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10112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新航路的开辟和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二、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2.评价 (1)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结束了许多国家长期封闭、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2)从人类文明演变角度看,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二、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解体的原因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2)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

2、品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3)内部根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限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 (4)客观因素: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2.解体的表现 (1)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破产及其与农业的分离。家庭手工业的逐渐破产,造成耕与织的分离,这是封建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标志。 (2)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产

3、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3解体的影响 (1)自然经济解体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而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列强侵华的结果之一,中国的社会经济虽然商品化的进程加快了,但是中国经济也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3)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1地图类材料题可以涵盖各种题型,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地图为主题情境,用直观的图示代替文字描述反映历史现象,主要考查学生读取地图的信息、理解地图所涉及的基本史实的能力;另一种是以地图和文字为主题情境而设题,融读图、阅读文字、逻辑思

4、维于一体,在该类题型中,地图和文字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或以文补图,或以图补文,或图文互补。,地图类材料题型,2.“左图右史”一直是学史的优良传统,任何历史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畴,因而历史地图与文字相比,更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历史现象的相关信息。地图类材料题以地图为载体,既考查了学生对地图信息的处理能力,也考查了学生依托地图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相应考查学生的相关地理学科能力,体现了文综考试下对学科间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一、注意观察地图信息,注意地图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二、依据地图分析选项或设问,找出试题的切入点。 三、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地图蕴涵的地点、事件等。,(2009年高

5、考广东卷)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解析】据所学新航路开辟的有关史实判断,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海外市场,获取黄金和贵金属,故D项错误;新航路指的是开辟通往东方的航路,因此双方争夺的焦点并非大西洋,故B项错误;继西、葡之后,英、法、荷也积极展开海外殖民扩张,并且先后取代了西、葡两国,因此C项违背历史事实。 【答案】A,(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右图是新航路开辟不

6、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解析】结合图片及题干的主旨分析可知,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并不准确、全面。 【答案】C,1(2009年济宁市高三质量检测)西欧某国的小学课本在地理大发现这一章选用了下面的插图,图中的航海路线反映了(),A葡萄牙船队首次发现好望角的航行 B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 C航海家达伽马首次到达印度之行 D航海家麦哲伦及其同伴的环球航行 【解析】注意分析题目中的图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幅图已包含了世界的主要大洲,由此可见这反映的应该是麦哲伦及其同

7、伴的环球航行。 【答案】D,2观察英国殖民地示意图,A、B、C、D四块殖民地中的哪块是在18世纪中期从法国夺得的(),【解析】18世纪中期在七年战争中,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B项即是新法兰西。 【答案】B,3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请回答: (1)读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解析】本题旨

8、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等综合能力,回答第(1)问应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变化”和“趋势”。白色的图例代表“了解的范围”,可知“变化”是“越来越大”。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联系越来越加强。这一点可以迁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回答第(2)问由材料中的“纪念”“不满”“苦难”以及题干中的“全面评价”“历史影响”可知本题的关键在于一分为二地分析哥伦布航行美洲的历史影响。我国史学界大多数人倾向于用“进步和正义”两条标准来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的历史进步性。,【答案】(1)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孤立

9、,联系不断加强。(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当时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本题围绕新航路开辟和英国的海外贸易选取了三幅图片,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直接指出贸易中心的变化及原因即可。第(2)问要注意归纳英国处于贸易中心地位这一特点,然后分析原因。,【答案】(1)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因:原来的商路受阻;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2)特点:范围大,处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原因:英国最早进行并且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场”。英国具有最广阔的殖民地,掌握着世界殖民霸权。英国海军力量强大,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