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山东省高中语文 2.2.1 形 象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99669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173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复习方略】山东省高中语文 2.2.1 形 象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全程复习方略】山东省高中语文 2.2.1 形 象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全程复习方略】山东省高中语文 2.2.1 形 象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全程复习方略】山东省高中语文 2.2.1 形 象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全程复习方略】山东省高中语文 2.2.1 形 象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程复习方略】山东省高中语文 2.2.1 形 象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复习方略】山东省高中语文 2.2.1 形 象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1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形 象,规律可减少我们探寻的时间,技巧更是我们应考的利器。讲解难点、归纳重点各个突破学有余力,专家点评明晰思维轨迹懂方法;直击高考现场,规范答题习惯得高分。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借东风踏青云,源动力在此。,热点1 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请简

2、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解题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解答这类题要有整体意识,先仔细审读题目、诗句,然后结合注释,尽可能多地了解与人物有关的知识,做到知人论世,不出现偏差。最后结合所学知识,抓住关键句子或词语分析。如本题,从“客子光阴诗卷里”可知诗人每日吟诗度日,是“情趣高雅”之人;从标题及“西庵禅伯还多病”“忽忆轻舟寻二子”中可知诗人挂念着自己的朋友,从中看出他珍视友情;从“纶巾鹤氅试春风”一句可看出诗人装束高雅,是一个风流飘逸之人。,【想一想】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 【解题指南】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常遵循的步骤 第一步:审题,明确鉴赏对象和要求。例

3、如本题鉴赏的对象是诗人自己;鉴赏要求为简要概括,这就说明不需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第二步:读文,根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要概括诗人的形象,需要根据诗人的事迹和情感态度来推测诗人的心理,继而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比如,诗句中的“睡起”见“苕溪”,“诗卷”中度“光阴”,能看出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情趣。而自己怀念的朋友是西庵“多病”的禅伯和北栅“固穷”的儒先,结合注释可以看出此二人特点,进而推断出诗人的性格特点。 第三步:整合,将信息进行分类,然后合并和概括。提炼出核心信息,最后缀词成句,连句成章。,【阅卷手札】,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

4、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里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内容过详,不符合“简要概括”的要求。失1分。 内容概括不全,没有在“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的外表描绘中点出“风流飘逸”的特点。失1分。 实际得分:1分。,请你组织答案:_ _ 满分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一、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 1.抓住背景,知人论世 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等关键点。,2.抓

5、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 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 如赏析怀天经、智老,因访之,抓住“诗卷”“纶巾鹤氅”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 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如怀天经、智老

6、,因访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还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二、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 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答题步骤】,热点2 景物形象 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命题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选择的,一般包括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和色彩描写等。这些景物承载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如:,【特别提醒】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景物,因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

7、可感的艺术形象,所以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因此在鉴赏景物形象时,常常要联系诗人的形象。,(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的题。 雨 雪 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3分) 【解题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分析归纳,解答这类题要重点分析写景的句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关键词的冷暖色很重要,显示的景物特点也很重

8、要。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的前四句是对边塞环境的描写,不仅交代了从军的地理位置,还通过“雨雪”“狐迹”“马蹄”这些意象展示边塞环境的荒凉苦寒的特点。,【阅卷手札】,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旌旗招展,战鼓声声的场面。,没有抓住答题关键,题目要求分析边塞环境,而该考生着重分析了战斗场面。因审题出现失误导致答案出现偏差,失2分。答出“雨雪交加”得1分。 实际得分:1分。,满分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我来阅卷和点评】,参考答案:我的分析:答案概括不全,因忽视“绕阵看狐迹”和“天寒旗彩坏”等重要信息,漏掉“荒凉苦寒”这个主要特点, 失1分。答案中的“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属于描写

9、这种环境的作用,题干中没有要求回答作用,赘余,失1分。该答案得1分。 我的点评:审题要细心,按要求答题,不能漏答,但是也不能多答。考生在做题时,不要一味按答题模式回答,要根据题目要求,灵活机动,该简略则简略,该详细则详细。,1.缘景明情,探知诗人的感情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一般而言,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如赏析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的考查材料雨雪曲只要抓住“寒”“暗”等词语,就能品味出诗中的凄凉。,2.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

10、感情 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诗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契合,是诗词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探知诗人感情的重要途径。在意境的创设上,有不同的风格,同时蕴涵着不同的情感,现举几例予以说明:,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奇伟瑰丽的塞外风光 衬出作者的博大胸怀。,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 照,反映诗人对安静淳 朴生活的向往。,面对此景,诗人那羁旅 的惆怅、仕途的失意、 人生的坎坷千愁万 绪,纷至沓来,涌上心头。,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意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

11、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二次创造。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概括氛围特点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概括时只需要关注一下修饰词,如数词、量词、颜色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作者思想感情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解答,切忌仅套用术语,凌驾诗歌内容之外。如组织答案时只

12、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一般可用的术语有: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热点3 事物形象 三年1考 高考指数: 1.内涵 有些诗歌在描写形象时,将事物人格化,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又称物象。,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如明朝诗人于谦借石灰这一常见的物品,表达了自己清白刚正、不畏邪恶、不怕牺牲的高尚节操。,2.目的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因此我们

13、需要通过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解题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歌中事物形象的分析归纳,解答这类题要有整体意识,先仔细审读题目,然后重点分析所写事物的象征意义。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14、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羽毛一般被描述为赤红色,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但是阮籍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凤凰羽毛已为秋风所伤,无法飞翔。联系到阮籍的生平,可以知道阮籍一生志向远大,并且才能出众,可是因为他品行高洁,不随波逐流,所以壮志难酬,极度忧愤。诗人表面写凤凰,实际借凤凰写自己。,【想一想】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 【解题指南】 一、解题方法 1.审读题目,由“咏怀”可知本诗是借物咏怀。 2.联想阮籍的生平和凤凰的象征意义。 3.明白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这首诗借凤凰抒情,是间接抒情,是托物言志。,二、答题步骤

15、第一步,细读全诗,在诗句“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的字下面做标注。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凤凰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的特点。 第三步,整合、优化答案。 三、答案模式 体现了“凤凰的品性”。,【阅卷手札】,超然脱俗,心忧天下,壮志难酬。,答出“超然脱俗”得1分。没有分析凤凰的象征意义,而是在概括阮籍的形象,混淆了分析对象的类型,失2分。 实际得分:1分。,请你组织答案:_ _ 满分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如赏析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中凤凰的形象就要结合凤凰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 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 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 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 点,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