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24145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材分析与探讨 一、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 三、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五、本单元学习方法指导,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在我们学习了元素、分子、原子和化合物这些化学 基本概念和专用的化学语言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上进行学习的,所以与第二单元的空气、氧气,第三单元的 水和氢气比较,其探究范围和深度将大大地提高,这既是难 度的增加,也是我们学好化学必须要进行的一次跨越。碳和 碳的氧化物又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后期学习相关化学反应的基础;关于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 学实验的重点、难点;在学

2、习了氧化反应的基础上,我们还 将在本单元学习还原反应,这两类重要反应是我们今后学习 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雏形。,新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 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氧化碳的用途。 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培养:关注社会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辨证的角度,发展的观点,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本单元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方法 重点:碳、一氧化碳、二氧

3、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本单元学习方法指导 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特点及在全书中的作用,要求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比较,比较碳的这种单质与氧气、氢气在化 学性质上的异同;比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氧气 的异同;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这两种碳的氧化物性质的异 同。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应用化学语言,能够准确地将有关物 质的化学式书写出来;能够准确地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 写出来。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联系,将碳、二氧化碳、一氧化 碳与它们的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联系起来,将它们之间的相 互转化关系掌握好,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究,根据我们了 解的氧气实验室制法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原

4、理、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方法。本单元难度不高,但 内容很丰富,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抓住二氧化碳这个中心。,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 石墨和C60 一、 教材设计与学情分析,二、本课题学习目标,三、本课题重点难点,四、教学策略,问题导入: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课题1 教材设计与学情分析,课题1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比较金刚石与石墨的性质与用途,进一步认识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

5、的物质 ,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联系生活实际熟悉碳单质的用途,理解碳的稳定性和可燃性; 通过对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记住碳的还原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培养学生领略和感悟自然界的神奇的情感; 树立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意识;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课题1 重点难点 重点: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与用途,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对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 记住碳的还原性,课题1 教学策略,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教材设计和学情分析,二、本课题学习目标,三、本课题重点和难点,四、教学策略,课题2 教材设计与学情分析,课题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6、目标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 制取二 氧化碳。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几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比较反应现象与差异,体验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药品的思路和方法。 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用装置思路 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课题2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与方法,课

7、题2 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二、自主实验探究,三、总结、交流、拓展知识,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材设计与学情分析,本课题学习目标,本课题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课题3 教材设计与学情分析,课题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体验物质的性质,增强印象 (2)比较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一氧化碳与碳的性质, 分析它们之间的性质异同点,理解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3)以二氧化碳为中心,将碳及其化合物形成网络,

8、 掌握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和转化关系,以达到整体掌握知识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3)培养关注社会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课题3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二氧化碳的用途 难点:通过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体验物质的性质,课题3 教学策略,【实验探究】课前由学生尝试设计一份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报告(形式不限), 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 究实验实验6-3、实验6-4、实验6-5、实验6-6, 并

9、填写学生自己设计的探究报告。对设计有新意的探究报告可以 在同学中传阅或张贴. 【讨论交流】关于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在阅读课本以及有关信 息库的知识后,采用讨论的形式分析二氧化碳的功过,归纳二氧 化碳的用途。 【实物展示】展示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的实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点拨归纳】对于CO中毒的生理过程作简单说明: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是O2 与血红蛋白结合力的200倍;至于CO还原CuO可与碳还原氧化铜进 行对比,总结出CO的性质与碳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 【列表比较】 指导学生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巩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能力训练】 对课本上的部分习题进行讨论。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 质对比后,分析造成性质巨大差异的因素是什么?从而得出物质 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结论。利用所学知识,归纳鉴别二氧 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交流信息等,就温室 效应写一篇小论文。 【典例分析】,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