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5015845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八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八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八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八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内容提要】交通运输用地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用地规划,交通用地布局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方向。本章主要介绍交通用地的功能、交通用地的预测、各类交通用地的布局等。通过学习全面了解交通用地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重点内容】掌握交通用地的预测和各类交通用地的布局方法。【教学要求】认识和掌握交通用地规划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交通用地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用地规模的确定与结构布局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一节交通运输与交通运输用地第二节远景交通网的配置第三节公路用地规划第四节水运用地规划第五节铁路用地规划第六节航空运输用地规划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交通运输用地一、交通运输用地

2、的功能二、交通运输方式和特点一、交通运输用地的功能(一)交通运输的概念、功能概念: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讯的总称。即人、物和信息的载运、输送。功能: 交通运输是独立于物质生产部门,同时是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必备条件之一。 生产领域的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直接组成部分,而流通领域的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 交通运输也是社会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中介、纽带和桥梁。交通运输本身不生产新的物质产品,只改变运输对象(人和物)的空间位置,也就是变动场所,因而道路交通的布局与发展取决于运输对象的布局与发展,交通建设工程的布局必须与工农业生产以及城乡居民点的分布相适应,包括交通线路、设备的数量、能力、规模和运量相适应;线路

3、走向与客货流向相适应;线路站港的布点与城镇、生产基地的位置相适应;交通建设的速度与各项生产建设的发展部暑相适宜。(二)交通运输的意义1)交通运输影响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现代工业的先驱”。2)社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不仅离不开道路交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路交通的依赖性越来越大。3)交通运输与土地关系密切土地是交通的基础设施的载体,土地的使用价值因交通而迸发,土地因交通设施的建设而日益贵重。加上交通建设工程一般需要较多的投资,建设周期也长,使其形成综合生产能力要有一定的过程,因此,交通建设具有超前性,必须先行一步。正由于道路交通具有以上的特殊意义和特

4、点,因而在进行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必须作好相应的规划,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三)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交通条件是形成级差地租1的重要条件,对农业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影响。土地是交通运输设施的载体,土地及其构成要素影响交通运输的结构和布局。二、交通运输方式和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各种运输方式的组成和比例(一)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二)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由于各种运输方式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所以有各处的特点,对于其建设用地的布局有不同的要求。1、铁路运输特点:载运量大,行驶速度快,运行一般不受气候条件影响,连续性强。缺点: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因此适合

5、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和中远程客运。2、水路运输特点:载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建设投资省;不占用农田,节约土地。缺点: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连续性差,速度慢,转运条件差。因此,适合于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物资运输。3、公路运输特点: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机动灵活,空间活动范围大(能深入中小城镇和偏僻山区农村,实行门对门的直接运输),而且投资较铁路少,速度快。缺点:装运量小,能耗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具占用土地多,对环境有较强污染。因此,在短途及某些货物的中途运输中具有明显优势。4、航空运输特点:速度快、航程长、能够达到地面运输方式难以到达的地区。缺点:投资大,成本高,载运量小。因此,适宜于远距离、急需、

6、鹭、时间性较强的运输5、管道运输是由大型钢管、泵站和加压设备等组成的一种运输方式。通常用以输送石油、汽油等液体货物。优点:连续性强,货物在运输过程损耗少,无运输设备的空间问题,运输成本低,安全可靠,管理方便,不占有土地,没有污染。缺点:一次性投资较大,消耗钢材较多,运输对象限制大。因此,适宜于液体(原油),气体(煤气)等液体货物。各种运输方式的性能比较运输方式运价低速度快连续性强灵活性大运载能力铁路内河 海洋公路航空管道431562254316165342345126321564第二节 交通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用地规划的关键就是确定合理的交通结构保证运输的安全、经济迅速获得最大的运输经济效益。交通

7、运输的基本职能是要满足运输对象位移的需要,在安全、迅速、经济的前提下,位移要求反映在两个基本方面:1、运输数量的要求。2、运输流向的要求。进行区域性交通建设工程布局里应在当地交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进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并按其流向分布和当地的具体条件作出相应的规划。交通量(吨):又称货运量,指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货物重量。客运量(人次):指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货物周转量(tkm):指实际运送的各批货物重量分别乘其运送里程的综合运输量。客运周转量(人km):指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乘其始发站到终点站间的里程。交通规划一般包括:调查与分析(指全面的综合调查,起、终点调查);远景交

8、通量的预测,交通运输结构的确定;交通运输网的配置。一、交通现状调查交通规划的调查是交通规划必要的工作环节,既是掌握交通现状的手段,又是交通规划的设计依据。交通现状调查内容包括:运输方式的种类;主要交通线的分布;区内外各主要交通点之间的距离;客货交通数量、运输量、交通工具种类;货运类别、客运项目。并将结果分别编制成各种调查表。其调查方法可采用起讫点调查。在调查基础上,根据区域内各交通点的人口、经济指标等,分析出其与交通量,运输量等相关系数,以作为远景预测的基础资料。起讫点调查又称OD调查(Origin Destination Survey),就是出行的起终点调查,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区域内出行的类

