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侨乡文化培育家国情怀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30763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侨乡文化培育家国情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依托侨乡文化培育家国情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依托侨乡文化培育家国情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依托侨乡文化培育家国情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依托侨乡文化培育家国情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依托侨乡文化培育家国情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侨乡文化培育家国情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托侨乡文化,培育家国情怀摘 要:在互联网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侨乡学生的家国情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需学校去研究和思考。侨乡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依托侨乡文化,培育家国情怀,需要增强认知、认同和践行,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设校本德育课程、开展“侨”系列德育活动等途径,形成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以有效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关键词:侨乡文化;因地制宜;培育;家国情怀在互联网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元文化、海量信息冲击着侨乡学生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较薄弱,所以,培育以责任和担当为精髓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

2、现实意义。侨乡是海外华侨华人的故乡,海外华侨华人在长期与家乡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侨乡文化。依托侨乡文化,因地制宜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既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一、认知:家国情怀的本质就是爱国认知是德育主体对德育客体的信息进行加工认识的过程,德育主体在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其认知的功能系统会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所以,依托僑乡文化,培育家国情怀,认知必须先行。1.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的核心内涵,“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

3、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1 家国情怀是一种爱国情怀,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家国情怀实际上就是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公民爱家爱乡爱国,涵养家风,热心乡里,忠诚为国;家国情怀既是一种信念、一种人生使命、一种责任担当,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家国情怀从本质上说就是爱国。2.侨乡文化。侨乡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以外来文化为辅,兼容了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华侨文化和港澳文化等元素,具有鲜明的中西合璧特征的一种文化类型”2。在侨乡言必有出国回国内容,华侨在国外与家乡之间往来,使得侨乡文化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

4、性,又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华侨回家乡省亲叙旧、缅怀祖先,突出了侨乡文化的伦理性;华侨回国热心公益、捐资兴学,表明了侨乡文化中具有公益性和慈善性的因素;华侨述说海外勤奋拼搏、发家致富的经历,显示出侨乡文化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华侨对比新旧中国在国外的待遇变化,深刻体会到国家强弱的重要性,使侨乡文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华侨的历史就是一部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史,xxx曾对海外同胞的爱国精神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誉:“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作出了很多贡献。”3.侨乡文化的德育功能和价值。从德育个体发展角度来看,德育个体的发展需要其在

5、一定的文化氛围中,通过挖掘该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和价值,来促进德育个体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侨乡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并带有其文化特色的德育功能和价值,具有导向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规范调节功能和凝聚价值、动力价值、塑造价值等。因此,应依托侨乡文化,因地制宜地从侨乡文化中挖掘具有德育功能和价值的素材,以此作为德育载体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二、认同: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认同是德育个体对德育内容、德育活动过程的意义和作用的认可或共识,通过认可或共识形成德育个体在实践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由此决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所以,培育家国情怀,必须明确其意义和作用,它是学生立身养德之本

6、。1.培育家国情怀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使中学生拥有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需要以家国情怀这样的精神力量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学校以侨乡文化为依托,挖掘侨乡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有利于增强德育的生活性和感染力,丰富学校德育的多样化内容,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相适应。2.培育家国情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的萌芽和逐步形成期,学生是否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其人生走向。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

7、校园文化活动全过程,侨乡文化中的德育资源,会引导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价值。3.培育家国情怀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责任担当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的基本要素,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社会参与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3家国情怀的精髓就是责任与担当,所以,培育家国情怀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同身受,形成浓郁的德育氛围,使爱国爱乡爱家成为学校的优良传统,成为学校的文化现象,让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因为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而

8、具有责任担当的人格和魅力。三、践行:因地制宜培育家国情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通过教育使家国情怀成为学生的生命自觉和日常践行,是教育的传承、学校的使命。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设校本德育课程、开展“侨”系列德育活动等途径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是孕育道德的土壤,与教育更是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这不仅在于教育是人类道德文化生长的基本条件,也包含了文化价值引领的特殊功能,同时,文化道德的生长、延续与发展又是文明教育的结果。”4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

9、,影响学生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捐资办学的爱国华侨李王十二妹女士和李文光先生母子两人始终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不仅创建了一个宽敞美丽的校园,设立了“李王十二妹留学奖学金”,而且给学校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笔者经过分析提炼,归纳出李家母子的精神特质是:“爱国重教、关心后人、急公尚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勤奋、诚信、质朴的高尚人格;不断进取、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学校保存着爱国侨胞的相关图片和书信,福建省人民政府为表彰爱国侨胞弘扬文教、造福桑梓的巨大贡献,特立丰碑以旌其勋,因此,学校建设了校史馆、丰碑园等校园文化设施,组织学生参观,用李家母子家国情怀对学生进行富有特色的德育,形成学生发展的内心动力。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