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5002777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226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6页
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6页
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6页
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6页
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精编版(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推荐 1 甘肃省武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甘肃省武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 (2012-20302012-2030 年)年) (评审稿)(评审稿)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精品资料推荐 2 目 录 基础分析篇基础分析篇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背景与环境分析-4 第三章 资源调查与评价 -37 第四章 市场调研分析-51 第五章 SWOT 分析-72 规划建设篇规划建设篇 第六章 思路、原则与目标-79 第七章 时空布局-84 第八章 旅游产品-86 第九章 市场营销 -127 第十章 旅游产业 -144 第十一章 资源与环境保护 -168 第

2、十二章 重要地区和区县导引-180 支持保障篇支持保障篇 第十三章 支持保障体系-197 第十四章 分期与投资回报匡算-203 精品资料推荐 1 基础分析篇基础分析篇 精品资料推荐 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第一节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武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为甘肃省武威市全境,地理坐 标为北纬 3629至 3927,东经 10149至 10416,总面积 3.3 万 平方公里。 第二节第二节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12 年2030 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近期:2012 年年2015 年年 中期:中期:2016 年年2020 年年 远期:远期:2021

3、 年年2030 年年 第三节第三节 规划任务规划任务 通过对武威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产业现状和客源市场特征的分析,结合旅 游业发展趋势,确定武威旅游的总体思路、原则与目标体系,规划武威旅游的 时空布局、产品体系、旅游线路、重点项目、市场营销措施、旅游产业发展、 资源与环境保护、支持保障系统和分期投资与回报匡算等内容。 第四节第四节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一. 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全国

4、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4 精品资料推荐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 风景名胜区条例 ,国务院,2006 自然保护区条例 ,国务院,1994 旅行社条例 ,国务院,2009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国务院,1999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国务院,2008 甘肃省旅游条例 ,甘肃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2011 二. 部门规章依据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国家旅游局,2000 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003)

5、,国家旅游局,2003 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 (GB/T18972-2003) ,国家旅游局,2003 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 ,水利部,2004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4 旅游统计调查制度 ,国家旅游局,1999 三. 相关规划和文件依据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务院,2009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0721 号) ,20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 办公厅,2010 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 ,国家旅游局,2008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2010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

6、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甘肃省人民政府, 2011 精品资料推荐 3 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 ,甘肃省发改委,2010 甘肃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甘肃省旅游局,2010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规划 ,甘肃省旅游局,2009 关于扶持葡萄酒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甘肃省工商局,2011 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武威市人民代表 大会,2011 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的若干规定 ,武威市人民政府,2002 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2010 甘肃省武威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 ,

7、2001 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武威市人民政府,2001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2009 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 ,2011 武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2 武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2006 武威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2010 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甘肃省 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 武威市“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1 四. 资料类依据 武威通志 ,2007 武威市 1996-2010 年旅游情况统计表 精品资料推荐 4 第二章 背景与环境分析 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发展基础条件旅

8、游发展基础条件 一. 区位与交通 1. 地理区位地理区位 武威地处甘肃省中部,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北纬 3629至 39 27,东经 10149至 10416,位于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兰州,南靠西 宁,北临银川、呼和浩特四大省会城市,是河西走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 息流最集中的地区。 武威南北长 326 公里,东西宽 204 公里,海拔 13673045 米,总面积 33238 平方公里。市区距金昌 74 公里,东南距兰州 276 公里,距离西宁 160 公 里,距离银川 320 公里,区位条件相对优越。 2. 交通条件交通条件 武威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是河西走廊最繁华的商贸流通集散地之一,

9、兰 新铁路、干武铁路、312 国道、G30 高速贯穿全境,国道、省道和地方道路纵 横交错。目前武威市基本形成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通 村公路为支架,以武威市区为中心,乡镇所在地和重要集镇为辐射,沟通城乡, 连接行政村的公路运输网。 “十一五”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 8987.326 公里,公 路网密度为 27.04 公里/百平方公里,全路网平均技术等级为 4.15。 (1)航空交通航空交通 武威周边有两座机场,分别为兰州中川机场和金昌机场。武威市区距离中 川机场 250km,距离金昌机场 75km。 (2)铁路交通铁路交通 武威境内有武威站和武威南站两个列车编组站,其中武威南站是

10、兰州以西 最大编组站;兰新铁路、干武铁路贯穿武威境内。从兰州、西安、银川、乌鲁 木齐、北京西、上海等地出发的列车,都有经停武威南或武威的车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 发201029 号) 及远期交通规划,将开工建设兰州至武威至张掖增建三四 线项目和干塘至武威增建二线项目,该铁路将经过武威。 精品资料推荐 5 (3)高速公路高速公路 G30 高速公路贯穿武威全境,与正在实施的营双(定武) 、金武高速公路, 金色大道等高等级公路连接,高等级公路网即将形成。临武高速(临河到武威) 、西武高速(西宁到武威) 、互景高速(互助到景泰)等高速公路已列入国省 高速公

11、路网规划中。 武威境内的高速目前主要还是沿河西走廊呈“西北东南”方向线性分布, 而远期随着临武、西武等“东北西南”向高速的建设,将突破沙漠和祁连山 的阻隔,使武威从单向交通节点转变为多向交通枢纽,武威连接内蒙、青藏、 宁夏、新疆等省区的枢纽地位逐渐显现。 (4)国道省道国道省道 武威境内国道省道公路主要有 312 国道、G30 国道、省道 302 线、省道 211 线、省道 308 线、省道 212 线。 二. 自然环境 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武威市在自然地理上属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地理景观交汇地带。属 祁连山系褶皱及其过渡带与阿拉善板块缝合线一带,处在板块与地槽的接触带 与走廊过渡带上

12、。整体地貌可以划分为山区、平原、谷地、盆地、台地和沙漠。 (1)山区山区 山区可以分为西部高山高原区、西南部高山峡谷区、中部中山区、山前低 山丘陵区。其中西部高山高原区地势高峻,海拔多在 4000 米以上,呈现出地 势开阔坦荡,气势雄伟的高原特色,是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西部高山峡谷区 海拔在 3000 米以上,包括马牙雪山、五台岭、桌子山等,高山与深谷较差悬 殊,气候酷寒,形成了山坡陡峭、壁立千仞的地貌特点;中部中山区海拔在 3000 米上下,是一条狭长的山地,西连祁连山主脉,向东进白银市没入黄土高 原,成为我国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低山丘陵区海拔在 2600 米以 下,主要分布在中部中山地带和民勤盆地的周围。 (2)平原平原 平原主要包括走廊平原、民勤盆地平原两大地区。其中走廊平原位于祁连 山和红崖山之间,呈西北东南向延伸,其北部属民勤县,中部属凉州区,南 部属古浪县,分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和冲积细土平原;民勤盆地平原依成因 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