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09884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必修3(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二十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总览知识体系,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见证,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中华文化 的重要见证,创造新辉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 的指引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文艺:在世界文艺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科技:中国的科技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特色,中华文化呈现多种 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包容性,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的意义,一脉相传,马克思主义,区域,民族文化,各自的民族特性,研析高考考点 考点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2、精深 知识清单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 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 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 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 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 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 丰为世界所仅有。,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 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 而独特。 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 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 地位:在古

3、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 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 性和整体性的特点。,(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思维拓展

4、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2.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预测题型:选择题 【例题】(2008江苏)“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 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 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 中华文化的 (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 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A、B项不符合题意。,D,错题诊断 【误点警示1】对汉字和文字分辨不清 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 承中华文明,

5、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是文化的 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 成果。学生一要注意汉字的使用范围,并非只 有汉族使用汉字;二要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的表现。 矫正训练1 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有( )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 巨大作用 仅有汉族使用汉字 汉字的正式文 字从甲骨文开始 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 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A. B. C. D. 解析 本题易错选,原因在于对汉字理解有误。说法太绝对,是文字的作用。正确。 答案 C,【误点警示2】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 深两特征 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 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

6、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 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中 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 和民族性三个方面。 矫正训练2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 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 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 置。我国文学艺术的这一特征,反映的中华文 化的特征是 ( ),A.博大精深 B.地域性 C.传承性 D.源远流长 解析 本题易错选D,原因在于不能准确区分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选A。 答案 A,【误点警示3】混淆中华文

7、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独特性是从不同的 文化形式上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 技术表现出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区 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中华文化博大精 深特点中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 矫正训练3 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 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 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是 ( ) 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我国的 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 格鲜明独特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 界前列 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A. B. C. D. 解析 本题易错选,原因在于不能准确区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个

8、表现即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本题考查独特性,属于区域性,不符合题意,故应排除。 答案 A,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知识清单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 益于它的包容性。 (2)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 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 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 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3)文化包容性的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 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 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思维拓展 1.辨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我们的优秀文 化能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鉴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9、 前者指它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后者 指它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故包容性不只指向兼收并蓄,而且兼收并蓄指 向的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 不是中华文化被其他文化所吸收。,2.提醒: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面临西 方文化的侵蚀、冲击 面对侵蚀、冲击,中华文化要发扬其“包容性” 的特点,既要“求同存异”,又要“兼收并 蓄”。在文化交往中既要与其他各国的文化和 睦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 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这 样中华文化就不会走向衰落,而会走向辉煌。,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预测题型:选择题 【例题】(2009安徽

10、文综)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 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 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 剧的形成体现了 (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解析 京剧作为中华文化,“经徽戏、秦腔、汉 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充分体 现了其兼容性,A、B两项材料不能体现,D项说法 欠妥。,C,错题诊断 【误点警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在文化交 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两个方面:一是求同存 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二是兼收 并蓄,能够

11、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 文化的积极成分。 矫正训练 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 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 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 ( )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中华文化不能够与其 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 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 中华文 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 B. C. D. 解析 错选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中华文化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考点三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知识清单 (1)中

12、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 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 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 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 铸了中华文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 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 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中华文化的民族性问题上,基本存在着两个思维误区:一是认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二是认为既然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各民族文化就是相同的。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

13、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思维拓展,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预测题型:选择题 【例题】(2009天津文综)格萨尔王传是 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 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 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 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 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 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兼

14、收并蓄的特点 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B. C. D. 解析 是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方面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是从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角度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含或的A、B、C项,故选D。 答案 D,错题诊断 【误点警示】不能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 族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但中华文 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兄弟民族 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 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 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矫正训练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 六族兄弟姐妹是一

15、家”,这几句歌词十分恰当 地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这种说法表明 ( ),我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就是中华文化 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具有多样性 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A. B. C. D. 解析 本题易错选,原因在于错误地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我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不等同于中华文化,错误,应排除。 答案 B,聚焦社会热点 背景扫描 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2009年7月11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等海峡两

16、岸各界人士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就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岸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进行探讨。贾庆林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就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出五点意见。一是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二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三是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四是加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五是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机制。他还指出: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一致愿望,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迫切要求。,知识链接 (1)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能达成六项共同建议,充分体现了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