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课件 新人教选修2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09952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0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课件 新人教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课件 新人教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课件 新人教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课件 新人教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课件 新人教选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课件 新人教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课件 新人教选修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总览知识体系,社会 主义 经济 理论 的初 期探 讨,列宁对社会主义 经济理论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意义 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斯大林对社会主义 经济理论的探索,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毛泽东 对社会 主义经 济建设 的理论 探索,论十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协调比例关系 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 向外国学习,毛泽东对社 会主义商品 经济的认识,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 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学校,研析高考考点 考点一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

2、的内容与意义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 收集制。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 配给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巩固了工农联盟。 恢复了国民经济。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新道路。,2.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 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 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 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过,当 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 宜之计。,考点二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1.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斯大林指出: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 个概念

3、的,是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主义利润 的产生和增殖的规律。即,用在高度技术基础 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 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 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 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 在的根本原因。,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 资本主义。 斯大林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认为社 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 的,没有资本家参加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 斯大林认为,价值规律是客观的,无产阶级国家要 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作用存在两种情形,

4、 其一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品流通 领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 用;其二是在生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 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考点三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 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2)协调比例关系。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 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 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 排国民经济计划,使重工业的发展有可靠的基 础。为了改变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 战备的需要

5、,要大力发展内地工业,但要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础,使我们更有力量发展和 支援内地工业。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为 了加强国防建设,必须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3)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 关于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的关系,必须三 者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在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 力,以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 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向外国学习。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 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 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 点,当然不要学。,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

6、济的认识 (1)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毛泽东坚持 了列宁关于利用商品交换巩固工农联盟的主 张,坚持了斯大林关于发展商品经济不会导致 资本主义的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 为社会主义服务。 (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 存在的原因: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 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 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存在的范 围:毛泽东提出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 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3)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学校。 毛泽东一方面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

7、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在限 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 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演练知能提升 1.视点一 早餐一块黑面包、几块糖、一杯豆咖 啡,午餐和晚餐加一两碟菜,这是1921年实施 新经济政策以前,苏俄政府提供给国际友人的 最高饮食待遇。当时苏俄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更 低了。 视点二 1921年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 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的喜悦心情,纷 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视点三 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国民经济逐 步恢复,自1923年开始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 发展的轨道。,(1)视点一和视点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三个视点中所提

8、及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哪些重大意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第 (1)问从三个不同角度阐述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前 后苏俄的经济状况。第(2)问可从工农联盟的巩 固、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对苏俄走向社会主义道 路所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去分析。,答案 (1)视点一说明实施新经济政策前,人民 生活水平低,人民不满意,生产积极性也调动不 起来;视点二反映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人民情绪 高涨;视点三反映尽管遭遇干旱,但国民经济依 然快速发展的事实。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巩固 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恢复了国民 经济,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找到了一条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2

9、.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 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材料二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 经济。 (1)材料一与材料二,各有什么背景?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哪些相似之处? 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斯大林和邓小平对马克思 主义的发展。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 识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经济建设面临理 论上的重大突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 济理论的背景是经济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需要明确的前进方向。二者的相似之 处都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答案 (1)斯大林与列宁一样,曾认为在社会 主义国家不再存在商品生产。但在20世纪50年代 初,他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

10、为保持商品生产、发 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 道路。由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即建立在 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没有资本家参加,是社会 主义劳动者的生产,因而不会导致资本主义。这种 观点有利于苏联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促进发展。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过程中,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提出计划和市 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手段,不是社会基本制度的 范畴,主张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为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2)无论看待商品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斯大林和 邓小平都没有在不相容的对立两极中思考问题, 都未将它们作为社会制度的范畴,都把它们的性 质与其

11、相联系的社会制度统一起来,因而都取得 理论上的突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 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长期以来,以毛 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不断探索和 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取得了重要 成果。 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提 出了哪些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 探索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毛泽东同志对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探索,组织答案时,不要 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混为一谈。,答案 (1)转变对待苏联经验的态度,提出由 “以俄为师”转为“以苏为鉴”;提出

12、了坚持调 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2)提出协调比例关系。要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 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 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 (3)提出要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要正 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正确处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 (4)提出要向外国学习。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 洋为中用,加快本国发展,但要有分析有批判地 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4.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问题,曾经是困扰着 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直到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二

13、届三 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 个问题才得以真正解决。毛泽东在探索实践 中,对商品经济理论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也有 难以避免的缺点和失误。 (1)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理论的精辟论述有哪些? (2)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理论的认识存在着哪些历 史局限性?,解析 本题集中考查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的认识。在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中既有至今 仍为人称道的东西,也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 性。本题就从这个角度命题,要求大家概括指出 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理论的精辟论述和存在的不 足。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概括综合的能力,还要学 会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能够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答案 (1)商品经济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 力发展要求,消灭商品生产是违背经济规律的, 必须利用商品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强调了价 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不能把商品生 产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商品生产的命运 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资料是商 品,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 (2)对商品经济的范围界定的还较小。其实生 产资料都可以是商品。对价值规律作用的看法 也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认为社会主义 社会还存在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还 要利用它;另一方面又认为它不能起决定作用, 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