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概况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49772 上传时间:2017-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概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概况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发展,河北省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到 2001 年底,人口总数、国内生产总值、45 种矿产储量、主要农产品产量、玻璃和陶瓷产量、化学原料药产量、公路通车里程、干线公路、铁路货物周转量、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指标均在全国位居前 10 名以内,有的还是全国第一但与此不相呼应的是,河北还不是一个经济强省,更不是一个经济富省,2001 年底,反映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的各种指标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在全国位居 10 位之后,而能够从一定角度反映区域未来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产业化指标则位居 20 名之后。展望未来,我省既

2、面临国外经济力量对域内资源和市场的激烈争夺,又面临东部先进省份的竞争挤压以及中西部的加速追赶,可谓形势已极为严峻。面对如此局面,我们必须集中一切精力,下大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适时研究和制定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极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规模、特色和协调发展,以此提高河北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深圳特区的发展实践表明,突出重点区域经济的战略是区域获得广泛的社会生产力要素汇集动力的根本。随着区域内广泛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要素的不断聚集,区域市场机遇就会持续涌现,区域发展创新路径也会持续拓宽,先进的产业优势就必然凸现。而先进的产业优势正是区域经济产生跳跃式发

3、展的关键所在。如何通过各区域的产业优势,结合未来市场竞争走向,确定河北省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一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从建国起至今,我省宏观生产力布局的落脚点和主导思想几乎都是在强调自然资源禀赋与地理条件主导下的布局。解放后,在计划经济时期,河北省基本上实施的是“提高两线” (京广、京山铁路沿线) 、 “狠抓两片”(黑龙港与坝上) 、 “建设山区”(太行山和燕山) 、 “开发沿海”的思路,使得全省几近半数一上的大型骨干基建项目在这些区域落地生根。1978 年开始,河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生产力布局方针以“两环” 为目标逐步演变,经由“ 山海坝” ( 1985) 、 “环京津”

4、(1986) 、 “以城带乡、铁路与沿海两线展开”(1988 ) 、 “一线(沿海) 、两片(石廊开放区) 、带多点(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建设产业园区、旅游开发区和保税区) ”( 1992) 、 “环京津、环渤海”(1993) 、 “外向带动、两环结合、内联入手、外引突破” (1994) ,1995 年正式确定“两环开放带动战略 ”。由于宏观生产力布局的这种自然资源禀赋或地理位置的侧重以及内涵的多变性,尽管在特定时期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终为全省经济发展造成许多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不突出,全省经济缺乏规模特色;二是区域分散力均大于凝聚力,资源资本优化途径

5、不畅,经济中心区域难以形成;三是经济发展的极化作用的发挥缺乏有效载体,致使我省各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始终未得到明晰那提高;四是各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的相关性与协调性较差,经济差距拉大,相互带动乏立;五是政策跟进难以及时有效,产业发展形成人为阻碍。二河北省区域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1. 产业结构低级化趋同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尽管 90 年代以来,我省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受产业存量和发展思路的影响,区域产业特色与趋同并行的状况依然严重存在。大部分地区将支柱或主导产业集中在电子、化工、建材、机械和冶金等方面,总体上明显表现为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和低级化。这不仅制约了我省区域特色经济格局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我省整

6、体竞争能力的持续增强,影响了我省经济未来预期发展的后劲;而且造成不应有的资源浪费,特别是因生产能力过剩造成一批过剩企业,不利于未来预期经济发展的轻装上阵。2.现行经济核心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受到体制遗留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 20 年的积累,各地级市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为各自所在区域的市级经济核心区,在这些经济核心区中,人均 GDP 在5000 元以下的有 5 个,既说明其经济运行的质量较为低下,也说明“核心区” 之名不符实。3.存在严重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浪费2000 年,全省各市平均人才密度指数为 6.93%,在 11 个市级经济核心区中,低于该指标的市有 5 个。即使人才密度指数最高的省会石家庄

7、市也只有8.93%,仅比上年增长了 0.02 个百分点。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于此,在如此低下的人才拥有量的情况下,却依然存在人才闲置的现象,比如待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的大量存在。这说明在低级化的产业环境下,关键性的生产力要素的流动极易遭受严重制约,进而不仅反映了我省各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各自为战、缺少协同,而且反映出现存产业以及区域经济的成长性能同步遭受着严重制约的深层次问题三河北省区域经济战略模式的选择1.省宏观生产力布局模式内外兼修,双向并举对省内,要坚持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方针,增强经济极化作用,通过促进生产力要素的定向聚集,着力培育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带。特别是应适应形势,积极探索我省生产力东移

8、的有效途径,推动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1978 年以来,我省沿海开放区的 3 市 12 县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是呈递减趋势的,唐山、沧州两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数由 1978 年的 7.58 下降.到 1997 年的5.06,尽管近几年来有所回升,但幅度不大。随着沿海港口群的发展,我省生产力向沿海地区转移的布局建设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为此,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省应着力增强开放意识,切实推进生产力布局东移,并依据省内力量加速建设沿海重化工业基地。推进方式主要是可以依托沧州化工城在黄骅港域发展大型临港石油化学工业, 、依托唐钢在京唐港域发展大型临港钢铁工业、 、依托秦皇岛市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工

9、业,同时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盐化工业以及利用沙质海滩资源发展滨海旅游业。对省外,要坚持横向联合,强化跨省协作功能。重点是配合“大北京” 建设规划着力培育京津保三角形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尝试与京津携手探索三地进行土地一体化开发、产业协调布局、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旅游线路整体划分以及城镇建设同步推进的可行路径,力争一道将此地区建设成为一个多种城市中心的城市网络,将京津的一些产业、资金、人才转入这一地区。2. 跨市经济区域发展模式特色组合,层次链接一般来讲,当两个区域的产业近似性达到一定程度的紧密状态,两个区域之间就必然会在资源、资本、市场形成内生性的恶性竞争趋势,进而加剧区域间的经济矛盾,排

