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必修1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09953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必修1(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总览知识体系,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以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客观必然性,生产力发展水平,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 的必然要求,按劳分配 为主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的意义,前提条件,物质基础,直接原因,按劳分配,市场经济,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的分 配制度,收入 分配 与社 会公 平,其他分 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的 分配,按 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社会公平的 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协调人们之间的 ,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实 现,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保证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 保证 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 公平是提高经济 效率的,劳动成果,生产,要素,经济利益,居民收入,劳动报酬,物质前提,保证,研析高考考点,考点一 分配制度,知识清单,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 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 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

3、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 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 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 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 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 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 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 因。,(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 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

4、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 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 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 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 等。 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 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 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 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 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 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 分涌流,以

5、造福于人民。,思维拓展,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依据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依据的基 本理论是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 配、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图示:,“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不同分配方式的意义”之间的联系,2.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 劳动要素分配存在的根本区别,特别提醒,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 合法收入:国家保护 非法收入:国家取缔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

6、动收入、按 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 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工资性收入,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预测题型:选择题,【例1】(2009安徽)为了“扩内需、保增 长”,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 000亿元债 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 ( ),A.债务收入 B.红利收入 C.劳动收入 D.资本收入,解析 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是凭借资本获得的收益,属

7、于非劳动性收入,C项排除;A项没有说明利息收入的性质,排除;购 买股票获得股息或红利,B项排除,选D。 答案 D,命题角度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 预测题型:选择题 【例2】(2009辽宁、宁夏文综)某科技企业除 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 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 不断提高,这说明 ( )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分配 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人 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科技人员的 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 B. C. D.,解析 此企业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这种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所以排除,说法太绝

8、对,排除。符合题意。 答案 B,错题诊断,【误点警示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属于按 劳分配 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是按劳 分配,而农民流转土地所得的收入,是以土地要 素所得的收入,因此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矫正训练1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 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 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材料能够体现的分 配方式有 ( ),A.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解析 该题易错选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是与个

9、体经济相适应的,农村集体经济不存在这种分配方式,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指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工人的工资收入。 答案 D,【误点警示2】 按劳动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 劳动成果分配在本质上也属于按劳分配;非劳 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等劳动收入 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个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劳 动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非劳动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只有存在雇佣劳 动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企业主凭借资本 获得的收入才是剥削收入。,矫正训练2 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女主人公之一王小蒙为人正直、事业有成,开始时

10、与父母经营豆腐作坊,后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获得 社会的广泛赞誉。王小蒙前后的收入包括 ( ) 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合法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A. B. C. D. 解析 本题易误选,原因在于混淆了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开豆腐作坊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 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后获得的收入属于国家法律许可的按资本要素分配获得的非劳动收入;正确,答案为B。,B,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知识清单,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 相对平等

11、,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 能过于悬殊,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 本的区别。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 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 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3)措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

12、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 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 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 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 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 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 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 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 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 的同时,倡导回

13、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思维拓展,1.关于“收入分配公平”存在下列认识误区 第一,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 第二,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借口收入分配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1)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 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 范,不直接干预。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

14、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 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 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3)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 (4)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罚勤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 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15、,命题角度1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例1】(2009江苏)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 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 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解析 A、D项属初次分配范畴;银行存贷款利 率调整不属于分配范畴,B项应排除;C项举措 既是再分配范畴,又通过收入分配的调节促进 社会公平,因此当选。,C,命题角度2 效率与公平原则。 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例2】(2009广东)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 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村

16、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 包农户撂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 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 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 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 会调解,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 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 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 000元。一年后,农户获 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 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 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 000元。,材料二 2003、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材料三 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 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 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结合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