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经济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983100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9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贸易经济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贸易经济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贸易经济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贸易经济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贸易经济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贸易经济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经济学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贸易经济学,主讲:李定珍 联系电话:8689278 联系地点:二办公楼1112办公室 电子信箱:lidingzhenyahoo,学习贸易经济学的重要性,经济学专业(贸易经济方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研究贸易理论的基础 从事贸易领域经济管理工作必备的知识 学习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贸易理念和经济学的观念与潜在意识 基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掌握贸易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了解贸易理论的演进,第一章 贸易经济学导论,一、 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争论:关于贸易经济学研究对象,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领域论” “商品交换论” “市场资源优化配置论”“

2、贸易与经济活动互动论”等等。 研究对象: 是一门分支经济学,研究贸易经济活动领域中的贸易活动过程、贸易活动中的经济关系以及贸易活动中的客观规律。,第一节 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二)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关于贸易活动的过程的研究。贸易现象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主要研究贸易活动的起源、产生、发展,贸易活动中的特殊交换形式以及贸易活动必不可少的贸易要素、贸易环境、贸易方式等。,2、贸易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从表面上看,是商品货币的交换关系。实质是贸易活动中卖者与卖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卖者之间的关系,买者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他们

3、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这些经济关系是通过活动中的交易方式、经营手段、贸易组织形式、贸易活动的内容等,都与生产力水平及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受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制约,从宏观角度,介绍国家队贸易的宏观调控。,3、贸易活动中各种贸易关系的发展规律 研究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如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 研究贸易活动中特有的规律,如贸易网络群体效应规律、贸易地理级差收益规律、勤进快销规律等。,二、关于学习、研究贸易经济学的要求及方法,(一)应着力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处理好贸易经济学与贸易实务的关系 处理好商品贸易与广义贸易的关系 处理好贸易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处理好贸易经济学与其他相

4、关专业学科的关系,(二)学习、研究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学过的理论与实践对照,比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丰富、完善其理论根基。 2、坚持系统的学习研究方法。 3、 坚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把握好贸易经济学的定位。 4、要有发展与创新的精神。从联系的角度,扩大学习知识面,将其与其它经济科相连接,以求推动经济理论进一步发展。,三、教学计划安排,(续前表),四、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上课前要预习,课后要阅读大量相关书籍。 2.要求学生上课不得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 3.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做笔记,回答老师的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5、至少写一篇有关贸易经济学的小论文。 二、关于考试 1、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2、考试内容:讲课内容 3、考试成绩:卷面成绩80分,作业5分,小论文5分,读书笔记5分,课堂讨论及到课率5分。,洪涛. 鸟瞰商业经济学J. 商业时代,2000(5). 孙薇. 流通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9(5). 夏春玉. 流通、流通理论与流通经济学J. 财贸经济,2019(6). 徐从才. 流通理论研究的比较综合与创新J. 财贸经济,2019(4). 紫石. 开创商业经济理论研究新局面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六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专题报道J. 商业时代,2019(2).,进一步阅读,第二节 贸易经

6、济学的基本范畴,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交换:不同所有者对经济物品相互让渡和转手 4、商品交换: 商品的相互让渡和转手 5、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总体上的交换 6、商业:专门媒介商品交换的独立经济事业,商品1,商品2,商品1,商品2,甲方,乙方,货币,商品流通,非商品流通,7、商品流通:流通(circulation)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及其构成的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生产,消费,流通,贸易经济活动,批发商、零售商、经纪商、房地产商、出版商、,8、贸易经济活动,思考题: 1. 区别商品交换、商业和商品流通三个概念。 2. 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7、是什么?,第三节 贸易理论的演进,贸易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科学,其理论演进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了解贸易理论的历史演变是为了更好对贸易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创新。 ”,一、马克思的交换与贸易理论,(一)关于交换贸易起源与产生的理论。起源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 (二)交换与社会再生产过程关系。马克思认为生产决定交换,交换也反作用于生产、分配、消费,并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生产。交换与生产是经济曲线的横座标与纵座标。 (三)贸易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马克思强调“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即贸易”。,(四)商品流通及其两种形式。马克思认为(1)商品流通是从总体上看的交换,是交换行为体系;(2)商品生产以商品流通为前提

8、,商品流通又以货币流通为前提;(3)商品流通的两种形式,即简单商品流通与发达商品流通;(4)发达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五)产业支配商业是现代资本运动的重要特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以流通为前提,受流通制约; (六)资本流通是一般商品流通的一部分。商人资本是最古老的资本形态。马克思认为资本循环过程是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六)资本主义需要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 (七)流通费用理论。马克思系统论述了流通费用,并把流通费用区分为追加费用与纯粹流通费用两个部分。 (八)国际贸易与国际价值。马克思认为同一种商品具有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由于国际贸易商与国内贸易空间范围不同,商品的国际价值

9、与国内价值存在差异,这也是价值规律的作用结果。,(一)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 产生于地理大发现时,盛行16、17世纪上半叶,重商主义重视对外贸易,认为货币是唯一财富形态,对外贸易增加国家财富。 早期重商主义又称货币主义,主张对外贸易少买多卖或不买原则。 晚期重商主义又称重工主义,主张准许少量货币输出,但须保持贸易顺差。,二、1520世纪初的西方贸易理论,(二)斯密的分工与贸易理论,斯密认为: 1、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财富增加。 2、互通有无、互相交换是人类特有的倾向。 3、一切财富是生产领域创造,增加财富的最好办法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来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向与配置,主张自由

