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现状之浅析(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022051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学生现状之浅析(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学生现状之浅析(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学生现状之浅析(最新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学生现状之浅析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 17 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 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要 求,是充分针对 当前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师生情绪对立,关系 紧张;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重新抬头;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现象蔓延;学校教学质量难 以提高等,开始危及到了新课改的有效推进,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师生的强烈反响。 一、总体现状 1、教育自身因素导致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 表面看来, 课改后的学科教材内容不多, 偏深偏难的内容少了, 比如理科方面的定理、 公理、 公式等的推导、

2、证明的内容量大大减少,知识难度降低了,而实际上新教材不少知识的连贯 性系统性变差,脱节现象严重,有些环节算理模糊,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运用 的难度,加上考试内容往往远不止于教材范围,迫使教师不得不补充大量内容,尽可能地适 应考试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只有挤时间、满堂灌,学生就只有花更多的时间去做 课外练习、去死记知识点。科科如此,学习的难度、强度自然加大。课程过重、作业过难多、 考试过频以及同学间的激烈竞争、睡眠严重不足、精力不济、内心焦虑、处罚威胁、升重点 高中自信不足等,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作业量大,考试频繁。农村初中学生平均 每天的课外作业总量在 2 小时左右,初

3、三达到了 4 小时及以上。一天中,大多数学校的大多 数学生除了三餐,其余时间都在忙于学习。平均学习时间超过 9 小时,休息和睡眠不足 8 小 时。 学习带给半数以上学生的体验是痛苦而非愉悦。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学生心理问题和心 理障碍的产生。尽管教育部制订了许多具体要就,但在现行的招生制度下,仍然存在一些突 出现象。我认为以下两点急需解决认真执行初中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义务教育阶段 课程计划是农村初中学校课程设置、 教学计划和学科课时安排的法律依据, 任何学校都只能 严格执行,不得调整或突破。一些学校原来已经将一些“副科”课时调整给语、数、外等学 科的做法要及时纠正, 把时间还给原来的

4、学科不但从课表上要体现出来, 而且应该落实 到课堂、落实到课程。严格控制在校学习时间,保证学生休息。农村初中要严格遵守政策 规定,认真执行学生在校学习、晚自习、体育活动时间及非住读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到校参加 早晚自习的规定,保障学生充足的休息、睡眠、锻炼,使学生有足够的体力、精力参加学习; 要禁止利用午休和晚自习前时间安排任何形式的集体补课、上课或考试;禁止挤占自习课、 晚自习上课或考试,禁止拖堂;禁止学校或教师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 或集体补课,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 2、外部环境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 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 贫富悬殊进一步 拉大,确

5、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新问题,甚至 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摘要 : 一是外 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 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熟悉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 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 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 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 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新问题的直接 原因。 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教育价值观也影响着学生辍学。 一些家长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低, 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

6、生存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和劳动致富的重要意义,更难 于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认为读书就是让孩子识几个字,农村中学师资水平低,教 育方法陈旧,使得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加上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 率, 使一些教师把精力放在 “尖子生” 身上而放松对 “差生” 的关爱和转化工作, 甚至会把 “差生” 当作影响升学率的包袱加以歧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此外,初中课程设置, 教材内容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一些 “后进生” 对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听不进、 学不懂, 于是产生升学无望而厌学、辍学。 二、学生的价值观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

7、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 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 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 在此基础上, 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 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 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 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 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 继而决定自 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 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 渗透更多的实 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

8、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 : 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 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 ; 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 业技术的需求, 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 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 学。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 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2、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60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也有 40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选择 就业, 80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 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9、。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 : 他们已经认识到 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 72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 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 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 但他们中有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 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 专, 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 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极少数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同时,准 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 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 等待的学习态度。 3.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状况

10、 农村中学生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愿望, 并将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希望将来能够实现自 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农村中学生摆脱农村落后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 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 上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因此,在 60%的农村中学生看来,考入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将来找 一份好工作才是比较现实的。 但仍有一部分农村中学生因考入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的希望渺 茫,或埋怨自己出身贫寒而在学习方面不思进取。同时,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 标, 我们发现, 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 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 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 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 所

11、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 ; 准备考中专 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 ; 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 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 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 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 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鉴于以上原因, 约 6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 3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 10的学 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 占相当份额。而且, 很多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

12、或讨厌某些课程 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 ; 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学生对 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 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 40的 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三、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镜头一:班级里玻璃被打坏了,你若去当众调查是谁干的,大多数的学生会说“不知道” 或“没看见”,同时他们还会摇摇头显出很成熟的样子,而你换个方式作个暗查,学生会小 声地告诉那是谁干的事;镜头二:学生打架了,你要责问谁的错,双方各不服气,各说各的 理由

13、,不到被事实逼到最后,绝不承认,绝不服输。而且,仗打出来了,吃了亏的,他不先 找你老师,他先跑去找家长、找“一起玩的”再给补回来 ; 另外,诸如说脏话、没爱心、奢 侈浪费、沉迷网吧、抽烟喝酒、谈恋爱等等,这些道德问题的缺失和错位在农村中学是常见 的、普遍的,让我们老师也感到苦恼与困惑。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攻击性强交往情感闭 锁。究其原因,我认为: 1、学校教育问题。由于许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甚至缺乏正确的认识,视其 为当今普片现象,而且名义上的工作开展也带有为应付检查或点缀、装饰学校形象的成份。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少组织无系统支离破碎,没有实效。 另外,心 理健

14、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化的倾向非常严重。 表现在不能正确区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 间的界限,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了一种思想政治工作,以致于在工作开展中移植、套用以往 德育的方法和手段。 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陷入机械灌输和说教的境地, 缺乏应有的策略和功效。 在学校,一切的教育过程,包括教师的人格、态度、班集体的建设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 状态和心理素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创建学校物理环境的同时,下大力 气去塑造优良的校园文化, 班级文化等软环境, 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校给他们带来的无穷快 乐。另外,广大教师切实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学生 观, 把心理健康教育

15、融合在与学生接触的每时每刻。 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 成长和发展问题,其目标在于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其健全 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 因此在操作上要 尽量避免简单化、机械化,多注重人性化、情感化、多样化,重视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达 到育人的目的。 2、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问题。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随着家庭的收入增加。 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没历受过什么磨练,其要什么父母就满 足什么,不会有一点的委屈。在农村的家庭中,有的父母常以“不吃亏”的思想来教育孩子, 所以在这种

16、家庭环境下势必会使孩子形成偏执、自私、冷漠或急躁、脆弱、油滑等心理和性 格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还有部分失去单亲、双亲的 孩子,有的顽劣古怪,有的胆小自卑。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中,发 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大多数只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忽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 个人的家庭条件、 家庭背景、 父母行为习惯和家庭教育思想等在直接影响着其后天的学习与 成长。所以说,家庭环境无疑在影响着孩子思想道德的培育与造塑。 3) 社会环境问题。3) 社会环境问题。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慨 : “在校教育了十分钟, 赶不上社会一分钟”、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是的,现代社会的各种新鲜事物、新生事物以及各种诱惑如 海潮般向学生涌来,由于年少,他们看不到社会发展的主流,又无力取舍,那些浮躁表面的 东西冲击了他们的思想和心灵, 使他们意志消沉, 情绪低落, 其非智力因素受到了严重影响。 如网络与非法音像光碟等等, 象是一个大染缸,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浸泡又怎能静得了心去 走进课堂呢? 所以说,人的先天自然素质和后天的成长环境同样制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