10、斥、抵消甚至破坏相互之间的功能协调性。实际上,这种现象在我省很多地区已不少见。突破这一“瓶颈 ”,一方面需要省级政府部门发挥项目指导和经济监管职能,从宏观上保证跨市区域内相似产业的呼应与和谐,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成立跨市的区域经济协调办公机构;另一方面,需要强化跨市区域内的信息流通机制,促进市场信息与政策信息的融汇,便于各产业主体及时做出准确决策;再一方面,需要跨市区域内各市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有进有退,主动联手完善产业链条,争取在产业内部形成分布于不同地域的层次性很强的产业群体,真正把有市场潜力又具区域特色的产业做大做强。3. 市县特色经济实践模式服从全局,增强实力在坚持建设市场导向原则

11、的前提下,增强全局意识,在产业发展上做到既突出特色,又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产业的分散与联合,着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努力营造“ 众星成月 ”效应。特别是在产业选择方面,要充分体现这样一个基本特征:既能抢抓市场机遇,又可补充区域空白。与此同时,还应通过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积累资本,适时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四河北省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重点未来河北境内跨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侧重这样四个单元,包括环京津产业经济区、冀中南产业经济区、冀东产业经济区和冀北产业经济区,四大经济区在产业领域中则各有进退、各有侧重,并极力营造区域之间产业发展上的协调与互补效应。1. 环京津产业经济区该产业经济区地理上覆盖保定和廊坊两

12、市以及沧州部分县市,域内经济发展上宜突出城镇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大流通格局化三大特征。该产业经济区突出城镇化特征,目的在于响应和承接未来“大北京” 都市经济圈建设发展的需要;突出高新技术特征,目的在于通过扮演我省未来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 领衔” 角色,培育未来国际资本进入的“第一层次”产业优势,并依此拉近与京津的产业内在发展趋势的距离;突出大流通的特征,目的在于通过扮演京、津、冀统一大市场的“过渡” 角色,逐步使得三方市场供需纳入一致有序状态,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以促进本区域的产业更快发展。三者相互呼应的作用结果,则是利用京津的产业扩散与吸收空间,增强该区域的产业吸纳与挤出效应,最终能够逐

13、渐奠定未来三方合作中我省与京津对等的市场地位。在城镇化方面,通过快速推进城镇化步伐,努力吸引京津富余或比较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截留向京津尚不稳定流动的外地生产力要素,特别是人才和资金,从而不断充实本区域产业空隙和生产力要素基础,最终营造与高新化产业特色相映衬的高效轻工产业群。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在买方市场、结构升级和即将入世的宏观背景下,我省同京津的经济关系必须升格为战略关系,更替全新合作内容,即我省在发展高年技术产业和促进结构升级方面应更多地借助北京的优势。为此,应当考虑选择适当时机促成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管理协调机构,共同努力将津廊京保经济走廊建设成为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北方“ 硅谷” 。

14、此间,需要我省在支持北京成为中国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的前提下,明确该区域的未来产业定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体现高新化特色,即今后产业进军的主要方向是高新技术领域(包括高效农业) ,积极发挥环京津产业经济区的土地、厂房、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全力改善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争取尽快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基地。在大流通格局化方面,可以考虑采用“以稳定的市场回报交换要素配置机遇”战略模式,即通过规范、促进本区域市场的发展,加速京津冀市场的一体化进程。2. 冀中南产业经济区该产业经济区地理上覆盖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沧州五市,产业上主要突出重、化工业特征。该产业经济区突出这种特征,目的在于在巩固中不断壮

15、大发展河北省的传统产业,使河北继续在这些产业领域保持对国际资本而言尚具较大吸引力的“第二层次”特色,培育河北省未来 20 年中保证 GDP 相对稳定增长的产业源(该区年 GDP 合计约占全省年 GDP 总量的 50%) ,并通过财政手段弥补其他地区他类产业发展预期中的市场抗风险能力(该区域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约占全省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的 46%)及其他地区经济社会风险应变能力(该区域是河北省的农业发达区域,仅粮食总产就约占全省的 90.5%;且农村非农行业发展水平较高,全年总产值约占全省的 40%) 。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应继续突出重、化工业的主导地位,但在产业发展中布局上,实行有步骤、有计划的

16、区内转移,比如从考虑强化石家庄市的省会功能与特征出发,在未来 20 年内,石家庄应全力立足于实行“减重(减少重化工业比重) 、退初(退出资源型的初级加工业) 、进制(进军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制造业) 、育先(培育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先导产业) ”的总体产业发展战略。具体来讲,即在通过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稳定既有产业市场规模的基础上着重组建重化工的下游产业群,同时在产业政策导向方面突出除制药外不再批办新的重化工项目的原则。原有重化工业中的化工产业应主向沧州转移,合力促成沧州发展成为“ 中国北方化工城 ”的梦想;建材产业则可以考虑向邯郸、邢台陆续转移,合理促成“ 中国北方四省通衢的建材中心 ”及其市场,原有一部分纺织、食品等产业可以考虑向邢台、衡水转移,以丰富两市的产业构成、扩大两市的产业规模。3. 冀东产业经济区该产业经济区地理上覆盖秦皇岛、唐山二市,产业上突出外向型特征。应考虑对该区实行“ 特区政策 ”,把其培育为河北的主要对外开放承载区域,努力提高该区的国际化、城市化水平。产业选择上则应在继续巩固原有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海洋产业、旅游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