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议论文阅读汇编(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001229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DF 页数:70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中考议论文阅读汇编(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中考议论文阅读汇编(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中考议论文阅读汇编(最新版)(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湖北随州】(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9 分)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的一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 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 朗读者 在中央一套黄金档开播。 嘉宾们念诗。 读散文和家书, 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 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 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 成都鲜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 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和

2、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 众朗读一遍。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 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 感人的文字,传递给银屏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繁华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 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 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 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

3、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语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如今的银屏到处都是喧闹 的娱乐节目, 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 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 这就给 中国诗词大会 朗 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 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 里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 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 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 并没有延

4、伸到情怀方面, 也就容易走 “高冷化”, 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 而让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 心,抵达每个人内心的深处。 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不仅是 人文的复苏, 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 在经历多年的娱乐化节目轰炸后, 观众也开始分化, 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到更多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 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 轻声朗读起来。(选自 2017 年 2 月 21 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 2

5、分) 18.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19.第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2 分)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17.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18. 对比论证。将让读者与其其他电视台读书 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 触动观众同理心” 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19

6、. 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20.C。 【2017云南】(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1 题(10 分) 给“理想”建个朋友圈 陈焱 “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回答过许多类似 的问题。我的答案始终都是“科学家”。那么,年轻人,你的答案是什么?你将怎样实现理 想呢? 我的秘诀是给“理想”创建一个朋友圈。 第一位好友是“赤子之心”。孟子说 :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 人都有一颗婴儿般单纯、善良、天真的心。但是社会上,许多人的理想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 的。年轻人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到行业的光鲜和较高

7、的收入,但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巨 大的压力。 这种基于功利的理想一旦遇到困难往往就会灰飞烟灭了, 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 们建立理想的基石和追求理想的执着。 第二位好友是“兴趣激情”。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是未知的科学问题或未解的技 术难题,这样的创新工作不会一帆风顺,注定是一个反反复复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失败与 成功交替前行的过程。但我知道,兴趣与理想是相辅相成的,对理想的事业感兴趣,就算困 难重重,也不觉得多苦,反而更能充满激情地去努力。 第三位好友是“踏实合作”。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其间布满了各种各样不 可预期的、难以逾越的困难。抱着“一切从零开始”“细节决定成败”的心态,

8、沉下心来踏 踏实实,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才能始终朝目标不断迈进。 最后一位好友最重要,决定了“理想”的高度“责任使命”。当今的中国对于青年人 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舞台,年轻人在唱主角,前辈们在默默支持、 推动我们进步。同时,我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给予我们厚望。年轻人的奋斗承载着国家的未 来,年轻人应乘势而为,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抱负,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使命,秉持立身养德的 坚守、立志报国的追求、胸怀天下的担当,才能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 有了这四位好友,“理想”的朋友圈就会吸引和聚集更多的正能量,托举起我们的理想信 念,也托举起我们的“中国梦”。而这也正契合了“五四精神”热爱祖国、积

9、极创新、 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民日报2017 年 5 月,有删改。作者为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18. 文章以“给理想建个朋友圈” 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2 分) 19. 第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3 分) 20. 第段作者只谈了“务实”而为谈“合作”, 在横线上为其补充一个论述“合作”的 重要性句子。(2 分) 21. 请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谈谈文中哪一位“好友”对你实现理想最重要。(3 分) 【2107哈尔滨】(四)阅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回答 20-23 题(12 分)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

10、,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 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童话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 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庄子说 :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从容淡定,表 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意 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 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 诸 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你认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 爱国情怀,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11、 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健康心态。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 : “这个 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排除感人,从容淡定, 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 为一位文化巨匠。(选文有改动) 2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1. 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2 分) 苏轼政治失意, 兄弟分离, 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 ( ) 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 22. 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12、3 分) 23.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4 分) 【答案】20.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21.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22. 这个世界很混乱, 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3.做到从容淡定,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深厚的情怀,豁达的胸襟和专注的精神。 【2017济宁】(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6 题。(10 分)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 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 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

13、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 抵达更高的境界。 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 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 50 岁前是 经济学教授,50 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 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 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 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 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

1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 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 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 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 30 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 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 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

15、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 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 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 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 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 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 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

16、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 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 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20170418,有删改) 14.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 分) 15.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 分) 16.指出第段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 分) 15.【答案】 14.走出舒适区, 挑战 “不可能”, 有高远的目标, 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评 分标准:共 3 分,只答第一段最后一句 2 分) 16.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用航天员训练的事例进行证明,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最后 得出“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评分标准:每层次 1 分,共 4 分) 17.(1)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论证了呆在舒适区的危害。(2) 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成果,形象说明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一现象,进而有力 论证了呆在舒适区的危害。(评分标准:论证方法 1 分,分析 1 分,作用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