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课后习题答案(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4983362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X 页数:10 大小:5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音乐史课后习题答案(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方音乐史课后习题答案(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方音乐史课后习题答案(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方音乐史课后习题答案(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方音乐史课后习题答案(9月11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史课后习题答案(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音乐史课后习题答案(9月11日).ppt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第一章 从古希腊到早期罗马基督教会的音乐,一、问答题 简述古希腊在音程、音阶和调式方面的理论。 毕达哥拉斯把音程与数字的比例联系起来,并根据计算结果把音程分为协和的与不协和的两类,认为弦长 比例的数字越简单,音程就越协和。托勒密把音程和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他所谓的“天体的音乐”是一种 由行星的运动产生的听不到的音乐。亚里斯多西诺斯和克里奥尼德斯指出四音音阶是整个音乐系统的基础, 它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两个音可以变化,从而形成“自然音的”“变化音的” 和“四分音的”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两个四音音阶可以由“衔接式”或“分离式”连成一个八度音阶,四个四音

2、音阶可以连成一个“大完整体系”,三个四音音阶可以由“衔接式”构成“小完整体系”。古希腊的调式以四音音 阶为基础,一共有多利亚、弗利吉亚、里底亚、混合里底亚、副多利亚、副弗利吉亚和副里底亚七种。 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思想。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具有伦理道德的性质,可以影响人的性格、行为和思想,音乐中不同的调式 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亚里士多德认为混合里底亚调式会使人悲伤,多利亚调式可体现出勇敢,而 弗利吉亚调式则会使人激动和好战。柏拉图对此也有同感,他限定了一些他认为可以使用的调式和节奏, 认为将音乐与体育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出理想国家的人才,而某些不好的音乐则必须加以禁止,否则

3、可能 导致人们产生不良行为。亚里士多德更注重经验和实用,并认为音乐也可以用于人们的娱乐。他还有一种 理论叫做“模仿说”,相信音乐是对人的感情或各种情感状态的模仿,因此人们聆听音乐时才会产生相应的 情感反应。他们二人这种强调音乐对人道德品性教育作用的观点,就是所谓的“音乐教化作用说”。 二、名词解释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音乐理论的奠基人,把音高关系与数字的比例联系起来。 四音音阶:古希腊的音阶形式,是古希腊音乐系统的基础。 里拉琴:古希腊最重要的弦乐器,是供业余演奏者使用的比较简单的乐器,用于崇拜日神的仪式和为颂 歌或史诗伴奏。 梅索梅德斯的缪斯赞美诗:古希腊后期重要音乐作品,产生于克里特岛,共三

4、首,为声乐曲。 三、选择题 1.B 2.C 3.A 4.B 第二章 中世纪的圣咏和世俗歌曲 一、问答题 1.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意义。 基本特征:(1)单音织体,拉丁文歌词。(2)节奏自由,由歌词的韵律决定。(3)音域较窄,旋律以级 进为主,多呈拱形。(4)音乐结构由歌词段落的划分来决定。(5)音乐具有节制和超脱的表情特征。 历史意义:它是西方音乐文化遗产中的一批古老的珍宝,同时也是西方艺术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正 是从这些单声部的圣咏中逐渐孕育和发展出一种丰富的复调音乐传统,对后来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1,2,学 海 无 涯,2.法国游吟诗人歌曲概述。 兴盛于 11

5、世纪至 13 世纪末的游吟诗人,首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叫做“特罗巴多”。12 世纪中叶,法国北部 也形成了一个游吟诗人聚集中心,这些游吟诗人被称为“特罗威尔”。当时的诗歌大都配有旋律,大部分旋 律已经遗失,被记下谱来的歌曲被收在尚松曲集中。游吟诗人歌曲的中心题材是爱情,最重要的新主 题是“宫廷之恋”,除此之外还涉及相当丰富的题材,其主要形式大致可分为康索、晨歌、田园歌、辩论歌、 讽刺歌、悲歌、记功歌等。 二、名词解释 弥撒:基督教会主要的和最公开的仪式,是对耶稣最后的晚餐的象征性再现。 教会调式系统:中世纪圣咏的调式系统,形成于 7 至 9 世纪之间,由法兰克人在整理和记录圣咏时归纳 而成,有八

