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 文言实词精品课件 大纲人教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96022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 文言实词精品课件 大纲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高三语文一轮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 文言实词精品课件 大纲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高三语文一轮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 文言实词精品课件 大纲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高三语文一轮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 文言实词精品课件 大纲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高三语文一轮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 文言实词精品课件 大纲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 文言实词精品课件 大纲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 文言实词精品课件 大纲人教(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一、理解,能力层级为B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2012高考预测 1纵观2010年新课标地区高考,文言文测试是题目出在“课外”,答案源自“课内”。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我们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我们“课内”学过的,二是我们可以利用学过

2、的知识加以推断的。 2从选材上看,以人物传记为主,还涉及其他散文、小说。从分值上看,句子翻译覆盖面大,分值较高。例如2010年天津卷。第一节文言实词,1(201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

3、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 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4、!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 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 解析:宠:使荣耀。 答案:B,【参考译文】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幼时机敏聪慧,等到成年后,(王祎)身材高大挺立,(性格)坚定而有非凡的气度,凭借着文章著称于世。在目睹了元王朝国政衰弱凋敝后,(王祎)写了七八千字的文书上给当时的宰相。危素、张起岩

5、一起推荐了他,但是(皇上)没有答复。于是(王祎)隐居在青岩山,撰写著作,名气一天天地大起来。太祖(朱元璋)征伐江西,王祎写了赞颂祝愿的文章献给太祖。太祖高兴地说:“江南有两位儒士,就是你和宋濂。(要论)学问的渊博,你不如宋濂。(但是)要论才思的雄健,宋濂不如你。”太祖创立了礼贤馆,召置(王祎)在礼贤馆中任职。(王祎)累次迁升到侍礼郎,掌管太祖的起居注。又任南康府同知,有很多德政,太祖赐给(他)金带来表示对他的宠爱。太祖即将称帝即位前,,召(王祎)回来,商议即位的礼仪。洪武元年八月,(王祎)上奏疏 说:“祈求上天长命的关键,在于把忠诚宽厚放在心上,把宽容大度作为政制,效法自然规律,顺应民心。雷霆

6、霜雪,可以是暂时的而不可能是永远的。浙西既然已经被平定了,赋税就应当减免。”太祖表扬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是并没有都听从(王祎的建议)。第二年编纂元 史,任命王祎与宋濂为总裁。王祎擅长历史上的事情,裁汰烦冗剔除杂秽,全力担负起修改工作。元史编纂完成后,(王祎)被提拔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的官职。(王祎)奉诏到大本堂预先教育皇子读(元史),(王祎)把经术讲得明白,把事理讲得通达,善于启发引导(皇子)。,皇上在殿廷上召见(王祎)让他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每次)必定赐座给他,(王祎)从容闲谈。洪武五年正月商议招抚云南,任命王祎带着诏前往。(王祎)到达云南后就告诉梁王,应该尽快奉上

7、户籍和地域图册归交给朝廷方面掌管,不这样的话上天的惩治很快就将到了。梁王不听从,并把(王祎)安置在偏室内居住。几天后,(王祎)又诏谕(梁王)说:“朝廷因为云南百万生灵(之故),不愿意(他们)被兵器消灭。如果你凭借环境艰险道路遥远,抵抗皇帝的命令,后悔就来不及了。”梁王惊骇诚服,随即给(王祎)改为正馆(居住)。恰巧元朝派遣脱脱征收粮饷,(脱脱)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梁王迫不得已让王祎出来见脱脱,脱脱想使王祎屈服于他,王祎怒斥道:“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何况我和你都是使臣,我岂能向你屈服!”有人劝脱脱说:“王先生久

8、负盛名,不能杀害他。”脱脱捋起袖子说道:“今天即使是孔圣人,在义理上也不能让(他)存活。”王祎回头看着梁王说道:“你杀了我,朝廷大军接着就将到来,你的祸患很快就要到了。”(王祎)于是就这样被杀害了。,2.(201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

9、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

10、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解析:“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 答案:A,【参考译文】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时战死了。父亲叫康再遇,跟太祖打李筠,又死在战场上。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

11、康再遇战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康保裔代替了父亲的职 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和一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不久做代州知州,后又调任深州刺史,担任过凉州观察使。后来真宗即位,把康保裔召回朝内,因为母亲年老需要勤加奉养,拿上等的尊酒茶米赐给他。皇帝下诏书嘉奖了康保裔,又让他去做了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精锐的士兵参与战斗,恰逢傍晚,同契丹人约定第二天早晨打一仗。,但第二天一早,契丹人就把他们重重包围,手下劝康保裔换掉盔甲骑马突围逃跑,康保裔说:“面临大难不能苟且偷生。”于是就决战。打了两天,杀死了不少契丹人,地下尘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后弹

12、尽粮绝,援兵却迟迟不 来,所以战死了。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一听到康保裔战死了震惊难过,皇帝两天不上朝,追赠康保裔为侍中。封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 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英等谢恩说:“父亲没有打胜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给我们,我们就感到侥幸了,我们蒙受了超出一般的恩惠啊!”说完就流泪哭得爬不起来了。皇帝悲伤地说:“你爹是为国家而死的,封赏当然要厚 重。”回头对左右的大臣说:“康保裔的父亲、祖父,全部战死沙场,现在他也战死了,他们祖辈都有忠心,绝对值得褒奖。”,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知礼节,好结交宾朋,擅长骑马射箭,箭无虚发,射飞鸟走兽没有不射中的。曾经手握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筈镝一

13、个个被射了下来,人人都佩服他的射术之妙。康保裔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战伤。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帝知道后,就重重赏赐他。 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的时候,援兵却迟迟不至,只有张凝、李重贵分别领兵策应,遇到契丹兵交战,康保裔被敌人包围,李重贵与张凝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到寅时全力作战,才把敌人击退。当时各个将领都损失大半了,只有李重贵与张凝全军撤回。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说:“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皇帝听说了这事,就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3(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明,伊、周

14、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麦,卷甲疾行,

15、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辨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大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

16、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敌人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 C仲达出兵拒之 拒: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够通过意译发现把“敌”翻译成“敌人”就会造成整个句子没有实义动词作谓语,而其余选项句子中的加点词都能通过给出的解释把整个句子完整地翻译出来。“敌”“匹敌(名词作动词)”。 答案:A,【参考译文】孔明,是古代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