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4984467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9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9月11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9月11日).pptx(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主要问题 绪论 问答题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继承人类社会优秀的文 化成果基础上,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建立起 来的.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19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尖锐化,社会面临空前的革命.资本 主义向何处去,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风起 云涌,革命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19 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优秀社会科学 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来源。 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 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其中 德国的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

2、义哲学 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家 来源;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 4,另外 19 世纪的自然科学大发展,为马克 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主要有 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衡及转 化定律。,1,2,学 海 无 涯,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 的统一?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 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 主义的本质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 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 治立

3、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 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 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 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争取解放的科学。 1、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 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 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3,学 海 无 涯,富、不断发展的观点与学说的体系。 3、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 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

4、放的科学 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 解放条件的学说。 4、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 是关于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 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共产主义 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5、从本质特征看,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 与革命性的统一。 四、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 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科学性与革命 性。 其中实践性是基础、科学性是前提、革命 性是归宿。 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强大生命力: 1、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的世 界观与方法论

5、 2、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具有与时俱 进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是服务于并为广大人民群众 谋福利的理论。,4,学 海 无 涯,4、马克思主义具有自我批判精神,不断实 现自我表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5.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 辩析题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之科学” 错。马克思主义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个共 性与个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要以具体科学 为基础,并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同时 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此观点把马克 思主义看成是保罗万象,凌驾于具体科学之 上,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 错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 马克思仅仅是该理论创始人,其他民族,

6、不 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该理论有很多的 丰富与完善。 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之树上一朵不结果 实的花 正确的。该观点是对唯心主义的正确评价。 唯心主义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智 慧的结晶,是唯物主义产生发展不可缺少 的。但唯心主义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 性,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不能指导人,5,学 海 无 涯,的实践获得成功,因而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 之树上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对宗教的信仰没 有本质区别. 错误。二者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宗教带有迷信的色彩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宗教的理 想是虚幻,不能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诞生在 19 世纪中叶,如今是 2

7、1 世纪,因此马克思主义早已过时了。 错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永远不 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 进的科学理论。该观点否定马克思主义是不 断发展的科学,把它看成是凝固的、不变的 理论,所以是错误的 论述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没过时? 1、马克思恩格斯虽然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 阶段,但是他们所探讨的问题并不限于自由 资本主义,而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向何 处去的问题,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问 题。 2、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特征。他们不,6,学 海 无 涯,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而是着力于通过 现象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马克思 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必然

8、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是科 学,科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3 一种理论有没有过时,不是看它产生的时 间,而是看它对人类是否提供知识与智慧。 4、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并不否 定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某个论断的过时。 5、现代科学的发展并没有推翻马克思主义 的任何一条基本原理,反而更证明其真理 性。 6、苏联及东欧的剧变不仅不是马克思主义 的失败,反而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 神。 7、当今社会,有很多的理论与思潮,但马 克思主义才是我们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8、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创造性, 在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思维与存在的

9、关系问题。包括二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思维与存在哪个第一性,谁决定谁。,7,学 海 无 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 具有同一性。 二、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观发展基本阶段及其 观点 一是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某种“原初 物质”是物质。具有直观性、猜测性。 二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原 子”是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 彻底性。 三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客观实 在性。是一种科学的物质观。 三、简述实践的本质、特点、基本形式和功 能 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 种客观物质活动。 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

10、 性 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 功能 1、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8,学 海 无 涯,的基础 2、实践是联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并把 主观变客观的桥梁与中介。 3、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四、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四,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五、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其实践意 义是什么?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 特征 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 点看问题,克服形而上学的孤立的、片面、 静

11、止的、否认矛盾观点看问题。 七、简述联系的本质、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联系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每个要素之间的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 方法论意义 1、坚持联系的客观性,不要搞主观联系。,9,学 海 无 涯,2、树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分析联系 4、抓住必然联系、本质联系,同时不忽视 偶然联系。 七、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 容矛盾。 2、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其它规律和范畴之 中,是理解其它规律和范畴的关键。 3、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

12、最根本的 方法。 八、为什么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 力?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 结合推动事物上前发展。它们在事物发展中 各起不同作用。同一性的作用在于维持矛盾 同一体的稳定,矛盾的二个方面在相互依存 中得到发展。矛盾的斗争性是促使事物发生 变化的基本力量,矛盾的二个方面相互斗争 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当这种力 量对比达到极限时,新矛盾取代旧矛盾,新,10,学 海 无 涯,事物取代旧事物。 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何辩证关系? 对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 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 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

1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 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 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 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 的,共性是本质的东西,比个性深刻;个性 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对实际工作的方法论启示: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树立用矛盾 的观点看问题,敢于面对矛盾,积极解决矛 盾,不回避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从 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方法,11,学 海 无 涯,解决不同矛盾。 十一、

1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何辩证关 系?对现代化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 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 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 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 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 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 的,共性是本质的东西,比个性深刻;个性 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 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 实际相

15、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 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 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 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12,学 海 无 涯,(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 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 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 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 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 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 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 社会主义 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 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 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

16、社会主义 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十一、什么量变和质变?对个人成长有何指 导意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 根本变化。 一切事物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 质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果. 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事物,13,学 海 无 涯,性质的变化,就不会实现事物质的飞跃,所以, 要重视量的积累. (3)青少年一代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要使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变成效国之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 贡献,必须向马克思学习,把远大理想,崇高 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德,智,体各方面日 积月累,持之以恒;同时要坚持抵制对社会, 对他人,对自己有害的坏思想,坏行为,做到 防微杜渐,健康成长.,十二、什么是辩证的否定?对实践有何指导 意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是事物联系 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既 克服又保留,既抛弃又吸收,是“扬弃”。因 此,任何肯定中都包含着否定,任何否定中 都包含着肯定,二者相互渗透。 辩证否定的原理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 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