6、种调式。 规多达莱佐:11 世纪的音乐理论家,发明了唱名法及教学工具“规多手”,总结了中世纪的音阶体系和复 调音乐理论。 我看到云雀高飞:12 世纪法国南部游吟诗人伯尔纳德旺塔多恩创作的歌曲。 三、选择题 1.C 2.D 3.B 4.A 第三章 复调的诞生与“古艺术” 一、问答题 1.简述 9 世纪末到 12 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线索。 9 世纪末,出现了同时唱两个不同音高的现象,这种唱法被称作“奥尔加农”。早期奥尔加农有四度、五度两 种形式,11 世纪末出现了以四、五、八度混合为基础的奥尔加农。12 世纪初,出现了两个复调发展中心。 一是法国南部的阿奎坦地区,特别是圣玛蒂亚修道院,保存了一些复

7、调乐谱,被称为圣玛蒂亚复调,奥尔 加农在这里被分为“花腔奥尔加农”和“迪斯康特奥尔加农”两种,圣咏声部位于下方,被称为“支撑声部”。二 是西班牙西北部圣地亚哥的康波斯泰拉大教堂,在此形成的一些复调音乐被收集在卡里斯迪努斯手抄本 中。从 12 世纪末起,出现了巴黎圣母院复调,有两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一是雷奥南,被称为“奥尔加农 的最佳作者”,作有奥尔加农大全。二是佩罗坦,被称为“迪斯康特的最佳作者”,在他和其他一些作曲 家作于 13 世纪初的作品中,还有一种叫做孔杜克图斯。 2.13 世纪经文歌的形成与发展。 经文歌产生的初衷是出于对已有复调体裁的进一步装饰,它从克劳苏拉派生出来。克劳苏拉成为一

8、种可以 分开的作品后,它的上方声部原是无词的,在加上新的歌词后便被称作经文歌。作曲家们在支撑声部的圣 咏不变的基础上加上第三声部,并换上与下方第二声部不同的新词,便成为三声部的二重经文歌,这是 13 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在 13 世纪末的经文歌中,不仅上方声部可以替换世俗的内容,甚至支撑声部的圣咏 有时也可以被世俗曲调所替换,经文歌这种宗教体裁逐渐世俗化。经文歌在后期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种叫 做弗朗科经文歌的形式,它的第三声部的歌词比第二声部的更长,第三声部的旋律运动使用更快的音符时 值,支撑声部仍是最慢的声部,三个声部之间的时值和节奏对比增大了。 二、名词解释,3,学 海 无 涯 奥尔加农:9

9、 世纪末出现的同时唱两个不同音高的唱法,是西方复调音乐的祖先。 花腔奥尔加农:12 世纪初在法国南部阿奎坦地区开始出现的一种奥尔加农演唱风格。圣咏声部位于下方, 演唱长音符,被称为“支撑声部”,位于其上方的奥尔加农声部演唱华丽的旋律。 节奏模式:出现于 12 世纪,是记谱法中最早的标记节奏的系统,共六种节奏型,用纽姆谱的组合加以标 记。 克劳苏拉:12 世纪末雷奥南创作的奥尔加农中运用迪斯康特手法的段落,被后来的作曲家越来越多地创 作出来,代替花腔奥尔加农段落。 有量记谱法:13 世纪音乐理论家弗朗科在其著作有量歌曲艺术中提出的一种音符时值系统,既可指 示音高,也可指示节奏。 三、选择题 1.

10、D 2.B 3.D 4.C 第四章 14 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一、问答题 1.14 世纪的“新艺术”新在哪里? (1)记谱法有了新的发展,音符时值增多,由过去的三种扩大到五种。(2)音符时值既可运用二分法, 也可运用三分法,音乐在节奏和节拍上有了更多的变化。(3)“新艺术”经文歌经常运用“等节奏”的手法。 (4)这个时期的音乐有了一种新的和声感,出现 14 世纪的终止式和“伪音”。(5)复调手法开始在世俗歌 曲中被运用,并产生了一些新的体裁。 二、名词解释 等节奏:14 世纪“新艺术”时期一种利用节奏因素来组织音乐结构的手法,13 世纪已有萌芽。 弗威尔的故事:“新艺术”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

11、品之一,是一部带有插入音乐段落的讽刺诗剧,几位 作者来自法国宫廷。 马绍:法国“新艺术”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也是一位著名诗人,创作了大量复调世俗歌曲。 叙事歌:14 世纪法国复调世俗歌曲的一种形式,结构为 aabC,以最先创作的高声部为主,只有高声部写 有歌词。 兰迪尼终止式:14 世纪后半叶意大利巴拉塔中最常用的一种终止式,以意大利作曲家兰迪尼的名字命名, 高音部导音进入主音之前,先下行到导音的下方邻音,再上行三度跳进到主音。 三、选择题 1.B 2.C 3.B 4.C 第五章 文艺复兴:从杜费到若斯堪 一、问答题,4,学 海 无 涯 什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解释它对当时音乐艺术的影响

