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女儿》经典影评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11381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尼罗河女儿》经典影评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尼罗河女儿》经典影评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尼罗河女儿》经典影评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尼罗河女儿》经典影评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尼罗河女儿》经典影评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尼罗河女儿》经典影评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尼罗河女儿》经典影评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尼罗河女儿经典影评集尼罗河女儿是一部由侯孝贤执导,杨林 / 杨帆 / 高捷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尼罗河女儿影评(一):惟一一次美丽的杨林如果不是看了尼罗河女儿,杨林在我的心目中无非只是那个化着浓妆对着镜子扮演怨妇的女人而已,我讨厌她的长相讨厌她的声音讨厌她的音乐风格 可是,突然之间看到尼罗河的女儿,才突然发现,原来她也可以清汤挂面,她也可以穿T恤短裤,她也可以幼稚平静尼罗河女儿影评(二):尼罗河的女儿这是一部不必过多去诠释的电影。全片采用是很传统的的叙事线,从铺陈到高潮矛盾集中爆发,都是是淡淡的阴郁感,是美好一步一步消逝的过程。画面是

2、侯孝贤一贯的画风,大量的留白,定格镜头让人物自己说故事,每一个定格镜头取景都非常好,灯光和声音控制的恰到好处。用孟菲斯暗喻女主对阿三的喜欢。阿三的女友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一句对白,但完整的衬托了女主的情感起伏。最精巧的角色设置是小女孩,让阴郁的基调保留了一丝光线,暗示一种还没消失的美好。尼罗河女儿影评(三):尼罗河女儿尼罗河女儿中,侯孝贤继续用平实的镜头演员讲述了台湾小人物的普通生活,只是结合了曼菲士、凯罗尔、爱西丝等人的故事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经常在大银幕上演绎不良人物的高捷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帅得一塌糊涂,李天禄再次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台湾老人的形象,令人赞叹。 影片涉及青春犯。罪的方面,全

3、部是通过女主角这一“局外人”的视角来感知和传达,估计是要表达岁月里的无奈和被动,但影片的意味和哀愁却没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女主角的长相虽然漂亮却不够硬朗和坚韧,一个质朴些的女孩或许更合适!反倒是辛淑芬短暂的出场惊为天人尼罗河女儿影评(四):尼罗河女儿少女林晓阳(杨林 饰)爱看漫画,常幻想自己是细川智荣子少女漫画尼罗河女儿主角。她生活在繁华的台北,白天在肯德基当店员,晚上在夜校读书。晓阳与家人住在一座简陋的平房里,祖父(李天禄 饰)是个风趣的老头。父亲(崔福生 饰)在嘉义当员警,常年在外执勤。母亲去世后,晓阳肩负起母亲的职责,照顾上了年纪的父亲及上学的妹妹,并整天为哥哥担心。 哥哥(高捷

4、 饰)与朋友合开一家餐厅,白天工作,晚上当小偷,却能照顾到家人。父亲和哥哥爆发冲突时,晓阳总是站在哥哥一边。她暗恋上哥哥的朋友阿三,却不知阿三爱着别人。种种事实让她感到气愤、悲伤和绝望,并在遭受打击后成熟清醒。尼罗河女儿影评(五):速记:尼罗河的女儿纽约电影节我的第一部电影:尼罗河女儿。喜欢吴念真饰演的高中老师,他和学生说起古文“选贤与能”,如今不时兴,讲究系统,要把学生教得乖而傻;学生吵闹起来,他顺着学生谈四种放屁声,闷头板书不说一字;薪水今日到期,声称为了钱上最后一课,其实顶顶认真。他愤怒可不得不苟活,看着年轻人懵懵懂懂地浪费生命。喜欢阿公,话痨,他无法理解小辈的忧虑,自顾自地,维系日常生

5、活的底色。喜欢背景音乐,没来由地放了起来,有时候落到女主的walkman上,好像是女主的心情渲染了整个荧幕,她的哀愁笼罩了台湾的天。可是天还是很平静,日子照旧要过,她抱着妹妹的小兔子,走出了纱门去。尼罗河女儿影评(六):动漫 尼罗河女儿今天上的是很无聊的选修课,但是老师却是个很古板的人。他要求我们在课上认证听讲,于是我们在他的严格教育下认真听了一节课。虽说是听了一节课,但是我除了听到拉美西斯,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这些琐碎的我感兴趣的东西外,真的什么都没有收获到。 回到寝室后,我就上网查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于是就偶然同时也必然的看到了一部经典动王家的印章,又名尼罗河女儿。刚看到我就震撼的不得了