9、型与数量方面的资料,推算远期交通量,完善交通系统,选择交通方式OD调查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客流调查常用家访调查法,货源调查常用发(收)表调查法,此外还有路边询问调查、工作出行调查、运输集散点调查、公交线路调查等方法。将调查结果绘制成OD表一种表示起讫点调查成果的表格,如表3-2-1。表3-2-1 交通情况(OD)调查表起点终点区内区 际起点计ABCDEF区内内内AtAAtABtACtADtAEtAFtABtBAtBBtBCtBDtBEtBFtBCtCAtCBtCCtCDtCEtCFtCDtDAtDBtDCtDDtDEtDFtD区际EtEAtEBtECtEDtEEtEFtEFtFAt

10、FBtFCtFDtFEtFFtF终点计t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一)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交通量的预测方法最常用的是回归模型预测。设交通量是社会的一部分,在各种因素影响的某一均衡状态下,有实际交通需要量时,用函数来表示交通量和人口或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方法将其定量化,求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得到预测未来交通量的计算方法。最简单的情况是两个变量,在确定交通量和某个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或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远景交通量。远景交通量的预测实例(见教材P158-159)(二)远景交通量预测程序远景交通量包括基本交通量和增长交通量。基本交通量中除现有交通量外,还要加上

11、因新增、改造运输线路而增加的交通量;而增长交通量则包括因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工具利用率提高而自然增长的交通量,因新增交通项目或从其它交通工具转移过来的新增交通量,以及因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而增加的新增交通量。远景交通量的预测程序,即在假定发生交通量与人口、经济指标、土地利用的关系,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变的前提下,分下列四步:1、根据起讫点调查表(OD表),分析计算现时发生交通量与现时人口和各种经济指标、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2、根据远景人口、各种经济指标、土地利用的数值来推算远景的交通发生量。3、根据起讫点调查所得出的出行特点,分析交通量在各地分布的比率,并以此推算远景的分布交通量。4、推算远景

12、分配交通量,即根据运输对象和交通特点,确定各种运输线路的交通量。人口经济指标土地利用分配交通量远景期望路线图远 景OD预测表现 时OD调查表分布交通量发生交通量人口经济指标土地利用人口经济指标土地利用图3-2-4 远景交通量预测程序框图三、交通运输结构的确定交通运输的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包括:1、不同的运输方式;2、不同的运输工具(在同一运输方式中适用于客、货不同运输对象);3、同一种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组织管理上的差别(快、慢或长、短等)在进行区域性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各种运输方式中交通工具的经济运距和适宜服务范围,以及运输对象对运输的要求,以及运输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交通运输基

13、本结构,并进一步确定区域性交通建设工程的布局与建设规模。(一)各种运输工具的经济运距和服务范围1、对客运来说,其主要的特征是速达性,因此,运输速度越高,客运的适应性就越强。常见的几种交通手段的运输速度为:自行车12公里/小时,摩托车18公里/小时,在汽车专用道路上为36公里/小时,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为12公里/小时,载重汽车为15-50公里/小时,火车为30-50公里/小时,直升飞机为125公里/小时,螺旋桨飞机为115公里/小时,喷气式飞机为125公里/小时。但一般速度快的交通工具,其等待换程的时间和出口时间(离开所乘交通工具以后,从站、场到目的地的时间)就越长,所以,旅客对交通工具的选择,

14、是受总出行平均速度影响的,距离越远,选择性越强。据国外研究,小客车的最佳运距为18公里,利用范围为3-80公里;飞机的最佳运距为1250公里,利用范围为300-4000公里,若步行极限为1公里,则在2-3公里、80-300公里和大于4000公里的距离范围内分别利用步行、小客车和飞机,其效率必然是低的。2、对货运来说,虽然也要求速达性,但运费低则是重要的条件。据运费和远距相关性研究,一般在200公里以下的短途运输中,汽车运输占绝对优势,200-500公里的中途运输,铁路和内河航运的比重增加,而在500公里以上的长途运输中,铁路和水运占绝对优势。至于飞机,由于运费特别昂贵,一般不适合货运。因此,应在预测交通量的基础上,作出远景运输对象种类与数量的预测,并编制预测表,提出相应的交通工具规划以及交通建设工程规划,包括专用交通线路和专用站台港码头等交通设施。(二)运输对象对运输条件的要求运输对象主要有客、货两类1、客运包括旅行、游览等项目,对运输条件的要求是在速达的基础上,力求安全、经济、舒适、方便,而且要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2、货运中,由于货物种类不同,包装方式不同,对运输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如煤炭、矿石、砂石等要求散装,粮食、化肥、饲料、盐等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