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按需供应 在不确定年代如何管理人才管理资料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5021607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按需供应 在不确定年代如何管理人才管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按需供应 在不确定年代如何管理人才管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按需供应 在不确定年代如何管理人才管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按需供应 在不确定年代如何管理人才管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按需供应 在不确定年代如何管理人才管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按需供应 在不确定年代如何管理人才管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按需供应 在不确定年代如何管理人才管理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按需供应 在不确定年代如何管理人才管理资料 不论你问哪家公司的CEO或其他高管人员,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答案几乎千篇一律都是聘用和保留人才, 以下是经过的采访内容: 但真正的难点在于,以前的人才管理是个机械化流程,一切都是可以预测的。譬如说在高度管制的时代,企业对今后十多年的生产计划了如指掌,他们只需要按计划生产,列出哪些是今后十年的产品需求,哪些是准备生产的产品,哪些是需要掌握的生产技能,然后按照计划生产就行。 还有就是过去企业需要的人才都可以从内部培养。企业把刚出校门的毕业生招进公司,安排他们参加新员工培训或者其他培养计划,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工作需要的技能。而建立这一整套培训体系的

2、前提是,企业笃信自己对公司发展和人才需求把握得十分透彻,他们只需按照规划的需求实施就行。 现在的问题是所有这些笃信都已不复存在。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员工走马灯式地跳槽,你根本无法预测公司的人才需求,也不知道人才的供给状况,至少不确定内部的人才供给状况。所以,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来思考这个问题。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有许多工具是专门用以解决这种不确定性的。而我们将来的任务就是:如何管理这个流程中的不确定性。 人才管理确实更象一套整体方法,它与彼得所说的市场动态紧密相连。起来,整个领导力培养都需要考虑人口分布、并购因素以及生产力需求的变化。 有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多数企业还都是靠“抛硬币”来决定。所

3、以他们本来就在做决定,只不过用的方法不同,而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用理性的方法来做决定。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或许你自己也亲眼见过,三分之二左右的公司从来不对员工人数等问题进行规划。他们什么时候想起来就随便做个决定。 我认为我们分析这个问题应当从决策是否经过深思熟虑出发,而不是考虑这个比喻是否合适。 我提倡的模式是,既然需求总是在改变,我们就得适应这种变化并且做出应对措施,而不是以为只能立刻裁员才能满足需求。这里要解释一下:旧方法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许多企业都预测年经济增长率在5%左右,于是他们按照这个数字规划了人才需求,结果经济突然急转直下,而他们过去十年来一直在内部培养人才,人

4、才储备十分丰富,所以出现了供给过剩的情况。迈入80年代后,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只能把多余的员工和部门全部裁掉。 我的意思是应当建立一种制度,这样你就可以顺应潮流而动,而不是根据你猜想的增长率就盲目行动,而且其实你很明白这个猜想的数字做不到非常准确。 比方说公司预计需要100名员工,但这100名员工不能全部通过内部来培养,因为虽然你尽量想把这个数字预测得准确一些,但你也不能百分百肯定。这时你可以内部培养80名,如果还不够的话就再从外面招聘20名。 或者你也可以招聘一些临时员工来满足紧急需求,这样整个员工规划体系就比较灵活,而不用单纯通过内部培养来把预计的需求都填满。这种做法风险很大,意味着你的前

5、期投资很大,而且一旦出现差错你就会损失惨重。 要说有什么创新,那一定不是在美国。我认为美国在这方面可算不上领先,因为其他国家面临的人才管理挑战更大,所以他们的人才管理比较有创意。以印度为例,那里的公司更加有创意,对人才管理的规划也比较系统。其中原因可能是他们的思维没有受到老一套的束缚。 但就是美国也有些进步,这个进步主要是在人才需求预测方面,从过去预测人才需求转向模拟人才需求,具体来说,现在的做法是基于一系列的前提假设或情景模拟,计算出未来可能的人才需求。这样我们对预测的数字就会更有信心。 现在公司可以利用技术更加准确地追踪员工状态,记录每个员工掌握的技能,想办法为不同的项目指派合适的人才。这

6、些都是新技术,但并不是针对人才培养的新技术,人才培养似乎没什么太多新意。这些技术都是用来调遣人才,分配工作和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道路的。当然新技术确实带来了很多新进步。 公司员工应当不断提升技能,提高竞争力,开拓关系网络,确保自己声誉清白,业绩出色,这样才能成功获得职业发展。所有此类措施都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特别是优秀员工的满意度,从而把他们留在公司,因为这些人正是招聘者的猎取目标,他们有更多的跳槽机会。 后来由于公司的变化以及并购等因素,公司不得不紧缩规模和精简人员。现在公司并不指望员工对企业保持忠诚,事实上很多对公司忠诚的员工掌握的技能都已经被淘汰。他们跟不上技术革新的步伐,无法满足公司对

