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高效记忆训练方法(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021938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种高效记忆训练方法(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种高效记忆训练方法(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种高效记忆训练方法(最新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忆力训练的方法记忆力训练的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童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记忆,有利于提高 学习效率,有利于加速知识积累。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加速知识积累,就要 学会科学地记忆。 1、交替记忆法。 1、交替记忆法。 又叫分布记忆法式重视头尾记忆法。 这是把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按时间分配、 交替进行记忆的方法。长时间单纯识记一门学科知识的效果不好,因为具有相同 性质的材料对脑神经的刺激过于单调,时间一长,大脑的相应区域负担过重,容 易疲劳, 将会由兴奋状态转为保护性抑制状态, 表现为头晕脑胀, 注意力不集中, 这就不利于记忆。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记忆过程中,先记住的事物对后记忆的

2、事物有抑 制作用,叫后遗抑制(我们用 表示) ; 后记住的事物对先记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 用,叫倒摄抑制(我们用 表示) ;那么,记忆的序列则为: A B C D E F 可见开头 A 和结尾 F 只受单向抑制,中间部分 B、C、D、E 则受双向抑制,越 是中间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强烈。为了降低这种抑制,可以采用间隔法。也就 是说把记忆的序列打断,插上非记忆的活动,这样开头和结尾增多,中间部分减 少,抑制就大大削弱了。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对某一长篇材料,一天要读六十八遍方可背诵;可是每 天读几段,三天内读了三十八遍可全部背出。因此,背诵长课文、阶段复习,与 其集中时间打突击,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

3、一点,效果还好些。也就是说,把不 同学科的学习交替进行,避免过多地接受单一刺激,可提高记忆功效。 课间操,就是把上午一个记忆序列打断,变成两个记忆序列。午睡,更使上 下午之间的抑制降低到最低程序,以恢复下午与晚间学习的精力。 怎样利用记忆的这一特点呢? (1) 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和结尾去记, 若是讲话, 应该把要紧事先讲给大家, 结尾时候再强调一下。 (2)记忆大篇幅的材料,可采取分段记忆法,这样每段都是有开头和结尾,就 人为地制造了增进记忆条件。 (3)一次记忆若干名词或大题可改变其次序,每记一次就换一个开头和结尾, 平均分配复习的力量。 (4)合理地组织识记材料,尽量使前后相邻的学习内容

4、截然不同,防止抑制作 用的发生。例如,刚学完历史,不要去学语文,以减少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 (5)合理安排时间。早晨起来,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晚上学习过后就睡觉, 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这两个“黄金时间”不能错过,可以利用它记那些难度较 大的材料。再有,在长时间学习中,中间要休息休息,时间最好是 1015 分钟, 这样,又增加了开头和结尾的次数。 总之,充分利用开头和结尾会使你在同样的时间内,用同样的精力取得显著 的记忆效果。 有人曾介绍丰子恺先生的“二十二遍读书法” 。这二十二遍不是一气完成,而 是分四天进行的。第一天读十遍,第二、三天各读五遍,第四天读两遍。这就是 分布识记法。这种方法比较省

5、力,也比较科学。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曾做过这 样的测试:分别让两组学生识记同一诗篇,一组采用集中识记的方法(即集中在 一个时间内,将识记的材料反复学习,直到记熟为止) ,另一组采用分布识记的 方法(在三天内,每天只读一遍,最后记熟) 。测试的结果发现,分布识记比集 中识记的方法好。在分布识记时,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 ; 反之, 老是重复同一材料,单调刺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分布识记也就是 分散记忆。所谓分散也有一个限度,不能认为越分散越好。过短的材料不宜分散 记忆。同时还要掌握好间隔时间。间隔时间太长容易造成遗忘,间隔时间太短, 又容易受到干扰。 2、自测记忆法。 2、

