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 第七单元 古韵留香(二) 28.马 说配套课件 语文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87926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5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 第七单元 古韵留香(二) 28.马 说配套课件 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 第七单元 古韵留香(二) 28.马 说配套课件 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 第七单元 古韵留香(二) 28.马 说配套课件 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 第七单元 古韵留香(二) 28.马 说配套课件 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 第七单元 古韵留香(二) 28.马 说配套课件 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 第七单元 古韵留香(二) 28.马 说配套课件 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 第七单元 古韵留香(二) 28.马 说配套课件 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8马,说,1.通假字,“食”通“饲”,喂养,“材”通“才”,才能,“邪”通“耶”,呢,吗,“见”通“现”,显露,表示,2古今异义,这以后,3一词多义,名词,马鞭,量词,餐,顿,连词,表转折,名词,能力,本领,岂,难道,表反问语气,(3),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助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4),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他,他们,人称代词,代,“,食马者,”,),(5),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4词类活用,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5特殊句式 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介词结构后置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6作家作品,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 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 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主以载道”。他又是“唐宋八 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 昌黎先生集。,7助学背囊 (1)背景知识,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却 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经此挫折后,他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郁郁不得志。仕途如此坎坷, 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用,所以作 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2)文体简介,“

3、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 问题的看法。“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 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 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 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3)主题思想,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过叙述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 性作用,描述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 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 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 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 和控诉。,(4)文脉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