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设计报告模板.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5028542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设计报告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设计报告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设计报告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设计报告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设计报告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设计报告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设计报告模板.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摘 要 采用landmark地震解释软件对*地区L1100-L1500进行了地震层位*层解释、断层解释,*层的地震反射特征为*,断层(发育、较发育),*地区内断层均为正断层,平面上,可分为三个条带,整体呈北北西向展布。晚期断层较少,多呈继承性发育,平面分布特征分带性明显。*层位平面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特征。在*井附近界面埋藏最浅,在*井(或地区)最深。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习到了*,对地震资料物探解释的认识。关键词:安达区块;层位解释;断层解释;平面特征 目 录第1章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基础11.1层位解释11.2断层解释11.3 综合分析1第2章 *地区*层地震解释

2、22.1*地区区域地质特征22.2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22.3 层位及断层精细解释2第3章 断裂及构造特征分析53.1 断裂特征53.2 构造特征7学习心得与体会7参考文献8致 谢99第1章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基础1.1层位解释1.2断层解释1.3 综合分析第2章 *地区*层地震解释2.1*地区区域地质特征2.2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2.3 层位及断层精细解释2.3.1层位解释为提高层位解释精度,在解释过程中,力求准确追踪每一个相位,严格按照反射波的产状解释,减小解释线的波动幅度。增加测网解释密度,此次精细解释采用的是11CDP测网解释密度。充分利用工作站灵活多样的显示功能和处理手段,进行反射层的对比

3、追踪。1、局部放大,用于解释小断层及了解地层产状的局部变化。2、整体缩小,用于解释大断层及了解地层产状的整体变化。3、用过井任意线标定层位,使用横穿构造的任意线检查解释结果,了解构造的可靠程度。4、多窗口多剖面对比解释,多窗口同时显示相邻剖面,对比解释、追踪杂乱反射,有利于复杂断块的解释7。在盆地形成的不同阶段,不论在构造形成环境、地层沉积背景等诸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受地层埋深、地层物质组成、断裂发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现在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和反射品质也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目的层,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对比方法,达到既提高效率又保证质量的目的。T06、T1、T2层位对比:这三个反射层

4、位,在地震剖面上特征稳定、清晰,横向连续追踪性强,可以通过定义种子点、种子线(骨干剖面或任意线),采用面积追踪完成全三维解释。自动追踪对比后,再以一定网格测线或任意线进行翻阅检查,对于断层发育区或资料稍差的地方,可以在底图上采用删除局部数据,重新设定种子线,采用手工与自动追踪相结合的方法补充和修改,对比结果准确、可靠。2.3.2 断层解释对于研究区内各目的层的断层解释,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力求精细准确。1、剖面直接解释。在大多数情况下,断层在地震剖面上反映清晰:反射波组的错断,断面波的出现,反射结构的突变,同相轴的扭曲、分叉、合并等现象非常明显,可以直接画出断层的轨迹。2、用瞬时相位技术解

5、决断点粘合问题。在地震剖面上解释断层,有时断点不清,断层两侧地层的连续性很好,并且两侧地层的产状也基本一致,看不出有断层存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层断轴不断。但根据钻井分层标定结果以及断层组合的区域走向,相连两个层并不是同一地质层位,需要有一条断层,但在常规剖面上很难解释,断点的位置很难确定,这时就要借助于瞬时相位剖面。通过提取反射波另外的一种属性,即相位属性可以比较直观地解释断层,因为不同的岩性组合有不同的反射相位角,就是利用这样一种特性,原来在振幅剖面上,反映不清的信息可在瞬时相位剖面上显现出来,从而准确确定断层位置。3、解释主断层时充分利用水平切片和面块切片。在水平时间或面块切片上,主要断层

6、两侧的地层产状、倾角以及岩性都会有较大的变化,它们的地震反射特征也会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可以根据同相轴的振幅、频率、连续性以及延伸方向等的变化较好地识别出大断层,有助于构造解释。4、形成相干数据体,了解断层展布规律。相干数据体是三维地震相干性的估计值,断层附近的地震道通常与相邻道具有不同的地震特征,从而会出现局部的道与道之间的相干性的突变,在相干数据体切片上,就能得到断层面附近有规律的低相干值,这些低相干值能真正反映出断裂的展布规律。因此,用相干数据体在解释之前可以了解工区内断层展布规律,在解释之后可检查断层的合理性。5、断裂展布法解释区域构造形态。断裂展布法就是用浅、中、深特征相对比较明显的若

