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09890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二十一课 文化与社会 总览知识体系,文化“万 花筒”,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不同区域、不同自然环境,有不同文化,文化是什么,内涵:文化是相对于 而言的人类全部 活动及其产品 实质:精神现象,经济、政治,精神,特点,文化是 特有的现象 文化也是人们的一种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 ,精神产品离 不开,人类社会,文化素养,物质活动,物质载体,形式:静态形式与动态形式,文化的 力量,文化作为一种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文化的力量不仅表现在 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表现在 的历史中,精神力量,物质力量,个人,民族和国家,文化与社会,

2、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与综合国力,经济、政治 文化,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文化 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 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 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 相互交融 文化与 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 的重要源 泉,越来越成为 竞争的重要因素 我国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决定,反映,反作用,经济,政治,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综合国力,考点一 体味文化 知识清单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 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3、意识形态性质的部 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 意识形态的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 不是指狭义的文化。,(2)特点: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2.文化的形式 文化表现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 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静态形 式);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 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

4、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 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 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 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思维拓展 1.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正确把握文化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是指人们从事 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包括人类所创 造的全部精神产品。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 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 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2)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

5、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3)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正确理解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 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 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 化。,(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

6、的。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3.文化的社会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思考 (1)从量的角度看,文化的力量有大小之分。 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表现 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 的历史中。 (2)从质的角度看,文化的力量有好坏之分。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 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 的发展。,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1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预测题型:选择题 【例1】(2008广东单科)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 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

7、曲,并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这表明 ( )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解析 在抗战时期这一大背景下,创作名曲并 产生积极影响,体现的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 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影响了人的实践活动。文 化与社会实践不一定同步,并且文化创造的主 体是人民群众,故排除A、B、D三项。,C,命题角度2 文化的作用。 预测题型:选择题 【例2】(2009山东文综)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 工作。 这是基于 ( )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

8、为物质力量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B. C. D. 解析 表述有误,优秀的文化典籍不能直接 转化为物质力量。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 明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故选B。,B,错题诊断 【误点警示1】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 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 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矫正训练1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 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文化是由人所 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庐山的自然美 也是一种

9、文化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 B. C. D. 解析 此题易错选,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正确;通过庐山图展现庐山的自然美,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 B,【误点警示2】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 化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矫正训练2 在2009年全国“”开闭幕式 上,“奏国歌”程序被改为“唱国歌”。不少 代表委员指出,将奏国歌改为唱国歌,更能凝 聚人心

10、、鼓舞斗志。这说明文化作为精神力量( ) A.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D.是物质力量的反映,解析 本题易错选C,原因在于看不到文化作用的双重性。A夸大了文化的作用,D不符合题干意思。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故B正确。 答案 B,考点二 文化与经济、政治 知识清单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 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 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有其自身的

11、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 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 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 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 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 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

12、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文化挑战的措施。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 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 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 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思维拓展 1.正确理解文化的反作用 (1)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 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 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2)文化虽然也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 (3)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表现为不同性质的文化促进或阻碍经济、政治的

13、发展或变革。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对文化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有其自身的传 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 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和经济 的发展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 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 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 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 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 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 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

14、”。,3.文化竞争力的内涵 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的统一体,主要包括 四个方面的内涵: (1)文化产品竞争力。是指文化产品引起消费 者注意、唤起消费者共鸣、促使消费者购买的 能力。 (2)文化企业竞争力。是指文化企业的原创能 力、整合资源的能力和抓住消费者的营销能力 等。,(3)文化品牌竞争力。是指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效提升该品牌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竞争力的能力。 (4)文化形象竞争力。文化形象竞争力,是指文化整体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文化整体形象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文化产品竞争力、文化企业竞争力和文化品牌竞争力,而且还将影响到普通产品的竞争力。,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1 文化与经济、政治

15、的关系。 预测题型:选择题 【例1】(2009福建文综)2008年6月18日,中 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 资封。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 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 见 ( )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解析 “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属于文化范畴,它“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正说明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选B。经济与文化同属社会生活的两大内容。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交融,但又相互区别,不可等同,A项错误。C、D项均将邮票功

16、能绝对化、夸大化,错误。 答案 B,命题角度2 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预测题型:主观题 【例2】(2009山东文综)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 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 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 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 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 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 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 的理论依据。,解析 只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从而限定了答题范围,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回答。分析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材料,防止出现材料观点“两张皮”现象。 答案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