲一事”集中暴露了官场的腐败,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及其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请结合本诗分析此特点。,据旧唐书宪宗纪上记载,元和三年,“是岁,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山南东道旱”。四年,“浙西苏、润、常州旱俭。”,前文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

5、极度奢靡的生活,最后二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这与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11,本诗运用对比手法。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技法探究:对比,12,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小结:,13,对比阅读:白居易的轻肥与卖碳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请分析两诗在语言

6、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14,语言方面:相同的是二诗均是充满了感情,作者以赋体直陈事实;不同的是轻肥诗中律句多,对偶句多,而卖炭翁间有散句和口语词句。,手法方面:相同的是二诗都用赋体,叙述详细,描绘逼真;不同的是轻肥全诗采用了对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明说,而且对人物神态描写相当传神。卖炭翁开始小序中即提示主题,诗中对卖炭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对比手法,通过炭和绫,这些价值不等的对比,表现了宫市的残酷掠夺。,15,花非花,16,花非花中作者描绘了一种怎样的事物?,花非花 雾非雾,似花似雾,给人捉摸不定的感觉。 取喻于花和雾,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苏轼水龙吟咏杨花柳絮 “似花还似非

7、花,也无人惜教从坠。”,比喻,17,夜半来,天明去,如春梦如朝霞,春梦虽美却十分短暂, 朝霞虽美却易幻灭。,疑是春梦,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这首诗却相当朦胧,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诗。不知的喻体,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迷,使诗的意境也蒙上的一层“朦胧”的色彩。它被白居易自编于集中“感伤”部分。,比喻,18,博喻:由一连串比喻构成,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主要表现为以多个鲜明的喻体表现一个并未说明的主体。,技法探究:博喻,本诗把此物比作花、非花、雾、非雾、春梦、朝云。反复以鲜明的意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体,使形象更加生动。,19,诗词中许多诗都善用博喻:,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古

8、诗十九首 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用南箕、北斗、牵 牛先进星象作比, 喻“虚名复何益”。,用烟草、风絮、梅雨等 景象作比,喻“闲愁”。,20,你认为本诗写什么?,此诗诗意朦胧,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21,简简吟,其中有句:“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二诗均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花非花诗末的比喻如出一辙,音情逼真,都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花非花紧编在简简吟诗后,这也可能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意思吧?,有人以为是悼亡之作。 白居易自编集时

9、,将此诗编人“感伤”部分。这部分中另有两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 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2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感伤身世之作。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变故,对其打击颇大,再加上其病眼几至失明,故此诗写其难言的伤痛。,23,今人施蛰存认为此诗“是为妓女而作”。 “花非花”两句比喻她的行踪似真似幻,似虚似实。唐宋时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元稹有一首诗,题为梦昔时,记他在梦中重会一个女子,有句云:“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也是描写这一情况。因此,她来的时间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个春梦。她去了之后,就像清晨的云,消散得无影无踪。,24,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