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2.2 城市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11254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2.2.2 城市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 2.2.2 城市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 2.2.2 城市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 2.2.2 城市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 2.2.2 城市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2.2.2 城市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2.2.2 城市化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城 市 化,三年7考 高考指数: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一、城市化 1.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 3.衡量指标:常用_来表示,_: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_: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推力,拉力,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意义 (1)带来了_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为区域_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点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聚落形态,社会经济发展,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阶段和特点,初期阶段

2、,中期阶段,后期阶段,2.地区差异 (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填字母)阶段。,C,A或B,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_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_下降, 甚至出现_问题,环境质量,环境污染,低污染的节能,自然景观,【点睛】城市化不仅对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双重影响,而且对人文地理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类型及从事产业、信息和交通通达度、文化

3、观念等。,进程,生态城市,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问题导引】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有何不同? 2.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起步早,水平高,一些大城市出 现逆城市化现 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市中心的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快,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革命早,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总体水平低, 但不平衡,城市发展不合 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城市的压力大;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生态造成破坏;中小城市发

4、展缓慢,南美洲国家水平高: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 业化水平,亚非国家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误区点拨台】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1)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这种类型在南美洲国家表现突出。 (2)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城市化不利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点演练1】(2011浙江文综)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

5、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掌握这四个国家城市化发展阶段和三大产业构成的差异。 (2)掌握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解析】(1)选C,(2)选D。第(1)题,四个国家中英国作为工业化最早、处在后工业化的国家,

6、城市化水平最高;泰国是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最低;沙特阿拉伯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是因为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因而城市化水平高。第(2)题,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较高;由于沙特阿拉伯沙漠广布,城市较少,只有在有水源的绿洲才有城市分布。,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导引】 1.城市化会对环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兴建卫星城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兴建卫星城,解决城市问题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1.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

7、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 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

8、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对点演练2】(2012佛山模拟)读下列一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 材料二 图2为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材料三 图3为不同时期该地河流在等量降水过程后形成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1)据材料一、二分析,1988年以来,该城市主要向_和_扩展,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_和_。 (2)材料三中,最能反映该地1999年以后河流洪水流量过程线的是_,该流量过程线的观测点应是图1甲、乙中的_。 (3)为防止洪水导致城市“内涝”,该城市完善了排水管道网。据材料一判断排水管道网中

9、总排水管道的走向为_,判断理由是_。 (4)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园区,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理解雷达图反映的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展方向。 (2)把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两幅图结合起来,思考其内在的知识联系。 (3)理解城市化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并理解合理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解析】第(1)题,将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起来分析,1988年以来,该城市主要向东北、西南方向扩展,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原因是沿河流、铁路分布,交通便利。第(2)题,洪水发生往往是短时间汇水量大,且不易排泄导致的,因此是曲线,观测点位于乙,乙处河道弯曲,洪水不易排泄。第(3)题,排水管道

10、的走向应尽量与河流方向一致。第(4)题,该城市盛行偏北风,重化工业有大气污染,建在M处正好位于主导风向下风向,污染较小;重化工业还有水污染,建在M处正好位于河流下游,污染较小。,答案:(1)东北 西南 河流 铁路 (2) 乙 (3)东北西南走向 河流流向 (4)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典例】(2012济南模拟)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阶段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 (2)分析阶段中A、B城市化的特点。,【思路点拨】解

11、答该题应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 (1)一明。 明确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即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等阶段。,(2)二看。 看城区面积的变化。对照三幅图,阶段 A、B两地充分利用优越的位置形成城市,规模不大;阶段、城区面积不断向外扩展,最终连成一片形成城市群。 看人口密度的变化。对照三幅图中人口密度,可以提取以下信息:,阶段,市中心人口密度最大,人口密度由城市中心向郊区减小,阶段,市中心人口密度减小,人口向郊区迁移,阶段,市中心人口密度进一步减小,城区人口密度增加,【答案】(1)郊区城市化。 (2)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

12、B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带。,(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上面

13、例题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中心商业区的地位更加突出。,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示中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进程及阶段。如上面例题,我们根据城区面积的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可判断阶段为郊区城市化阶段。,(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 城市化

14、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判断甲为发达国家,乙为发展中国家。,结合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完成1、2题。,1.据图推测可知( ) 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 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 C.东部沿海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 2.在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特大城市急剧增加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耕地资源日益减少 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A. B. C. D.,【解析】1选A,2选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

15、出我国主要城市化地区多分布于交通线两侧。第2题,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会占用大量耕地,并产生大量废弃物,使环境问题加剧。,截至2011年底,浙江省城市化率达到59。下表为各时期浙江城镇人口增长和城市化速度比较。据此完成3、4题。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1),3下列关于浙江省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城市化速度波动上升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市化最快的时期是“十一五”时期 4城市化可能给浙江带来的影响不可能是( ) A.加大城乡差别 B.加剧城市洪水威胁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加大就业压力,【解析】3选A,4选A。第3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浙江城市

16、化率持续上升,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速度最快的时期是“九五”时期,浙江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4题,城市化可能导致城乡差别缩小、加剧城市洪水威胁、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加大就业压力。,5.交通拥堵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下列有利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是( )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倡导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降低小汽车使用门槛 发展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A. B. C. D. 【解析】选A。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会减少城市车辆;倡导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会减少人们出行,都有利于解决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降低小汽车使用门槛会增加城市汽车的数量,增加交通拥堵;发展汽车尾气净化技术,主要是解决城市交通污染问题。,6.2011年9月28日上午,重庆市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