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2.6《求索真理的历程》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45016940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2.6《求索真理的历程》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治:2.6《求索真理的历程》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2.6《求索真理的历程》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2.6《求索真理的历程》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 2.6求索真理的历程分项练习试题 (江苏专版 ?必修4) 一、选择题 一: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1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GDP已经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 源有效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核算GDP时,要考虑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这是人们在总结实践中的经 验教训后作出的选择。为此,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这表明( )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A B C D 解析:价值观有正确、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产生促进作用, 说法错误,排

2、除;正确反映了材料,故选D。 答案: D 2我国首个火星控测器“萤火一号”的发射期从今秋推到了两年后。“萤火一号”首先将和“福布 斯”共同飞行1011 个月,然后“手牵手”进入火星轨道,一边运行,一边进行科学实验,其主要任务 是探测火星附近空间环境,为我国更好认识火星以及下一步深空探测打基础。这表明(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实验能够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新的认识手段能够推 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 B C D 解析:“手牵手”进入火星轨道,一边运行,一边进行科学实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说明人的实 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故选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3、3中国首台千万亿次(即 10 的 15 次方 ) 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目前已研制成功。超级计算机 性能的发展遵循千倍定律,即每隔10 年超级计算计的性能就会提高1 000 倍,而实际上发展的速度可能 更快。这说明(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 A B C D 解析:超级计算机性能的变化发展表明人们的认识会不断发展,同时说明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和水 平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同,当选;与材料中心意思无关;真理是客观的,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 的,不当选。 答案: B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面对各界对曹操墓真伪的不休争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

4、室宣布,向全国征集曹 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 以期通过检测这些男性的Y染色体类型并进行归类,然后借助序列比对的方式, 推测曹操应有的Y染色体特征,用DNA技术来解答曹操墓真伪之问。这体现了(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 识的唯一途径 C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D规律具有客观性 解析:以期通过Y染色体检测来解答曹操墓真伪,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选 A。 答案: A 5实行 “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伟大构想。澳门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在 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了新的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从哲学角度看,这段话体 现

5、了 ( )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 归宿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的理解。“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 门发展谱写出了新的辉煌篇章,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符合题意。“一国两制” 是科学理论,为澳门发展谱写出了新的辉煌篇章,表明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是实践,故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舍去,选A。 答案: A 6(2011南京模拟) 我国科研人员运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发现人类基因组 中存在着种群特异

6、甚至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首次提出“人类泛基因组”概念,树立了新的人 类基因组测序标准。上述材料反映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D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解析:“人类泛基因组”概念属于认识范畴,其首次被提出依赖于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 具,这表明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答案为A。就每个 人来说,认识是有限的,就人类而言,认识是无限的,B错误。真理具有相对性,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 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错误。 答案: A 7(2011苏州模拟) 古诗云:“眼处心生句自

7、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 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诗句的意思。诗句的意思是:见到真实的情景,方才写得入神;无生 活基础而一味玄想虚拟,则难免失真。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与C项相符。 A、B项体现的是联系 的观点, D项是一般的景色描写。 答案: C 三: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8(2011镇江模拟)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讲是因为( ) A

8、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解析:真理被怀疑、被突破,根本原因在于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D正确。 答案: D 9初中我们学习三角几何接触的第一个定理是“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 度”,自从欧几里得几 何诞生以后这一直是不容置疑的铁定真理。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 度,而在球形凸 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度。这说明 ( ) 真理是无条件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B C D 解析:欧几里得几何是平面几何,“平面”是欧几里得几何定

9、理成立的前提条件;离开了“平面”这 个前提条件,欧几里得几何定理就不再成立,故正确。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是错误的。 答案: B 10(2011盐城模拟)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表明 ( )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解析: A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非“客观与主观”的统一,B 项说法错误;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

10、性认识只有一个,C说法错误; 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 答案: D 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1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 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日后,人们便用“夜郎自大”来比喻妄自尊大。“夜郎自大”主要 说明了 ( )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C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D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解析:“夜郎自大”是一种主观认识,体现了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答案为A;B、D不符合 题意;实践是真知的来源,但人们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真知,C错误。 答案: A 12(2011常州模拟

11、 ) “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那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 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 A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B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本身 C人们并不能使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D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解析: B、C、D 三项说法都具有绝对性、片面性,应排除。题中说法强调人的认识具有有限性,A 项 说法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2011北京东城区模拟) 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三位科学 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 年的

12、诺贝尔化学奖。 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工作,是根据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 得到抑制, 那么细茵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 目前许多抗生素通过阻滞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而治愈多种疾病, 但出现病 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进一步了解核糖体,有助于研制出疗效更好的抗生素。 3 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和科学实验,使用了X 射线结晶学的方法得到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 出 3D 模型。在原子水平上分析了由几十万个原子构成的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扫清了目前抗生素研究中 的许多障碍,并弄清了一些细菌的抗药机制。如今已被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了挽救生命及减 少人类的痛苦,也

13、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三位科学家的科学实验过程。 解析:本题是材料反映题,考查知识点明确,涉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答题时注意要全面,不能仅从 实践决定认识的角度来回答,还要注意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此外还要注意这两个方面各自的表现。 答案: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科学实验,获得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针对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 性新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在原子水平上了解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扫清了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 (3)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通过科学实验,开发出

14、新的抗生素,帮助挽救了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 苦。 (4) 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研究成果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14(2011南京模拟) 多年来,我国的淡水渔业的养殖普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造成对江河湖泊和 水库的过度利用,极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如追求高产而实施的化肥养鱼直接增加了水体氮磷含量,为提 高“家鱼”成活率而过量捕捞食鱼性鱼类,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等。针对这一状况,“以鱼养水”水利 部科学研究院水库渔业研究所运作一年的试验近日获得了成功。 “以鱼养水”打破了传统的“以水养鱼”的思维定势,具体操作是, 首先放养一定数量的食鱼性鱼类, 让它吃掉水库中的野杂鱼,野杂鱼减少,使

15、浮游动物大幅度增加,浮游动物再吃掉水中大量的浮游植物。 这样一来,水中的主要污染成分氮和磷也会减少,达到净化水的目的。“以鱼养水”试验的成功意味 着我国的常规淡水渔业的养殖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1) 分析说明从“以水养鱼”到“以鱼养水”的转变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 (2)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道理的? 解析:第 (1) 问注意题眼“辩证法”的规定性。第(2) 问要求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从材料中找出与 “实践决定认识”和与“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相一致的信息。 答案: (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水和鱼的联系非常密切,以往人们普遍认为“以水 养鱼”,即是水养育了

16、鱼,看到了水对鱼的重要性,没注意鱼对水的作用。如今条件发生了变化,现代的 淡水渔业养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鱼和水的联系也发生了变化,所 以人们开始探索“以鱼养水”。本来鱼和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 两者相互作用的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表明联系具有条件性。 (2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水利部渔业研究所积极开展试验,经过一年的努力,“以水养 鱼”试验获得成功,使人们对鱼和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体现了上述观点。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 的作用。在上述正确认识的指导下,我国淡水养殖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不仅会促进淡水养殖业的发展,而 且也会保持生态平衡和改善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体现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