6、,这么好的一部动漫为什么我现在才看到呢?虽然画面的质量和美感没有现在的好,但是我很喜欢,我喜欢它的故事,喜欢那种画风,喜欢那种感觉。 动漫的作者是日本的惜春知荣子和芙美子两姐妹,并且这部作品是自1976年开始连载的,据说是日本连载最长时间的漫画之一。这让我更加好奇,再加上动漫本身的故事,我对这部动漫相当期待。尼罗河女儿影评(七):成长的阵痛侯孝贤作品,1987年,正好是三十年前。女主角本来要找一个更年轻的女孩,不过这个女主角是投资要求用的,为此修改了人物背景。怎么才能让她喜欢上尼罗河女儿这本漫画呢?二十来岁已经不太合适,因为很幼稚。病逝的母亲,晚上做小偷白天开餐厅的哥哥,上面还有祖父,下面还有

7、妹妹在上学。父亲又常年在外,很少回家。每个人都与她有直接关系。她要把心思用在每个人身上,照顾妹妹,担心哥哥。年纪轻轻就有了重担。这样一来,喜欢漫画就可以理解了,人要有一个可以逃避世俗生活的地方。这样才不会被生活压垮。电影几乎没有配乐,只是把生活展现给你看,让你看生活的无奈,让你旁观生活的无聊无趣。因此电影显得沉闷,这也是生活的样子。侯孝贤受到沈从文很大的影响,看过一点沈从文的散文,写的非常美,写生活的艰难和痛苦,如此明净的呈现在太阳底下,还是有一点距离的观看。有距离可以看的更清楚,这就是他的电影和很多人不同的地方。没有那么多代入感,只是让你看,让你去想。看的时候有条弹幕很好玩,那一幕有城市的霓

8、虹灯和川流不息的车辆,于是说万恶的资本主义,八十年代就车水马龙。这可以引起我们的会心一笑。后期父亲又受了枪伤,把生活表现的非常真实,她喜欢哥哥的朋友死了,轻描淡写,听说这件事之后也没有太多的反应,这反而比悲伤流泪有更强大的力量。一个人的死亡,在没有关系的人眼中是如此轻松平常。希区柯克的电影里,还有很多电影里,死亡都是一件大事,死亡都能触动人心。在这里,就是不会让你产生那种认同感,反而觉得人命如蝼蚁,实在是侯导所说的苍凉。你无可奈何,不是说如果不那样,如果早走的话,等等假设可以说服的。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青春就是连接着无奈。尼罗河女儿影评(八):4.23.电影资料馆映后4月23日在中国电影资料馆

9、,电影放映完有个小小的座谈,简单记一下: 座谈会是由左衡大叔主持(奇爱博士去路边野餐映后&策展人交流讲座了.)的,受访的是林文淇(台湾电影资料馆馆长,研究侯孝贤)。 个人只是记住了大意。 关于侯导对片子的态度 很委婉地说,侯孝贤也要吃饭。给歌手双杨(杨林&杨帆)拍的片子,一开始就知道杨林不是适合的女演员,年纪大了一点(但笔者个人感觉貌似看不出来有三十了.)。虽然这部电影侯导自己本身不愿提起,但从片子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电影艺术的要求。可以算是商业和艺术的拉扯吧。 关于片子的修复 林文淇谈到好像是93开始做侯孝贤研究的 ,这个片子一直很难看到。电影中心(貌似是台湾电影资料馆改名的)在美国和欧洲都有

10、侯孝贤巡回放映,美国大概十个点,欧洲大概八个点( 欧洲有比利时电影资料馆)。考虑到成本,这个片子很少被拷,后来是台湾电影中心自己出钱并且好像其他机构还可以抽成(忘了 可以说,对片子修出来的效果很惊讶。本片的摄影师提到片子中有很多magic hour,是因为侯导要求看到天上的蓝光。修复做到了,使影片有一点点日本味道,和台湾80年代的说不出的胶片的韵味。可以说数位修复做到这样不容易。 关于台湾的胶片放映 台湾影展多密集,有几个放映艺术电影多的戏院有35cm放映机。但政府花了很多钱去补助把胶片转成数位。有些影院一直放着胶片放映机(但类似放着一年蒙尘那样重新开始用都失灵 关于杨林 杨林磁带14块(在一

