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上第13章 第2节 内能

上传人:随** 文档编号:145030843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7.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九上第13章 第2节 内能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物理九上第13章 第2节 内能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物理九上第13章 第2节 内能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物理九上第13章 第2节 内能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物理九上第13章 第2节 内能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九上第13章 第2节 内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九上第13章 第2节 内能(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章 第2节,内能,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学习目标-新课引入-新知探究-课堂总结-课堂训练,1.通过与生活现象的类比来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的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3.通过阅读材料,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4.能举例说明一些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例。,【重点】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难点】能辨析改变内能的方法并能解释相关现象。,学习目标,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塞会弹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新课引入,知识点 内能,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我在不停的运动,也有动能哦!,运动着的分子呢?,1,新知探究,运动着的篮球

2、,运动着的分子,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有动能。,新知探究,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分子间相吸引和排斥,分子之间有势能吗?,新知探究,结论: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新知探究,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均为焦耳。,知识点 内能,1,新知探究,炽热的铁水有内能,那冰冷的冰山有没有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新知探究,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分子的动能越大,物体的

3、内能越大。,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新知探究,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动能增大,它的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组成这个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增加,它的内能就会增加,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它的内能就会减少,新知探究,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当物体温度不变时,内能也可以产生变化。 如物态变化(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及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分子间的作用力也就发生了改变,导致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此内能发生变化。,新知探究,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相关因素,物体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质量、物质种类、体积、状态等有关。,新知探究,对内能的理解,1. 内能

4、是指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一个宏观量,单纯考虑一个分子的内能没有意义。 2. 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内能。,新知探究,1.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 2.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新知探究,内能,机械能,定义,影响因素,研究对象,存在条件,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体积、物质种类,物体所具有的势能和动能的总和,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 (或弹性形变的程度),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宏观世界的所有物质,永远存在,物体在运动时,被举高时,发生弹性

5、形变时具有,联系,1. 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同时一定具有内能,但具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2. 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区 别,新知探究,那么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即增加或减少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加。,新知探究,知识点 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把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现象:工件冷却,冷水会变热。,分析:工件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冷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从工件传给冷水。,结论: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2,新知探究,关于热传递的理解,热传递的结果,温

6、度相同,即没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存在温度差,热传递实质: 。,能量的转移,能量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热传递的方向,热量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新知探究,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即焦( J ),热量是能量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能量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 热量的表达方式:只能用“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两种方式表达。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例如,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多少、温度

7、的高低没有关系。,新知探究,同学们有过这些体验吗?这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新知探究,做 功,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为什么?,新知探究,现象:硝化棉燃烧,分析:向下压活塞,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开始燃烧,产生火光。,说明: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新知探究,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为什么?,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汽,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现象:向瓶内打气,最后瓶塞跳出,同时瓶内有“白雾”产生。,分析:向瓶

8、内打气时,压缩了瓶中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瓶内的水吸热汽化,产生水蒸气;随着不断打气,瓶内气压越来越大,瓶塞跳出。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液化成“白雾”。,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新知探究,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思考: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1.对物体做功,外界消耗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加),2.物体对外做功,外界获得机械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少),新知探究,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与联系,能量的转移,能量的转化,冬天

9、对着手哈气取暖,冬天用力搓手取暖,存在温度差,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热传递和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新知探究,温度、热量、内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物体吸热,内能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物体放热,内能会减少,但物体的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上:反应物体中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热传递的过程中, 传递能量的多少,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0、,状态量,过程量,状态量,用“降低”、“升高”、“降 低到”、“升高到”、“是” 等表述,用“放出”或“吸收”等表述,用“有”、“具有”、“改变” 、“增加”、“减少”等表述,摄氏度(),焦耳(J),焦耳(J),新知探究,1.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 2.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时,其不一定吸收(或放出)热量,如: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 3.一个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 4.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热量,如:摩擦生热(或物体对外

11、界做功)。,2.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其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温度、热量、内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新知探究,1.物体吸热(或放热)时,其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分子热运动,内能,建立概念,引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引出,分子间有作用力,定义,改变方式,分子动能与势能的总和,热传递,做功,传递内能的多少,热量,课堂总结,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就越大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C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课堂训练,2. 将一铁块放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 因为() A它们

12、具有相同的热量 B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 C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 D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C,课堂训练,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能、热量、功的单位都是J B内能是指物体里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C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300J的热量,则物体内能增加300J D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B,课堂训练,4.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就越多 B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D,课堂训练,5. (泰安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公园中的

13、石凳被太阳晒热 B快速折弯铁条,铁条弯折处变热 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 D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A,本题源自教材帮,课堂训练,6.(中考演练)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金属勺放在热水中,金属勺的温度升高 C太阳曝晒,地面温度升高 D冰块放入茶水中,茶水温度降低,A,本题源自教材帮,课堂训练,7. 如图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 (1)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2)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

14、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的缘故。 (3)我们发现,用这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_能和_能之间相互转化的。,增大,做功,减小,降低,内,机械,课堂训练,8. 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探究做功是否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1)如图甲所示,将手中的铁丝同一位置快速地弯折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被弯折的部位,会感觉到弯折部位的 升高,表明铁丝的内能 。,温度,增加,课堂作业,(2)如图乙所示,在厚壁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块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压下,我们会看到:棉絮燃烧起来了,这表明用力压下活塞时,玻璃筒内的温度_并达到了棉絮的_,所以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3)上述的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_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上述的两个现象,我们发现,用这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_能和_能之间相互转化的。,升高,着火点,做功,机械,内,课堂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