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方法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4993723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48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方法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方法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方法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方法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方法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方法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方法精编版(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方法,第一节 目前学界对技术的认识,“技术”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技能、技艺、能力,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技术主要指劳动者的技能,是劳动者通过自己双手表现出来的对物体进行加工、制作的能力。考工记“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从近代开始,技术开始有了多方面的含义,学者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它。,有人把技术理解为各种劳动手段的总和。如苏联的兹沃雷金认为技术是“社会生产的劳动手段的总和”,日本的相川春喜认为技术是“劳动手段的体系”。 有人认为技术是科学的应用。美国的布雷诺说:“有一种和科学完全不同的事业,那就是科学的应用一一技术。” 有人强调技术是物

2、。苏联的奥塞戈夫说:“技术是劳动手段、生产工具和一切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物。 有人认为技术是知识。知识是可以编码化的和体系化的。西方技术很大程度上靠知识化,线性累积的。,还有人认为技术是指人类一切有效的活动。法国的埃吕尔说:“技术是合理、有效活动的总和,是秩序、模式和机制的总和。”技术是“在一切人类活动动领域中通过理性得到的(就特定发展状况来说)具有绝对有效性的各种方法的整体。” 也有人从人的能力的角度来理解技术,把技术看作是人类强化自身能力的手段。阿尔特纳蒂伏利和斯托恩说:技术应当包括使人类的能力得以扩展的一切工具或技能,各种产品及其加工过程,各种物质设备或加工制作方法。,海德格尔:技术是

3、座架 作为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对于技术问题的研究采用了对语言问题的研究相同的“现象学释义学”方法。这一方法就是问一事物之本源,不在于问某一事物是什么,而在于它何以是;对于技术研究而言,不问技术到底是什么,而是问技术之所以是技术的方法或途径,也就是技术如何将自身呈现出来的。,当代美国技术哲学家米切姆认为技术有四种形式: 1、作为客体的技术 2、作为过程的技术 3、作为知识的技术 4、作为意志的技术,当代美国技术哲学家米切姆(Carl Mitcham)概括出技术哲学的两种研究传统: 一种是工程学的技术哲学,是由技术专家或工程师精心创立,主要探讨技术的本质、结构、意义以及变化和发展; 另

4、一种是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主要由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从广泛的视野研究探究技术的社会、文化、伦理等方面的意义价值。,有影响的技术理论,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论 德国德韶尔的第四王国理论 德国海德格尔的存在技术论 美国芒福德的人文主义技术论 法国埃吕尔的技术自主论 美国博格曼的装置范式论 美国平奇的社会建构主义技术论 美国伊德的实践技术论 加拿大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等。,以上技术观的分类,本质主义技术观 思想: 静态的:技术是实体、技术知识;忽视了人的因素;去社会性、去情境性。 表现:器官投影说;手段,工具论;知识论; “座架”说 技术文化论 代表:埃吕尔,海德格尔,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反本质主义

5、技术观 思想:动态的:技术是过程,侧重于技术设计。注重社会因素和情境化。 实质仍是本质主义的,强调技术的社会本质。 表现:二级工具化技术观,场域理论 代表:系统理论,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转向原因:伴随着哲学的转向而发生改变 哲学不断从本质主义转向非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 哲学不断从关注自然物质世界转向人本身,技术的复杂性源于人的复杂性,理解人是理解技术的关键!,唐伊德将人-技关系划分为四种模式: 具身关系 解释学关系 背景关系 他者关系,二、人与技术的相互建构,人是自然物质世界演化的产物 技术是基于人的需要的产物,具有取代性,天然自然 人 技术世界,演化 创造,适应性提供起码的物质条件。,不适

6、应性不能提供更多的特殊需求的各种现成的物质产品和工具。,技术与与人性,人的本质的生成性 技术与人的相互建构性 技术起源的两种理论 1、本质缺乏论 2、能量盈余论,技术与经济,求利是技术产生的基础和有效方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高技术既是一个新兴学科群,又是一个新兴产业群。 “高技术”这个概念,来源于美国。1971年美国科学院在技术与国际.贸易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高技术一词,用来表述新出现的新技术领域及其新兴产业。1983年美国在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辞典补充900词中,列入“高技术词条。1981年美国还出版了高技术月刊。在高技术的特征中,最重要的特征是高效益,其他的特征或者是以高效益为目的的,或者是

7、从高效益派生出来的。,技术与政治,政治是一种制度,是一种制度性的约束,是一种制度性的强制,是一种力量和权利的分配和实施。 技术一个触目惊心的一个现象就是政治和技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万里长城、金字塔到航天飞机,阿波罗登月都渗透着政治) 马克思认为技术异化问题在于资本主义应用,技术与文化,文化是人发展的表征。文化对人类的意义,就如同名字之于个体人一样,是不可分割的。 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文化起源的初期状况来看,物质文化先于精神文化,原始的精神文化是从物质资料生产中派生出来的。” (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63页) 技术本身包含和孕育两种文化:科