7、干个反射层位来确定断层的位置。在工作站上解释时,给每一条断层规定和相邻断层差别明显的颜色和标定符号,这种做法有利于在另一个方向的剖面上找到各个断层的相应位置,然后对每条断层的断面都要像层面一样逐点闭合,并且对联络线也要像对主测线一样认真解释。用这种方法解释,走向和主测线方向相近的断层不被漏掉,断点位置更准确,断层组合更加可靠8。2.3.3断层的组合图2-3 T2标准层沿层相干体切片与断层多边形叠合图第3章 断裂及构造特征分析3.1 断裂特征4.2.1 断层分布断层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构造发育的特点。从断层叠合图(见图4-1)、构造叠合图(见图4-2)以及各层构造图特征可以看出,本区断

8、层的发育不论纵向上还是横向上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纵向上T2、T2-2反射层具有断层数量多,断距相对较大,而浅层T1T06反射层断层数量较少,断距较小的特点;横向上区内主要发育有近SN、NW、NE向等三组断层,且断层主要发育在向斜两翼的构造带上,断层带特征明显。本次共解释延伸长度大于1km,断层420条,各断层要素详见表4-1,本区断层具有如下特点:1、断层均为正断层,表现形式多样,断层断面相对较陡,在6070。中浅层断层主要表现为地堑式组合(见图4-4),在工区东部发育有阶梯正断层组合(见图4-3)。2、平面上断层走向多为近SN、NW、NE向分布,少数为近EW向。3、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本次

9、解释研究结果,区内的断层即具继承性发育特点,又具多期发育特点,从而使断层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下面就断层分布、规模、类型及成因、活动的特征、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从各层构造图表现出的断层特点看,本区T2及T2-2反射层断层最发育,其中T2标准层发育断层396条,而T2-2反射层发育断层327条(表4-1),由T2往上,各反射层断层数量逐渐减少,其中T06反射层构造图上大小断层共38条,断层分布相对较少。断层主要呈近SN向、NW向和NE向,少量呈EW向。较主要的断层有ADLP330号断层、ADLP209号断层、ADLP328号断层、ADLP32号断层和ADLP250号断层,这些断层是影响该区构造发

10、育的主要断层,断层的发育对中浅层局部断块构造的形成起控制作用。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对于浅层延伸长度大于1km的断层进行详细解释,并对其进行了编号,编号断层为420条,在编号的420条断层中,NE向的断层70条,占总数的16.7%;NW向断层123条,占总数的30.8%;近EW向的断层36条,占总数的8.8%;近SN向断层191条,占总数的43.7%,由此可见,区内发育了多组断层,其中以近SN向、NW向、NE向的断层为主。 图4-1 松安达地区T06-T2反射层断层叠合图 图4-2 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地区构造叠合图 图4-3 阶梯式断层组合特征剖面 图4-4 地堑式断层组合特征剖面3.2 构造特征

11、介绍如何*层位的构造起伏形态,构造最高点、最低点,分析可能发育的圈闭类型。学习心得与体会通过两周的地震资料解释上机练习,对*地区的*层位的地震反射特征、构造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习到了* 参考文献1 邹才能.油气勘探开发实用地震新技术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5-28.2 崔荣旺.大庆油气地球物理技术发展史例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8.3 王永刚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61-129.4 闫奎帮.松辽盆地北部卧里屯北地区三维地震勘探解释成果报告R.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分公司,2006.5 闫奎帮.松辽盆地北部卧里屯三维地震勘

12、探解释成果报告R.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分公司,2006.6 梁爱侠.松辽盆地北部汪家屯安达宋站地区连片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成果报告R.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分公司,2005.7 刘振宽等.大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及技术J.勘探技术,2004,(4):31-37.8 霍凤龙等.大庆探区三维地震勘探成效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6,25(1):101-102.9 欧亚平,郑小玲,李天明等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应用的新进展J天然气工业,2007,27(增刊A):237-239.10 邓维森. 大庆葡萄花油田构造精细解释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3-93.11 She

13、n Guoqiang.Detailed reservoir inversion addressing geological problems in reservoir developmentJ.APPLIED GEOPHYSICS,2007,V4(1):58-65.12 Zhou Jinming.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to Subtle Reservoir SurveyJ.APPLIED GEOPHYSICS,2004,V1(2):95-102.13 Lang JingApplication examples of 3D visual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in DagangOilfieldJAPPLIED GEOPHYSICS,2006,V3(3):179-186.14 Gao JunSeismic attributes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reservoir predictionJAPPLIED GEOPHYSICS,2006,V3(4):243-247.致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