6、自测记忆法。 这是通过自己测验自己来增强记忆的方法。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切了解自己的“底数。 ”通过经常性的自测,我们就 能知道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好,没记住,哪些地方易混淆,有误差,也就能马上 核实校正,避免一误再误。其次,它可以培养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考试中, 考题往往变换了角度,与原来学习时大不一样;在工作中,也常常会碰到这样或 那样棘手的问题。如果经常运用自测记忆法,对所学知识从多方面理解消化,那 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临阵不慌,即使遇到出乎意料的问题,由于平时训练有素, 也会得到很好的处理。 具体来说,自测记忆方法如下几种: (1) 定期测验。 从时间上可分为当日测、 周日测两种。

7、当日测 : 晚上睡觉前, 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要点复述一下或默想一遍。周日测:星期天休息, 可将一周来所学课程的内容变换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测验自己,发现存 在疑难或模糊之处,马上解决,决不拖欠。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单元测、全书测 两种。单元测:一个单元学完后,可问问自己这个单元学了些什么,有哪些主 要内容,取得了什么收获。全书测:一本书学完后,可翻开目录,逐章回忆内 容,并可挑选那些重要内容进行自测。 (2)默写自测。默写出文字符号比只看不写的记忆效果显著。这是因为默写 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思维积极活跃,必然使记忆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3)设问自答。 “假若我是老师,我希望学生

8、掌握哪些问题呢?”如果经常对 自己这样提出问题,从多种角度设问自答,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设问 自答能使人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而这些 都是增进记忆的有利因素。 3、系统记忆法 3、系统记忆法 系统记忆法,就是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顺理成章,编织成网,这 样记住的就是一串。零散的珠子,我们一手抓不了几粒,如果用一根线把珠子穿 起来,提出线头就可以带起一大串。记忆也是这样,分散的、片断的知识记得不 多, 也不能长久保持。 把知识条理化, 系统化了, 就会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痕迹。 例如:记忆圆形、扇形、弓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这样记忆:首先抓住这三种形 状

9、的关系:扇形是圆形的一部分,弓形又是扇形的一部分,然后再把几种图形面 积的公式串起来。这样记忆起来,就不困难了。 把知识系统化,往往还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这 个仓库里不能杂乱无章,应该把各种知识分门别类地放在应放的位置上,这样记 得清楚,提取也方便。在列表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往往是 一张表整理出来了, 知识在脑子里也就清晰了, 不需要专门去背, 也能记得很牢。 4、争论记忆法。 4、争论记忆法。 这是通过与别人对识记材料进行争论探讨以强化记忆的方法。 在进行争论的时候,争论双方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方面全神贯注地听取 对方的意见,同时分析其中的正误;一

10、方面积极思维,评论对方的见解,阐述自 己的观点。这种情况下,信息输入大脑容易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争论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记忆的准确性。 通过争论, 错误的暴露出来, 得以纠正, 从而形成正确的记忆。而记忆正确的知识也得到了检验和应用,并得到巩固和强 化。 争论还可以使争论双方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在争论中,由 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是听到一个新观点,还是发现一个新论据;无论是自己 被驳得体无完肤,还是被对方佩服得五体投地,都是一种强刺激,都能留下深刻 的印象。 运用争论记忆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动机要正确。 进行争论的目的是辨明知识的准确性, 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而不是为了斗

11、高低、出风头,更不能逞强好胜,中伤对方。 (2)态度要端正。进行争论要保持善意的、平等的态度,不应钻进牛角尖。 既要允许对方有错误见解, 也要承认自己的不当之处。 对别人的谬误要善意指正, 对自己的错处要勇于改过,决不能固执己见。 (3)方法要对头。争论中切忌跑题,如果离题太远,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争论中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不懂装懂。 5、理解记忆法 5、理解记忆法 心理学认为,理解是通过利用现有的知识在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起一种逻辑 联系。在阅读比较容易的文章时,理解仅表现为感知,也就是说一下子想到从前 所掌握的知识, 或者马上能够从现有的知识里抓住所需要的东西并把它同新的印 象