12、。 人文主义是指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一种哲学态度,也用来指 14 至 15 世纪遍及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 动,它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针锋相对,成为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时的作曲家开始有意识地追求用 音乐更好地表现歌词的音韵、意义和情感。他们既面向来世,也面向现世,更多地从中世纪音乐创作手法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音乐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音乐的传播。这一时期发现了更多的古代音乐理论著作,促 进了新的音乐理论的发展。 简述杜费和若斯堪的音乐风格。 杜费:(1)采用自由的、无规则重音的节奏与平滑流动的对位声部,构成 15 至 16 世纪宗教音乐风格的 主要特征。(2)加强对不协和音的控制,三、六度音响

13、十分常见。(3)模仿手法已开始在作品的局部加 以运用。(4)在支撑声部下方增加一个低音部,形成完整的四声部织体。 若斯堪:(1)大量运用卡农手法,把它作为统一音乐结构的基本手段。(2)在复调模仿手法为主的作品 中,经常插入和弦式的段落,使织体富于变化。(3)和声虽然仍是调式的,但通过低音部频繁的四、五度 运动,暗示了主属和声关系的萌芽,还常用一种很有动力感的“驱动终止式”。(4)发展了新的弥撒曲类 型,如“仿作弥撒曲”、“释义弥撒曲”。 二、名词解释 邓斯泰布尔:15 世纪重要的英国作曲家,作有很多三声部的经文歌,其作品对 15 世纪初的大陆音乐产 生了深远影响。 定旋律弥撒:15 世纪最重要

14、的一种弥撒形式,每个乐章使用同样的定旋律。 玫瑰在近日开放:15 世纪早期勃艮第乐派作曲家杜费创作的四声部等节奏经文歌,为佛罗伦萨圆顶 大教堂落成后的献堂仪式而作。 勃艮第尚松:15 世纪勃艮第乐派创作的复调世俗歌曲,是勃艮第乐派最有特色的作品,继承了 14 世纪 的传统,并出现更多的三和弦音响。 MiMi 弥撒曲:15 世纪佛兰德乐派作曲家奥克冈创作的弥撒曲,一个三音基本动机 EAE 作为“ 题词”出现在各乐章开头,决定了此曲的名字。 格拉瑞安:文艺复兴时期瑞士僧侣,著名音乐理论家,著有十二调式论。 三、选择题 1.D 2.C 3.C 4.D 5.A 6.B 第六章 世俗音乐在 16 世纪的

15、发展 一、问答题 1.简述 16 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产生和发展。 16 世纪 20 年代,一种新型的世俗歌曲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即牧歌,其重要前身是弗罗托拉。这种牧歌与 14 世纪的牧歌没有直接联系,但与当时对 14 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复兴运动有密切关系,最初在贵 族的社交和聚会场合演唱。,5,学 海 无 涯 牧歌的发展经历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1)早期:以主调风格为主,注重对歌词的音乐表现,代 表人物为阿卡代尔特。(2)中期:主调与复调风格交替,声部增多,对技巧和表情有了更多探索,代表人 物为罗尔。(3)晚期:各方面的探索达到高峰,运用半音化和声、宣叙性音调,大胆处理不协和音,代表

16、 人物有马伦奇奥、杰苏阿尔多、蒙特威尔第等。 2.文艺复兴晚期的器乐。 文艺复兴晚期,记下谱来的器乐作品开始增多。当时的主要乐器有竖笛、肖姆管、木管号、小号、萨克布 号、维奥尔琴、琉特琴以及管风琴、古钢琴等键盘乐器,其中琉特琴是最流行的乐器。当时的器乐大致可 分为五类:(1)舞曲,常以一慢一快两首成对组合。(2)即兴作品,包括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等。 (3)对位体裁,主要是利切卡尔。(4)坎佐纳和奏鸣曲。(5)变奏曲,以固定低音或熟悉的旋律为基础。 二、名词解释 彼特拉克:14 世纪意大利诗人,其诗歌既严肃又高雅,语言十分讲究。 英国牧歌:源于 1588 年英语版意大利牧歌集阿尔卑斯山那边的音乐的出版,受意大利牧歌很大影响, 但也有其自身特点,代表人物有莫利和威尔克斯等。 绘词法:16 世纪意大利牧歌常用音乐手段,对个别词句进行特殊音乐处理,以加强表现力,也被称作“牧 歌主义”。 三、选择题 1.A 2.C 第七章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晚期的音乐 一、问答题 简述 16 世纪“宗教改革”和“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 宗教改革时期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众赞歌,它是路德教会的赞美诗,由马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