7、新技能、新技术的需求。 公司里随着级别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员工认为忠诚已经消失,反而是对项目或工作的承诺更重要。但有些公司高层还是很在乎忠诚,这种心态有点儿执拗。 这种想法在小公司倒不一定少见,有时候小公司对忠诚的期望可能更甚,因为小公司的内部机制比较简单,他们更看重人际关系而不是专业技能。所以要抛弃这种对公司忠诚,同时期望公司替他们安排一切的想法是个很大的转变。过去20年来忠诚一直很盛行,现在要改变,对于个人而言肯定有难度,因为他们显然接受的难度更大,但对那些希望得到员工忠诚的高管而言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儿。 另外,这个问题还和代沟有关。年轻人进公司之前从来没在哪家公司长期待过,也就是他们没有承诺

8、这个概念。而50几岁的老员工忠诚了一辈子,现在眼见忠诚已不再受重视,他们又不能完全接受,于是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他们招进新人,为新人制定培训计划,帮助他们发展,希望他们专心在公司工作。这些公司的机制非常成熟,但考虑到现在的经济局势,我不知道他们做的这一切是否有效。还有些公司也非常完善,但他们善于根据环境的变化采取创新方法。 以员工规划为例,第一资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和陶氏化学(Dow Chemical)就很擅长利用模拟系统来预测企业的真正需求:假设会出现的各种情景以及各种情景可能造成 _。微软特别拿手的就是利用自动化流程来管理员工能力等问题,把这些问题进行标准化,公布给所

9、有人,让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能力,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短期规划。坦率的说,专业服务公司也很擅长人才管理,因为人才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切。 麦肯锡(McKinsey)的人才培养做得很好,他们很善于分配工作任务。EDS这家公司则能很好地把每个员工的能力量化,然后量力分配工作。德勤也很聪明,鼓励员工主动实现发展,给他们提供坦诚的指导建议,包括开展完全独立客观的职业辅导培训。他们甚至还告诉员工,“现在是你该离开公司的时候了。” 专业服务公司是这块领域的后起之秀。但美国企业却落后了,其他国家的人才管理比他们发展得更成熟,因为他们碰到的问题更严峻。 这些公司的规模十分庞大,年增长率达到20%左右,所以他们对人才

10、的需求非常旺盛,造成毕业生的数量供不应求。他们面临的问题比美国更加严重,所以必须把这个问题摆在首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各种解决办法。 即使是高级行政助理级别,公司也提供高管辅导培训,另外团队辅导也很流行。现在问题的重点在于,公司不仅要了解员工的想法还要留住他们的心。公司必须想办法吸引员工,不断激励员工,为他们提供挑战机会,分配可以施展才华的工作任务。他们对员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培训,同时也开展团队辅导,他们认为团队不仅是由个人组成的,而且还是一个系统,一个具有特定的个性、心态和文化的团队。这个团队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跨国的。所以,人才管理是公司各级的任务,领导必须行动起来,即使你没有领导的头

11、衔,也必须行动起来。希望人才管理获得各级的重视,这就是员工追求的目标。 我记得大概在五年前,或许你也记得,继上世纪90年代劳动力市场紧缩之后,各大企业厌倦了一味从外面招聘人才,因为外聘不仅成本高,而且效果也不好,无法找到合适的人,于是他们开始在内部培养人才,但仅限于最高层的职位,至少最初是如此。当时大概只有总监及以上级别才采用内部培养。那时其实已经有了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萌芽。 但接着他们就意识到了问题,“如何才能把人培养成才到可以胜任这10%的职位?”于是他们开始从较低的级别做起,这其实也是种进步,虽然从这些公司的实际行动来看,懂得人才规划的还不多,一般也就是在努力培养而已。但与从前无所作为

12、的状态还是形成了对比:以前既没有接任计划,也没有职业规划和员工发展,只是不停地公开招聘,把人招进来,任由他们自己苦苦挣扎。假如发现他们不能胜任,就把他们解聘再重新招人。 我们要做的是管理不确定性,而不是任由它来操纵我们。假如不能正确处理不确定性,我们就会面临严重的问题。所以我的主要建议就是认识到不确定性的存在,想办法弄清楚对于未来规划的不确定性具体有多大,然后看看能否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管理。我们现在采用的模式应该是介于完全外聘和纯粹内部培养之间。 对于多数公司而言,无论走哪个极端可能都是个错误,保持平衡也是一种解决之道。及时确定外部招聘的需求并且进行灵活调整,但这种做法的成本也不菲,而且与公司文化也不是非常契合。所以保持平衡也是解决不确定性的方法之一。 :.knowledgeatwharton./index.cfm?fa=Article&articleid=1822&languageid=4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