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 岳麓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11332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 岳麓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 岳麓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 岳麓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 岳麓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 岳麓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 岳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 岳麓(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讲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一、开国大典 1新政协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 (2)任务: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3政权特点: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 4意义 (1)开创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 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多党合作,新民主主义,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宪法的颁布 (1)目的:保障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替代中

2、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颁布: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3)内容 确立了我国的和政府组织原则。 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共同纲领,政治制度,(4)性质: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意义 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 建设奠定了基础。,民主和法制,2法治的完善 (1)背景:1956年底,过渡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国家必须系统制定完备的法律,一切国家工作人员严

3、格遵守,人民的民主权利受法律保护。,归纳概括新政协会议的特点 (1)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与会代表除共产党外,还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 (2)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它代行人民代表大会之职权。 (3)新政协形成了中共领导下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理解掌握1954年宪法提出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3)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4)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1194

4、9年9月21日,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齐聚一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关于这次会议() A是1945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继续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事宜 D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949年9月,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后,新政协在北平召开,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商讨新中国成立的相关事项。A项不符合史实,B项应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D项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 【答案】C,2“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

5、、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解析】1954年宪法的颁布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答案】C,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容 (1)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大会决定为国务院总理。 (

6、2)通过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3)审议报告:审议了周恩来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4)召开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多项决议和一项法律。 3意义 (1)奠定了新中国各项的基础。 (2)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3)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政治建设,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基础:中共与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会议是的基本组织。 4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

7、面。,各民主党派,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参政议政,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施背景: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是基于国情而实施的。 2基本内容 (1)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 (2)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多民族,区域自治,3法律依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 (2)1954年宪法作了更明确规定。 4实施:形成了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五大省级自治区,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 5意义: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轻巧识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

8、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理解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标志: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作用:在团结各阶级、各阶层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发展 原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为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

9、社会主义,中共发展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标志着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时,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民主革命纲领,【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明确题目的限制性时间,即新中国成立时,当时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答案】A,2下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民族团结原则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

10、文化 A B C D 【解析】本题以“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为导引,考查了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和原则的理解。开始于1954年,A、B、C三项排除。 【答案】D,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比较 1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国民党政府被推翻、新中国成立前夕颁布的;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人民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由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的。,2在国家性质方面:都确认了相同的领导力量与国家基础,但1954年宪法有社会主义性质。 3在经济方针上:两者都提出了工业化目标,但“共同纲领”允许各种成分并存,分工合作,共同促进

11、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1954年宪法确定了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1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结合作。 2各民主党派是与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这是因为我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2007年高考海南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

12、党派民主人士担任了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士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的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解题指导】由题干的信息看,中共与各民主党派进行合作,由此说明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答案提示】C,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命题视角多是中国古代的专制,近代志士仁人为追求民主政治而不懈努力,新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仍

13、有较大的命题空间。,(2008年高考江苏卷)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解题指导】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结合题干分析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提示】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制度。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社会统一和民

14、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热点问题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材料一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下面是二人在窑洞里的谈话。黄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很乐观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材料二,(1)上面的史料反映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共建设民主政治的努力和成就。这些图片和文字材料记录了中共追求民主政治的历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2)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虚心听取民主党派

15、的意见,团结民主党派,因而在20世纪五十年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2010年湖南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答案】B,2材料一中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你认为这条新路是什么? 【答案】实现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16、政治。,3对于图三和图四的关系,有人认为: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为什么? 【答案】不赞成。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继续存在并发挥着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因此,仍有必要存在。,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相互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意见,(1)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主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