11、般都六八块的时候)貌似玻璃心在大陆传唱得比较多? 关于片子的意义 电影对大陆三四五线电影仍有意义(这个忘了是哪位说的 左衡大叔提出了“小镇青年”的概念 其中也涉及台北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空间,片子里的家庭的地址在台北市边缘的蟾蜍山那个地方(据说老兵们到台湾随便搭了什么宿舍就在这块地),最重要的是,侯导找到了这个空间,从都市边缘看到台北市。 北京kfc是1986年出现(看电影的时候想到前段时间去前门看到的据说是北京第一家开封菜还在想是什么时候开的)电影是1987年的,台湾的第一家kfc是1985(网上查了是1984)。有学者指出, 台湾1985年正式迈入消费型社会 可以说,所有台湾80年代剧烈转变的

12、事例都有在电影里面呈现(譬如餐厅里的Marlboro的洋烟海报、夜校、hk的777香烟等等还有很多忘了 杨林在里面饰演的是一个被压抑、被捆绑的都市女性的形象,所以选中了当天放映用的海报(就是杨林在厨房的一个侧面镜头,背景墙面是普通的白瓷块,十字交错像牢笼)。同时杨林是一个太早要变成妈妈的小女孩(类似的主题在咖啡时光里那个故事中也有)。 最后,忘了是他们两位中哪位说的,去年聂隐娘上映遭到各种非议,其实应该是:聂隐娘不是看不懂而是观众不懂看。 (在大荧幕下看片总是胜过自己在屏幕上刷片的观感,所以还是比较推荐,吴念真和阿公这两个角色确实是笑点 尼罗河女儿影评(九):看电影就是在体察一个时代呀北影节的

13、最后一天,想找一部展映片看看,意外看到侯孝贤导演的尼罗河女儿还有票,于是很快买了一张不知道整个电影节平均票价如何? 第一次看侯导的片子,错过了去年聂隐娘的上映时期,今天的片子放完后,对左衡和台湾电影资料馆的林馆长聊到的其他作品(比如风柜来的人)也全无了解,镜头语言我也是不懂的。尼罗河女儿是去年才修复的片子,似乎是很难得一见的,觉得自己有几分幸运。据放映完两位电影人的谈论,这部片子在候系电影中是属于比较边缘的作品,因其形式上是一部商业片,都市题材,而且87年上映的时候似乎没有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导演本人也不太满意这部作品。不过,虽然是商业片,但其中的信息量仍然是很大的。 如这部片子在侯孝贤所有电

14、影中的地位一般,影片的女主就是城市的边缘角色。她白天在肯德基打工,晚上则去氛围十分不入流的夜校。开篇的独白说明大哥车祸身亡,母亲也患病去世,二哥是个油头粉面的小偷。整个家庭的遭遇很不一般,还有个不懂事的妹妹。片名来源于女主喜欢看的一部日本漫画,但尽管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漫画中的主人公,年纪不大的晓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得在家庭里扮演母亲的角色:管钱、照顾妹妹、协调家人的冲突,面对现实生活里喜欢的男性爱上别人情妇的事实可以知道,她的家庭属于都市里最下层的,而且还有不正当的收入来源,是城市里被边缘的群体。我对电影里人物的口音很注意,女主晓阳和哥哥晓方都有一口相当浓重的台湾腔,会把“上面”读成“丧面”。不过

15、片子演到一半,出现了父亲,父亲完全操着一口Mandarin,而且还有儿化音(是“儿化”不是“鹅话”哦),我想着父亲大概是从大陆过来的老兵,后面也出现了一个细节,父亲中枪伤住院的地方是某某荣民医院,而“荣民”就是指退伍士兵。不过里面的爷爷说着一口难懂的方言,一开始以为是闽南语,但如果父亲是老兵,那么爷爷不可能是台湾本地人,只是不知道是哪里的方言。85年左右,台湾开始转向消费型社会,影片中位于台北市中心的肯德基店是台湾第一家跨国连锁快餐。店内播放的日本音乐又代表着日本文化在台湾的遗留和长期影响。家庭内,伦理裂变(有一个镜头是女主梦见哥哥在她睡在床上的时候要抱起她,女主脸上十分惊恐不知道是不是在暗示乱伦)、哥哥游走于黑暗与光明之间、祖父沉浸在彩票游戏中;家庭外,女二背后透着黑道背景,路人对于街上的枪击视若无睹,意识形态管控严格(学校的老师被检举传播黄色、黑色、红色思想被解聘,不过87年正好也是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的时候)林林总总,八十年代的特殊已全有所表现,所以说,信息量是很大的,如果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够了解,那就不足以解读影片传递的内容。林馆长在提到当时的政治环境时,提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