8、技文化和人文文化,技术本身的特性:二律背反性 技术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具有多方面的特性。技术的特性是以二律背反的形式体现的,矛盾的双方表现为相反和相成的关系。,物质性与非物质性 自然性与反自然性 目的性与反目的性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自组织与他组织性,人 人工自然 人工自然界 /人工自然物系统,劳动工具,近代机器 大工业,工业,大规模重复创造 天然自然中不存在的东西,物质结构 物质形态 物质属性 运动、变化,技术的本质体现: 1、是人工制造的产物,而不是天然自然的 自发转化。 2、实现人的目的性。 3、不仅遵守自然规律而且遵守人的活动规 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4、既是物质形式,又是

9、文化形式,具有双 重品格。 5、既可以是消费品,又可以是生产工具, 具有双重功能。,技术的哲学意义,自然 人的意识 技术 (先行性) (超前性) 本体论 认识论、实践论 生命、意识发生 人创造物 人的意识对技术而言具有超前性,技术自然体现的哲学关系与范畴,需要与创造 目的与手段 人与物 人与自然 自然与社会 物质与精神 个性与共性 主体与客体,技术哲学是晚近的,技术远离哲学视野,一方面在于技术本身的特点在于技术的自隐性。在卡普看来技术是人体器官的延伸,这种延伸是将技术纳入人的身体一部分,使人忘记了技术的存在,就如同眼镜成为眼睛的一部分。在简单技术阶段,技术都是这种状态的技术。而随着技术的建制化

10、、规模化和复杂化进程的加速,技术无法达到自隐,技术作为显性的存在,立于世人面前。二是哲学本质主义的哲学传统。哲学关注的是理性等内在性的事物,对于技术这种外化性的事物缺乏关注的传统。,技术的涵义与性质,1涵义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我国自然辩证法大百科全书关于技术的解释: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2性质* (1)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技术的发展有两种逻辑即自然的逻辑和社会的逻辑。自然的逻辑是物的逻辑,社会的逻辑

11、是人的逻辑、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以人对自然的认识为基础; 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技术的创立、运用都有一定的社会目的,而目的的实现以及技术的发展都要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2)技术属于直接的生产力; (3)技术具有商品属性。,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科学与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这一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区别: (1)目的任务 科学:认识自然,回答“是什么”、“为什么”; 技术:改造自然,回答“做什么”、“怎么做”。,(2)产品形式 科学:科学发现,提出科学定律、科学理论; 技术

12、:技术发明,创造新工具、新设备、新方法。 (3)价 值 科学:具有认识的、文化的、哲学的价值,价值无重复性,无保密性,无国界; 技术:价值具有重复性,有保密性。,4)评价标准 科学:实践检验; 技术;实用性、合理性、有效性。 (5)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科学;有长远的、根本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技术:有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联系: (1)科学与技术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紧密相联。 (2)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可以指导技术发展,科学可以成为技术的先导并转化为技术。 (3)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课题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第二节 技术方法概述,一、技术方法与技术活动的一般程序

13、 1、技术方法及其特点 如果我们按照概念外延的方式,将方法理解为实现目标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手段或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么技术方法可以定义为: 人们从事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所采用的手段、途径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当然技术方法一般更多的指这些手段、途径、和行为方式中可以操作化的程序、规则或模式等内容。它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做的更好”等问题。,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的异同,(1)一致性 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方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虽然它们研究的客体不尽相同,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研究和认识。技术作为变革、控制和利用自然的手段,尽管有纯经验性探索的成分,但大多数情况是以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为前提的

14、,因此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具有许多共同之处。 凡是关于客体的研究和认识,就必然涉及现象和本质、个别与一般、局部与整体、实践和认识等这样一系列的相互关系。这就决定了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方法具有统一性。 因此科学认识的一般方法对技术开发同样适用。,(2)差异性 技术研究并非简单的科学的应用,技术有自己特殊的特点: 技术研究方法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个人经验技能具有重要地位。 技术研究方法具有更强的社会性。技术活动受更多社会条件制约,技术受自然规律支配也受社会规律影响。 技术研究方法具有更强的综合性。科学方法去粗提纯,而技术方法必须完整考虑各种具体因素。,技术方法分类,具体技术方法与一般技术方法 具体技

15、术方法:一个或者几个技术领域中指导具体技术实践的方法。如:金属冶炼的氧化还原法、电解法;选矿技术的浮选法、磁选法等 一般技术方法:各个专业领域都通用的方法,反映了各个特殊技术方法的共性。具有更大的基础性与普适性。,一般技术方法分类,课题规划方法 技术方案构思法 方案设计方法 技术研制与实验方法,2、技术活动基本程序,技术活动基本程序是一般技术方法首先要研究的问题,由于技术活动类型繁多,目标和方式都不同,如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引进等,不可能把所有的活动纳入一个严格固定的模式中。但总会有在程序、基本做法等方面的共同点。,技 技 技 原 技 术 术 术 理 术 实 研 设 构 选 施 制 计 思 题,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程序,选 获 取 科学 假 理 题 科学事实 思维 说 论 生产实践 技 术,(1)第一阶段课题规划。 主要任务是确定技术研究的课题,规定研究的目标。这需要在实际调研与查阅科技文献的基础上,认识社会需求,把社会需求和经过科学预测的现实科技本身所提供的可能性结合起来,以技术语言表达出技术目的,使之成为技术研究的项目和课题。课题确定后还要对其可能的后果、价值作技术评估。,课题规划,认识需求、收集信息,技术发展预测,技术目的设定,技术评估与决策,( 2)第二阶段方案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