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三首》(整合)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25087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羌村三首》(整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羌村三首》(整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羌村三首》(整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羌村三首》(整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羌村三首》(整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羌村三首》(整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羌村三首》(整合)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 甫 杜甫 (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河南巩县。肃宗时,官左拾遗,官至工部员外郎,后人称杜拾遗,杜工部。一度住在长安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又称杜少陵。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他被尊为“诗圣”。,走进杜甫,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阶段,(一)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阶段 1、读书壮游时期(35岁以前) 2、困守长安时期(35岁45岁) 3、陷贼和为官时期(45岁48岁) 4、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1、读书时期(0-20岁),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 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诗是吾家事 宗武生日,“忆昔十五心尚孩,

2、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早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歌创作的准备时期,他在壮游一诗曾说自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1、读书时期(0-20岁),2、漫游时期(20-35岁) 江南 齐赵 放荡齐赵间, 裘马颇清狂。 壮游,诗歌创作的准备时期,这一时期诗歌的内容,主要是表现个人生活和描写自然山川,少年气盛,充满活力,最著名的有望岳等,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诗最早的一首。 全诗无一“望”字,但空间由远而近,时间从朝到暮。

3、 青春、蓬勃的朝气及对一切事物的雄心壮志。,这时期理想受挫,生活困顿落魄。但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开始以诗歌直接反映现实,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从多方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会的各种矛盾。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长安十年生活的总结,也标志着杜甫思想的转变和成熟。,诗歌创作的开拓期,3、困守长安时期(35-45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丽人行 ,4、流亡漂泊时期(45-59岁),漂泊西南天地间,忧国但有千行泪,拜鹃心事谁能识,这一时期杜甫身经乱离,使之对现实的理解更加深刻,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诗歌创作的成熟高峰期,这一

4、时期是杜甫创作空前丰收时期,忧国忧民的思想更加深沉,诗风更加沉郁悲凉,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更有提高。 写作关心民生疾苦和忧心国事的政治诗外,还写了不少送行诗、山水诗、咏物诗、咏画诗和论诗诗,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月夜 春望 北征羌村三首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夜喜雨登岳阳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

5、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恨感情。 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忧国悯时,表现深挚的

6、爱国感情。 四、 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 深情厚谊。,三、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富县羌村杜甫故居,羌村三首,朗读诗歌,峥嵘赤云西, 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 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 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 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 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晚岁迫偷生, 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 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 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 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 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 且用慰迟暮。,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请为

7、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一),(二),(三),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 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 归客千里至。,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灿烂之景兴奋之情,反衬萧索荒芜一丝悲凉,如释重负,又忐忑不安,羌村三首(其一)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三个画面,与妻孥见面。,邻里的围观。,一家人夜阑秉烛对坐情景。,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集之状,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羌村三首(其二),写无聊寡欢的情状,杜甫这次奉旨回家,实际上无异于放逐。对于常人来说,“生

8、还偶然遂”自是不幸中之大幸;而对于忧乐关乎天下的诗人,适成为幸运中之大不幸。居定之后,他即时就感到一种责任心的煎熬,觉得值此万方多难之际守着个小家庭,无异于苟且偷生。可这一切又是迫不得已的。这样一种缺乏欢趣的情态,连孩子也有所察觉:“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早见此归不是本意,于是绕膝慰留,畏爷复去。”(金圣叹)对于“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的诗人,没有比这个细节更能表现他的悒郁寡欢的了。,寄希望些许“欢趣”,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因失望而忧从中来,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

9、,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羌村三首(其二),说酒是因愁,深切表现出诗人矛盾苦闷的心理他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秋收已毕,新酒未出,却计日可待,分析诗句,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这句可谓“描写村落小家光景如见”。群鸡乱叫斗争,正呈现出小村庄的寂寥荒乱景象,与整首组诗所反映出的战争年间动荡艰难时世的气氛十分协调,并且也很自然地引发出下文兵革未息,“黍地无人耕”之语。,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这两句承上启下,虽用语简朴,却写得“村景如绘”,真切地展现出乡村的古朴情境。 当听到“群鸡乱叫”的嘈杂时,便不耐其烦,因而才“驱鸡上树木”,然后才“使闻扣柴荆”。这样写景正反映出诗人的烦闷

10、情绪,分析诗句,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正当诗人心绪烦闷之时,却意外地迎来了父老的慰问,真可谓雪中送炭,令人感激之至。“父老”四句写其来意他们四五人约好了,各自携带些酒食来看望杜甫,酒色清浊虽然不一,却都表示着一片心意。,分析诗句,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此四句“虽述父老厚意,而时事艰难已带出”即写出战乱时世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其中“酒味薄”既是父老致歉之辞,又是田园荒芜,“黍地无人耕”所致,而田荒歉收,又因“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之故。反映出安史之乱所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表现出诗人植根现实,洞察民艰的现实主义精神。,分

11、析诗句,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此句乃诗人自述句,写诗人感激父老存问之深情。正因局势如此艰难,又蒙父老赠酒慰问,故诗人既感激,又有愧于父老之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将感慨悲怆之情推至高潮,以概括全诗。,分析诗句,这三首诗通过回家探亲的一些生活片段,反映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念乱的心情。,主题,艺术特色,1、以白描见长: 取材于一时见闻,而景实情真,略无夸饰。 2、以小见大: 诗人以回家后的一些生活片断,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共同的重大主题; 3、主观感情和客观场面相结合: 第一首主要是通过三个场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首直接揭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三首通过父老乡亲的话语和自己的歌声表现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