10、贸易。 4、一国与别国进行贸易与交换是因为本国产品具有生产绝对成本低的优势。,(三)李嘉图的贸易理论,1、在论述自由贸易理论时发展斯密的绝对成本说,首倡比较成本说,提出一国只要有比较生产成本低的产品就可与别国交换。 2、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必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而只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采用“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与交换,双方都能获利。,李斯特认为: 1、自由贸易分为国内与国际自由贸易两类,国内自由贸易有益,国际自由贸易不能贸然实施,工商业落后的国家更不能实行自由贸易。 2、任何国家都必须致力于生产力发展,否则就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奴役地位。,(四)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

11、,3、实行以关税保护制度为核心的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保护一国的幼稚产业。 4、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实施是有条件的,并非适用一切国家的一切产品。一国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原始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业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当一国处于农业时期才有理由实行关税保护制度,19世纪只有德国与美国适用这一政策。,四、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一)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俄林师承导师赫克歇尔的资源差异观,系统论述了资源禀赋理论(又称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称“赫俄定理”,基本内容是: 1、区域划分。世界可划分若干大区域,大区域不又可分为次区域、小区域。,2、区域是基本贸易单位。国际贸易是区间贸易一种,

12、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无本质区别。 3、各区域应主要生产其要素丰富的产品。 4、各区域要素价格差异是发生贸易的必要条件。一区域应输出生产要素丰富价格低的产品,输入本区域生产要素较少的产品。,(二)普莱维什的“中心外围”说,普莱维什系当代阿根庭著名经济学家,他认为 1、世界分为两大体系,即中心体系与外围体系。中心体系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组成,是技术的创新者与传播者,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宰地位;外围体系由发展中国家组成,是技术的模仿者和接受者,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依附地位。,2、贸易条件越来越有利于中心体系而不利于外围体系,要打破这种格局,外围体系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 3、发展中国家应

13、实行保护关税政策,这是独立发展本国工业的一个必要条件。,(三)产业内贸易说,产业内贸易又称部门内贸易与双向贸易,指同一类型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贸易。20世纪70年代小末以来出现了产业贸易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的工业国家间贸易的新理论系统地论述了产业贸易理论。 1、克鲁格曼把贸易分为两类,即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是建立在规模经济理论基础之上的。同一产业内部存在广泛系列产品,每种产品的生产都要追求规模经济的效益。,2、规模经济是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而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在市场经济下生产规模扩大有赖于市场需求量扩大,而市场规模扩大又取决于商品价格下降,基础是单位平均成本下降。 3、要扩大产业

14、内产品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必须发展产业内的专业化;因此一国在同种产品中不宜生产全部产品系列,而只宜生产某一种或某几种差异性产品。 4、产业内贸易实质是指国与国之间基于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同类而相异的产品的贸易。同类是指可以互相替代与互相竞争,相异是指在系列产品中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具有垄断优势。,(四)交易与交易费用论,1、康芒斯的交易理论。康芒斯认为交易是在一定的秩序和运行规则中发生的在利益彼此冲突的个人之间的所有权的转移。康芒斯将所有交易分为三类:(1)买卖的交易,通过法律上的平等的人们自愿同意转移财富所有权的交易;(2)管理的交易,用法律上的上级命令创造财富;(3)限额的交易,由法律上的上级指

15、定,分派财富创造的负担和利益。实际上康芒斯分析的第一种交易是市场化的交易,其余两种是非市场化的交易。,2、科斯的交易理论与交易费用说。科斯认为任何交易都是具体产权安排之下的交易,“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前提”。科斯在1937年撰写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并用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与市场之间互相可以替代的一种边界。肯佩斯.阿罗则进一步把交易费用定义为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3、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说。威廉姆森把交易费用喻为经济世界中的摩擦力,其主要观点是(1)交易费用具有普遍性、经常性。(2)决定交易特性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资产的专用性,二是交易的不确定性,三是交易与组织管理机构

16、的匹配关系。四是两种组织体制的交易费用,即市场体制和企业体制。,(五)竞争优势理论,70年代的新贸易理论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他相继出版了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的竞争优势(1990),其主要观点有: 1、一国兴衰根本在于该国在国际竞争中是否具有优势,取得优势的关键是在于是否具有适宜的创新机制与创新能力。,2、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创新机制中,微观竞争机制是指企业内部活力,企业应重视整个价值链的创新,包括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创新。中观竞争机制是指产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 3、国家整体竞争优势的获得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即(1)生产要素因素,(2)相关与支撑产业,(3)需求因素,(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还有两个辅助因素,即一国所面临的机遇、政府所起的作用。,(六)新兴古典主义贸易理论,杨小凯的经济学原理(2019) 分工和专业化的分析框架 “专业化经济”取代“规模经济” “超边际分析”取代“边际分析” 把古典分工理论与现代交易费用理论融为一体 交易成本高自给自足 交易成本降低局部分工与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