12、结合在一起。但是,在阅读学习不熟悉的和不易理解的知识时,就要利用知识 建立新的逻辑联系。理解记忆是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为前提的。这种理解,并非 指一般的弄懂了,而主要是指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各部分之间的逻辑 联系,及它与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 理解记忆法,理解是关键,是记忆的基础。要理解,就应对记忆的内容进行 分析、判断。掌握它们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层次关系,抓住表现内容实质的关键处 (或重点词语,重点句、段,重点步骤等) 。这样,也就在理解中识记了。 6、尝试回忆法 6、尝试回忆法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但能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叫回忆。尝试回忆法就 是在背记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考自己。考

13、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采用自己复述、自 己默写等方式。例如,在记忆外语单词时,可以背着默写,也可以看着英文默写 中文,或者看中文口读英文。背诵课文时,可以不断地尝试着自己背。背得不对 时,再看,再记。对学习过的识记的知识,及时进行尝试回忆,效果好。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记忆情况。每次尝试回 忆后, 就会知道自己记住了什么, 还有什么没记住。 在进一步阅读时便可有重点、 有选择地记忆。可以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尝试回忆,目的是逐字逐句地 再现读物,这能促使自己逐字逐句地读,把目标对准那些尚未记住的材料。 有些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总是闷着头一遍又一遍地读。这种枯燥无味地重复 诵

14、读,往往不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就必然会降低记忆效果。尝试 回忆,虽然比照本宣科费力气,特别是在回想不起来的时候,就要开动脑筋。因 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也就容易记住所读的材料。 反复看过要记的材料后,试着不看材料。背诵一遍(或回忆一遍) ,若遇到困 难再看书,这种利用反馈效应尝试背诵的记忆方法称为尝试背诵记忆法。 例如, 在熟记英语单词后, 可以看着英文默写中文, 也可以看着中文默写英文, 然后对照一下答案,把不对的更正后,再记一下。又如,背诵课文,可以在熟记 之后,尝试回忆一下,也就是自己背一下,背不下去时,再看,再记。又如,在 识记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定理证明时,在

15、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后,也可以尝试用笔 演背一遍,证不下去时,再看书,再记。 实验表明,让记忆者了解自己的记忆效果,即给予信息的反馈,往往能够提 高记忆效果。下面这个心理学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把被试者分成甲、乙两组。主试者让甲组学生对一篇课文连续看 4 遍;让乙 组的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看一遍,尝试背诵一遍,又看一遍,又尝试背诵一遍。结 果,一小时后,甲组只记得 52.5;乙组记得 75.5;一天后,甲组只记得 30,乙组记得 72.5;十天后,甲组仅记得 25,乙组仍记得 57.5。 每次尝试背诵就是给予一次记忆信息的反馈。为什么利用反馈效应的尝试记 忆法能够提高记忆效果呢?这是因为反馈提高了记

16、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篇材 料识记几遍以后, 总是有的部分已经记住了, 有的部分还没有记住, 或者记错了。 反馈信息就可以告诉你哪些部分已经记住了,哪些部分还需要加工,帮助你了解 自己记忆的进度, 记忆的难点, 然后, 你就可以针对难记的部分集中力量攻下来。 其次,反馈可以增强对记忆的自信心,从而给识记增添力量。如果对一篇较难的 材料,或者较长的材料诵读几遍以后,就发现已经记住了其中的大部分,这就会 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悦心情,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余下的记忆 任务。 当然, 也可以在你识记几遍后, 发现自己还没有记住, 心中不免烦躁起来, 这时你应该懂得:“烦躁情绪将干扰记忆,影响记忆效果。 ”最好的办法是控制 情绪,使自己心平气和,相信自己的记忆能力,或者这样想:“这篇材料难,是 应该多记几遍才能记住。 ”再其次,反馈在一定的程序上可以消除疲劳,维持注 意力的集中。闷着头一遍一遍地读,这种枯燥无味的重复诵读容易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